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天上有怪物。”
“怪物来了。”
“啊.....妖孽啊.....”
新会城的守军士兵,一个个惊恐地抬头望着天空,似乎忘记了城外还有两万多宋军围城。
就连城内的居民也纷纷从家里走出来,抬头望天。
“那是什么东西?”
“什么能飞那么高,还那么大?”
“莫不是龙卵?”
“天降妖孽啊......”
“妖怪要来吃人了。”
“妖孽尽管到别处逞能,千万不要伤人!”
.......
一些百姓纷纷跪地祷告,其他人也跟着跪下磕头。
改朝换代的时候,兵荒马乱,能够活下来已经不容易。
草原人攻占新会的时候,烧杀劫掠了一番,如今大宋王师回来,估计少不得一番劫掠。
如今百姓们吃糠咽菜,艰难度日,能够就着野菜稀饭混个水饱已经不容易。
天上又来这样的怪物,百姓们一个个惊恐万分,不少人绝望地哭泣起来。
这个时代的人,文化程度还是比清朝的高。
清朝时代,一个县,能有十来个读书人,已经不错了。
如果乡里有个会读书写字的,基本上都会被尊崇为先生,当做神明一样供着。
毕竟,红白喜事都得让先生来看风水,写婚书之类的。
但是宋朝比较富裕,百姓的识字率还是不错的。
虽然遭到兵灾,人口锐减。但是新会城里的读书人,很多幸存了下来。
人群中不少读书人,已经开始琢磨,这是不是宋军的神秘武器。
不少人,悄悄地回到七星书院,找到祭酒杜信,说明天上的情况。
毕竟,自从沈括的《梦溪笔谈》诞生以来,成为了很多两宋读书人的必读之书。
读书人自然比普通百姓更能理解非自然之物。
当天上出现所谓的怪物,贯彻子不语怪、力、乱、神的原则,这些读书人开始往人为的方面想。
“恩师,天上的怪物,绝非自然之物。乃是人为所造。”
“我观天上之物,似乎有人操作。”
“那些怪物,似乎是大号的孔明灯。”
“没错,孔明灯下,挂着巨大的吊篮。上面.......”
杜信是七星书院的祭酒,曾经中过进士,后因看不惯官场的黑暗,退隐乡里,开辟书院,讲学布道。
如今,看着自己的这些学生,疯狂地推测天上的怪物,不禁错愕异常。
“居然还有这样的事情?”
“随我登楼。”
疾步登上院后的楼阁,仰视天空。
看了一会儿,顿时大惊失色。
急忙唤来仆人:“来人,快把两位小姐的房门打开,请她们到这里来。”
此前,两个女儿杜如冰和杜如雪,已经把在三水城的见闻,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杜信。
杜信一开始还为女儿的平安归来而感到高兴。
但是,随着两位女儿不停地诉说所见所闻,杜信越来越觉得,这两女儿肯定在土匪窝里被吓坏了,得了臆想症,于是命人把杜如冰和杜如雪给关了禁闭。
还找来道士、巫婆给二人设坛作法。
如今,亲眼看到天上的怪物,顿时明白,杜如冰和杜如雪的话是真的。
杜如冰和杜如雪被带到杜信的面前,其他的读书人,因为礼法的原因,都退出了阁楼,回到书院。
见到学生们退去,杜信迫不及待地问道:
“你们之前说的,大宋的王师,会用魔法,让孔明灯带人在天上飞?”
杜如冰虽然有点埋怨自己的父亲迂腐,但还是努力平静地说道:
“正是如此。现在的三水城里,驻扎了几万骑兵,都是大宋的军队。不仅有飞天的孔明灯,还有会爆炸的震天雷。”
杜如冰的话音未落,突然,从城头传来巨大的爆炸声。
“嘭”
“轰”
巨大的爆炸声,响彻整个新会城。
而且,从阁楼上,可以看到城头上冒起一阵阵黑烟。
杜如雪有点埋怨地说道:
“父亲,我和姐姐之前就说过了,大宋如今有位厉害的王爷。他是公主流落在外十九年的儿子。如今被朝廷任命为越王。他创造了一支强大的王师。不但军纪严明,而且武器先进。这些巨大的孔明灯,就是他们的武器,可以临空轰炸敌人。”
“这,这,......雪儿,为什么不早说?”杜信此时已经被震惊到无以复加。
“父亲,昨天我们不是已经说了?您还以为我们中邪了,还让什么道士和巫婆给我们驱邪。”
“就是,父亲,应该驱邪是您。您心中的闭目塞听,固执己见,才是最大的邪祟。”
杜信被两个女儿奚落了,虽然有点恼怒,但是也无可奈何。
血淋淋的现实就摆在眼前。
杜信心中一阵激动。
“如果这是真的,那么大宋王师,将会再次席卷天下。王师归来了。王师归来了。大宋归来了。”
爆炸还在继续。
城头上的守军不断地逃跑,躲避轰炸。
从阁楼上看着街上,杜信发现街上乱成一片。
百姓们惊慌失措,到处寻找隐蔽的地方。
杜如冰劝道:“父亲,为了避免伤亡,王爷把劝降的任务交给我们。让您去劝降守军将领。”
虽然觉得不可思议,但是杜信却从中觉察到女儿口中说的越王,应该是个仁慈的人。
“劝降?虽说这些守将看我是读书人,对我还算客气,可是他们的职责是守城,怎会随便投降?”
杜如雪也附和道:“不管如何,为了避免生灵涂炭,越王希望父亲尽快让守军投降。不然,三天,哦,已经过了一天了,两天之后,他们就要全力攻城了。到时候,全城百姓,肯定要遭到战火的牵连。”
“两天?两天时间哪里够?”杜信原本以为时间可以充裕一点,没想到,就仅仅两天时间。
杜如冰有点着急了,催促道:“父亲大人,您是没有看到过越王的武器。那些远程的火铳,可以把城门楼给轻松炸塌。威力巨大,一个火球可以轻松摧毁一个院子,让院子里的人尸骨无存。”
杜如雪附和道:“不光如此。我们亲眼看到,越王的士兵,为了建造三水的新城,用十来个枕头大小的包裹,把一座山给炸塌了。如果他们用来炸城门,可谓不费吹灰之力。”
就在这时候,城外的三十门火炮开始炮轰城墙。
“轰”
“轰”
“轰”
巨大的爆炸声传来,城内的房屋为之摇晃起来。
此时,城头上升起一团团黑色的烟雾。
南城门被点燃了。
杜信此时更加确信,这个所谓的越王,拥有大威力的武器。
“如此恐怖的武器,真的是大宋王师所有的?前几年,朝廷的部队,还被围困在不远处的崖门,听说已经损失殆尽。没想到,大宋没有亡,东山再起了。”
杜信喃喃自语。
杜如冰说道:“父亲大人,您闭目塞听到如此程度。难道不知道,西边的端州,东边的广州,都已经被大宋王师占领了。”
杜如雪也跟着附和:“父亲大人,人不能总活在四书五经当中,应当紧跟时代。”
杜信有点生气,斥责道:“我是你们的父亲,你们怎么如此放肆?岂不闻,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杜如冰和杜如雪见过了三水城的巨大变化,对于之前学过的四书五经的陈词滥调,已经有了免疫力。
杜如冰问妹妹杜如雪:“参观新式工坊的时候,那个参谋说过什么?”
杜如雪心领神会,说道:“那个年轻的参谋说了,为人要懂得与时俱进。如若不然,定然被时代淘汰。”
“与时俱进?”杜信疑惑地问道,“你们是想说:识时务者为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