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奉国的第一夜,李彻睡得很香甜。
朝阳城的奉王府,自是没有帝都的奉王府装修讲究,但却有一种说不出的踏实。
当然,也可能是昨夜一晚上折腾,累的。
清早没上早朝,政务都在昨天的会议上说得差不多了,李彻难得有半天空闲。
当诸葛哲带着折子,步入奉王府之时,一眼看到自家殿下蹲在地上,一手拿着砖块,另一手抹着水泥。
那标准的姿势,和那些修城墙的民工别无二致。
一旁还有一只通体雪白的小熊跟在后面,眨巴着不大的眼睛,好奇地看着李彻的举动。
若是不认识,谁能认出这位满身灰土的年轻人,是奉国之主呢?
“殿下......您这是?”诸葛哲忍不住问道。
“啊,是子渊啊。”李彻抬起手肘摸了一把汗,“闲来无事,垒个鸡窝。”
“在王府里修鸡窝?”诸葛哲目瞪口呆,“不知是什么神鸡,竟有此等福分?”
李彻闻言哑然失笑。
要不说还得是文化人呢,拍马屁都这么风雅。
“你别说,这鸡虽不是神鸡,但还真不一般。”李彻指了指身后,“喏,就在那呢。”
诸葛哲顺着李彻手指的方向看去,顿时被吓了一跳。
两只乌漆嘛黑,奇形怪状的类鸡生物,正悠哉游哉地在王府的草地上漫步。
不远处还有一只老虎紧紧盯着,嘴巴有晶莹剔透的口水流出。
“这鸡真丑......真雄壮啊!”诸葛哲忍不住道,“这也太大了吧,不知身上有多少肉?”
“这叫火鸡,我从帝都藩商手里买来的。”李彻笑着回道,“我也是见它们长相奇特,但个头硕大,买回来试试能不能养活。”
“若是能养活,在百姓当中推广开来,也不失为一种新的肉类来源。”
诸葛哲咂舌道:“殿下当真是......时时刻刻为民生所虑啊。”
“哪有那么多说法,只是闲来无事罢了。”李彻笑了笑,“这两只一雌一雄,要当种鸡却是不能吃的,等它们下了崽子,再请子渊尝尝这火鸡。”
“多谢殿下。”
“对了,你来找我可是有事?”
“还是春耕之事。”诸葛哲拿出一张纸,“按照殿下您之前的叮嘱,此次春耕的种子由王府发放,皆写在上面,请殿下过目。”
“好。”李彻拿起一旁的小白熊,把手在它身上蹭了蹭,这才接过纸。
诸葛哲看着那洁白无瑕的小白熊身上多出了两巴掌印,顿时颇感不适地皱了皱眉头,恨不得立刻给它擦干净。
种子列表没问题,是李彻和陶潜这个桃源派泰斗讨论很长时间,才定下来的事。
奉国新一年要种的主要作物依然是大豆,毕竟大豆养地。
但除了大豆外,多出了几样辅粮,比如玉米。
李彻亲手种下的作物中,多半都成活了,证明它们在东北能生存。
玉米就是其中之一。
可惜数量太少,便是所有玉米都作为种子播种下去,也不够在奉国大肆推广的。
除此之外,棉花竟然也活了。
李彻依稀记得,前世西北那边的棉花比较出名,尤其是新疆。
那里的气候和东北有差异,本来他都没报太大希望,却没想到真的活了。
也有可能是朝阳城这边还不算太北,气候相比于东北其他地区更暖和。
玉米和棉花便是今年主要种植的新作物了,其他的像是香菜、大葱、辣椒、黄瓜的种子也多少分给百姓们一些,但并不是作为主粮种植。
对于这些新庄稼,百姓们心中肯定存有疑惑,若非李彻亲自下命,绝不会有人敢于尝试。
李彻自然不会强迫百姓,而是跟他们说好,这些东西若是能种出来,王府会高价收购。
若是种不出来,王府也会按照大豆的亩产价格补偿给百姓。
如此一来,百姓们也再无怨言。
“不错,就这么种吧。”李彻点了点,将单子递了回去,“告诉百姓和农官们,不要怕种不活。就算是今年颗粒无收,本王也会亲自率兵去北面,给大家抢食物回来!”
诸葛哲颔首:“殿下放心,百姓们信不过臣等,却是完全信任殿下。”
李彻笑了笑没说话。
百姓们一直都擅长相信,只要官府不太祸害人,便是稍微有些藏污纳垢之事,依然有很高的公信力。
“奉国百姓良善,你等不能以百姓的信任为准。”李彻轻声道,“须知,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诸葛哲目光一肃,拱手道:“臣必谨遵殿下训诫。”
李彻脸色缓和,笑道:“子渊莫要这么紧张,只是君臣闲聊罢了。”
“正好,到了中午饭点,我这边有许多番邦进贡的稀罕物,子渊不妨留下同食。”
诸葛哲面色一变,为难道:“殿下......”
“啧,莫要拒绝,你我好久未见,还要喝两盅谈谈心。”
“不是,殿下我......”
李彻见诸葛哲还不应,佯装生气:“几月不见,子渊怎么和本王如此生分?”
“不是,臣是要说......”诸葛哲深吸一口气,语速飞快道:
“殿下您的山君刚刚就在追您的火鸡,这会儿已经追上咬在嘴里了。”
李彻怔了一下,随即面色大变,转身抄起一旁的扫帚追了过去:
“呔!你这馋虎,放开那个火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