老板比陈远他们要小几岁,翘着二郎腿,端着个大茶缸,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看到陈远和李尚海直奔他的摊位而来,老板“噌”地一下站起来,热情地招呼着。
“两位这儿看看,我们这儿货多样式也多,你瞅瞅。”
女士服装占了大多数。
陈远看着挂着琳琅满目的女士服装,有些后悔、没带着孙薇薇一起来。
若是孙薇薇来了,还能挑两件儿。
不过现在他也能给孙薇薇邮回去。
李尚海也这么想,他得给杨燕多买两件。
看两个人同时盯着架子上挂着的几件连衣裙。
老板热情地介绍。
“连衣裙是新到的货,这都是根据最时髦的杂志,报纸上,一比一刻下来了!”
“这几件都是多少?”
“这几件都是十三块!”
老板扇着蒲扇介绍。
“太贵了吧老板,别把我们当外地人坑啊!”
李尚海翻了翻摊位上的衣服。
质感是要好一些。
但是一件要13块!
李尚海盘算,他和陈远钱够,可要是带回去砸手里,那就亏大了!
“这片都是五块啊!”
“这是八块的!”
“你别乱塞啊!”
“你这乱塞分不清了!”
李尚海和陈远朝着声音的方向看去。
除了陈远相中的这家,旁边还有两三家卖衣服的摊位。
价格都更低廉,便宜许多。
不少人拿着蛇皮口袋、一个劲地往里塞。
每一件最高价不超过八元。
李尚海和陈远嘀咕。
“远哥,那边的价格更便宜。”
陈远默默点头,他只看了几眼,目光又落回面前这摊贩跟前。
那几家虽然便宜,但是质量不高,都是廉价货。
不像这家,衣服平平整整,熨得整整齐齐,一点褶皱都没有,挂在架子上,摊在桌子上很干净,也很整洁。
质量上也比其他家上了一个档次。
虽然价格贵,但是陈远他们也不准备买便宜货。
买便宜货送回去,卖的效果不太好,照样是个亏。
不如进一点儿好东西,价格提上去。
陈远他们也能在利润上做文章。
陈远拎起摊上的一件白衬衫,光说这件白衬衫的针脚就很仔细。
一针一线都很细致。
除此之外领子也很立体,不像其他摊位上的衣服软趴趴地躺着。
“老板便宜一点,我就和你有眼缘,其他那几家我都不待看!”
陈远这话,让老板眯起了眼睛。
老板余光扫了一眼其他几家,不屑地说道。
“那几家便宜,质量可跟我差远了。”
说着,老板从衬衫左手边拎起来一件毛坎肩。
“瞧瞧,这毛线做工,还有这圈层厚实,可跟其他家的便宜货不一样!”
陈远心里默认。
这家货确实和其他家不一样。
过了夏就是秋。
东北的秋来得更早一些。
夏天也不会太热。
这毛坎肩儿穿在里面,暖和,护着心口还是很实用。
加上毛坎肩上的图案比较新颖。
不是一般家里面织出来,土又糙的麻花纹路。
有男士,有女士样式,都很独特。
送到镇上或者县城里,相信也会有人买单。
“老板我们是搞批发啊,可不是零售,你再给便宜点。”
“便宜?!咋便宜!这样吧!一件儿,我只能再让一块钱了,这是成本价。”
12块,绝对算不上便宜。
李尚海觉得还是太贵,但老板其实已经很肉痛。
要不是因为其他摊位上人满为患,他这儿也只有陈远和李尚海愿意问价,他才不愿让利。
陈远拿了十件白衬衫,十件毛坎肩,剩下的又拿了几十件各式各样的外套,都是中厚度的外套。
他是为秋装做打算。
夏天马上就要从东北过去,不能在进夏装。
不然卖不出去,而且东北的冬天长。
秋天人们更愿意买一些厚实的能,穿的久一点的衣服。
中厚型的外套更实用。
光是拿这些货,就花了将近一千块。
封了两个大包。
陈远和李尚海扛在肩上,慢慢地从自营市场挪步。
陈远和李尚海先把货送到招待所,为了节约钱。
他们选的招待所比较一般,条件也就是能洗个热水澡。
两个大男人也不讲究,有张床能睡就行。
两个人洗漱一番,将包裹安稳地藏在桌子底下,锁上门,又去羊城其他几个批发市场逛。
这些批发市场,商品琳琅满目。
各式各样的东西都有。
不光是卖衣服的,还有一些小电器,家用家具,灯泡什么都有,一应俱全。
在这里早就不需要用票了。
用票的时代在羊城似乎在一夜之间就已经消失了。
李尚海跟在陈远身后感慨。
“远哥,这里可真不一样。”
来之前,李尚海怕羊城也要用票,专门换了几十张工业票。
可没想到,到了羊城,发现他那几十张工业票就如同废纸一样。
来这儿的人用的是真金白银!
所谓的票早就已经是幻影。
陈远他们还发现在羊城这些批发市场不光有大宗货,还有水货。
水货就是从香江运来的货。
虽然现在海关查得很严,但是走私层出不穷。
就像司晓光干得那么行当一样,货船上总会押一批属于大人物的货。
走的是各种关系,拿的是各种条子。
这些漏网之鱼,充斥在羊城的各大批发市场的角落。
只要有钱,想买什么就能买到什么。
当然若是有关系,在羊城甚至都能买到在海关仓库里积压的商品,甚至可以买到汽车!
李尚海看着心动。
这些玩意儿要是运到他们的城里去,那得卖多少钱?
只是他们现在本钱没那么多,只能挑选一部分小商品。
陈远和李尚海是同样的心思。
两个人觉得,这次来羊城带的钱太少了,
要是钱够多的话,羊城处处是商机!
两人心在滴血,却也不知道一时之间从哪弄钱。
要是现在有传呼机或者大哥大就好了。
他们还能联系胡大包,让胡大包先寄一批钱过来,两个人在羊城大买特买。
但是现在的通讯设备除了公用电话,就是电报。
两样都不方便。
陈远他们最后选择的商品,是收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