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交换
黄星熠正思考着要怎样处理给其他人发螃蟹的事,都没想到还有意外惊喜!
“星熠,你这螃蟹养得好,很鲜!几乎没有土腥味,清蒸的都如此美味!
你这螃蟹要是能拉到江南地区卖,价格绝对不菲。有没有渠道,要不要我帮你介绍一下?
要求不高,我在你这里的这几个月,每天吃一只就行,也不挑你大的,5两左右的就oK,干不干?”吴教授边吃着螃蟹边说道。
他真的是豁出去了,不惜用渠道换螃蟹吃。当然,他只帮忙打电话联系,商谈他不参与,由他们双方谈就行了。有渠道,要利用起来才算是渠道,这里的螃蟹太鲜美,值得!
黄星熠想一想好像干得过,毕竟在这里怎么也得招待别人,一天一只螃蟹最多给他吃掉100来只,对于几万只来说,微不足道。能获取螃蟹的销售渠道,他的螃蟹就不愁卖了。
“吴教授,你可是大人物,一口唾沫一口钉,说出的话可不能更改了哦。”
“别废话,你就说交不交换。”
“换,怎么不换,这对我有利,绝对换。”
“行,这可是你说的,从明天开始,每天给我一只。”
“吴教授,没问题,只是我想着把这些螃蟹再养多一两个月再卖,看看能不能把它们再养大一点,蟹黄和蟹膏再多一点,这样也能卖得上价。
你这边有什么好的建议?”黄星熠虚心请教。
“这边天气还热,一点都没有秋天的气息!迟一两个月应该问题不大,到时候看情况销售,你这量不大,还不够人家要的。”
听了吴教授的说法,黄星熠的心安定了很多,要是这样的话,他就不急着卖了。
大家听到吴教授每天有一只螃蟹,他们也想吃,也纷纷要求每天吃一只。
想屁吃呢,怎么可能?吴教授是用渠道换的,他们这群人没这待遇,黄星熠也坚决不同意。
别说一视同仁,根本不可能,绝对不可能。不过也没做到那种毫无人性的地步。
“一天一只你们就别想了,一周两只,你们可以分成两餐吃,也可以一餐吃完,你们自己看着办。
今年是第一次养螃蟹,也不多,我还要留种培养蟹苗,剩下来的也不多了。都吃完了,我还卖什么?”黄星熠坚决反对。
最终这群人也妥协了,一周有两只吃也不错了,天天吃也腻。
第二天,药厂的陈应策老板如约而至。这次的量比上次大了很多,但比预期的少了一点,总共八吨多了一点,已经加上黄祥仙家的了。
陈应策看了干蚯蚓的质量,照单全收。钱货两清,皆大欢喜。
来者就是客,这么大一笔生意,怎么也得招待好陈老板。上次陈老板也说了,螃蟹成熟之后,给他留一点,依然用螃蟹招待他。
没想到陈应策也是个老饕,吃起螃蟹来跟吴教授有的一比,都是这方面的吃货。
陈应策是个大忙人,简单的吃了一顿螃蟹之后就回去了,真是来得快,走得更快。
黄星熠抓了二三十只的螃蟹给他带走。陈应策高兴的收下了,一点都没客气。
人情世故,现在黄星熠也是做得炉火纯青。这才是有来有往的生意。
是时候分钱了,大家都知道黄祥仙卖了半吨蚯蚓,但是不知道得了多少钱,纷纷围着他们俩。
黄祥仙这半吨干蚯蚓着实赚了不少,整整12万块钱。黄祥仙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而且还吃到了肉。
这下子让在农场里面工作的人坐不住了,黄祥仙短短俩月就挣了这么多,他们在这里打工,估计都得三四年才能挣到这十几万。
现在哪户没有几亩坡地?勤快一点的种点甘蔗。在这片土地也有人试过一种沃柑和砂糖橘,可惜泥太浅经常种不活。
可现在看到了黄祥仙他们把坡地下面的这些砂石土刨了出来,拢在一起养蚯蚓挣到钱了,他们的心思也活泛了,纷纷找黄星熠询问,他们也能不能跟着养蚯蚓。
黄星熠对在他这个农场干活的人还是相当友好的,愿意跟着养,他当然乐意支持。还是像黄祥仙一样,谁愿意养,一亩提供500斤的蚯蚓。
不过他们想养蚯蚓,趁现在就要开始沤肥。把这土的养分弄起来,要不然也是白搭,就凭那品质的坡地,把蚯蚓放进去都得逃跑。
至于怎么弄,就交给黄祥仙去指导了,他可没那个闲工夫。现在也是月底,等秋收完之后,农闲了,爱怎么干就怎么干。
他下一批的蚯蚓要等到卖完这些羊肚菌才会挖出来了,估计要三个月后了,也就是春节过后才能搞了。
趁这段时间他们沤好肥,开年就可以养殖,也可以让他们看得到整整一年的收入会有多高!
时间就这样悄然地进入了11月。
黄星熠接到了学校的通知,学生要过来实习了。3号就会过来,实习两个月,元旦前回去。
来的人不多,只有20个,刚好一人一个房间。今年学校还是不敢把宝全部押到他这个农场上。把一个班的人分成两半,一半来了他这里,一半去了其他地方,这也有个对比。
看看这个班的人,究竟在哪个农场学的东西会全面一点?或者说学到的东西会多一点。
带队的老师黄星熠不认识。不过,助教她认识,居然是庞雪学姐。有这位师姐在,那交流就方便多了。
学校为了让这次实习顺利展开,还是让他的班主任跟着来了一趟。交待相关事宜之后才会回去。
看来学校也是非常重视学生的实习,也很看重黄星熠这个农场。
老师来了,没有什么好招待的,还是老套路,上了一道螃蟹。
黄星熠算算,这段时间,他的螃蟹眨眼间就没了二三百多只。照这速度下去,到年前售卖估计都得吃掉七八百只,2%的量就这样给农场的人给消耗掉了。
“星熠,同学们都来了,你这边有什么安排?”杨晓芸问道。
黄星熠把所有的小组负责人员全叫过来了,和老师们一起碰头开了个会。
黄星熠是这样安排的,打算分成四个小组。培育室,蟾蜍,水塘,蚯蚓和种植,每个小组安排5个人,也可以帮忙打打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