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秦位面。
嬴政目光冷峻,沉声道。
“此康熙朝九子夺嫡之事,尽显子嗣争位之险。”
“想那太子被废,必是其德行有亏,不能服众,或有忤逆谋反之意,否则岂会被两度废黜?”
李斯拱手应道:“陛下圣明,皇家之位,有德者居之,太子失德,必乱朝纲,然两废之举,亦恐使朝局震荡,人心惶惶。”
......
大汉位面。
刘彻与卫青遥观光幕,刘彻微微皱眉。
“看这标题,想来是这大清九子相残。”
“太子屡废,莫不是康熙御下不严,致使诸子骄纵?或是太子卷入奸佞权谋,误了自身?”
卫青抱拳回道:“陛下,皇家之事,错综复杂,康熙或许亦是为了大清社稷,权衡再三,方出此策,只是苦了那朝堂臣民,深陷夺嫡纷争。”
......
大唐位面。
李世民与长孙无忌注目而视,李世民感同身受道。
“康熙之太子,若骄奢淫逸,荒废朝政,又或与权臣勾结,妄图提前登基,那自是留不得。然朕之太子,也曾盼他能承继大统,悉心教导,却还是落得这个下场。”
“这康熙恐亦如此,两废太子,心中定是痛惜万分,只可惜皇家子弟,生于权力漩涡中心,难以自拔。”
长孙无忌点头道:“陛下所言极是,这九子夺嫡,涉及多方势力,康熙要在其中平衡周旋,实非易事,稍有不慎,便会动摇国本。”
.......
大宋位面。
赵匡胤轻抚陈桥兵变时所披战甲,说道。
“朕以黄袍加身得天下,深知兵权与皇位之关联。这康熙太子之事,会不会与军事势力有关?”
“若太子掌控兵权,功高震主,康熙为保皇位,不得不废。亦或太子不懂制衡之道,被武将或文臣利用,陷入党争泥潭,才遭此厄运。”
赵普沉思片刻,答道:“陛下英明,党争历来是朝廷大患,太子身处其间,若不能明哲保身,被废也在情理之中。”
“康熙或许也是想通过废立之举,清除朝廷积弊,只是过程太过凶险。”
......
大明位面。
朱元璋也是摇摇头:“康熙两废太子,实在是糊涂,不果断!废了一次还不够,偏偏还要废两次才好?不过两废太子,定是他有违朕之治国理念,或有不忠不孝之举。”
刘伯温微微摇头:“陛下,太子之位关乎国本,康熙两废太子,或许还有其他皇子在背后使力,煽风点火,挑唆离间,致使康熙对太子渐失信心。”
“你说的是。”朱元璋转头看向站在旁边的朱标,“还是朕的标儿好!”
朱标恭敬地一拜,谦虚道:“父皇谬赞了。”
......
大清位面。
“嗯?”
康熙没想到自己会被点到,这个标题......
康熙给身边的梁九功使眼色。
梁九功跟着皇帝都多少年了,立即反应过来,尖着嗓子道:“退朝——!”
康熙开口道:“胤礽,你留下。”
各皇子和大臣看到那个标题都惴惴不安,更何况被赶了出来?
胤礽更是想死的心都有了,这标题是什么意思?
皇阿玛会废了他?!
胤礽双腿发软,却也只能强撑着身子,恭顺地站在原地。
待众人散去,金銮殿内一片寂静,只有康熙沉重的呼吸声清晰可闻。
康熙凝视着胤礽,目光中满是复杂的情绪、良久,他才缓缓开口:“胤礽,你自幼为太子,朕给了你最好的教导,寄予了最深的期望。”
“平时朕也疼你疼过其他皇子,你看看,有哪个兄弟的地位比你高?两废太子?胤礽,你到底做了什么让朕两次废你!”
胤礽早已泣不成声,虽然他心中多少有点猜到自己干了什么,但此时他只能装傻充愣,他颤抖着身子说道。
“皇阿玛,儿臣也不明白自己干了什么,想必儿臣是糊涂了,干了傻事,惹得您大怒!”
康熙看到胤礽一个大男人哭成这样,也是于心不忍。
再怎么说胤礽也算是他一手带大的,说实在的,连他都不相信自己会两废太子!
“好了,多大了还哭成这样,成何体统?你就呆在这,跟朕继续看那光幕,朕要看看你到底做了什么!”
胤礽很想说不要看,但他也无力抗拒父皇,只好默默站在皇阿玛身边。
只希望这光幕不要说那些让人掉脑袋的事!
......
光幕继续。
【太子胤礽自幼被立,身处储君之位,长期的娇惯与特殊待遇逐渐滋生出他的骄纵与傲慢。他生活奢靡,行事常常不顾及朝廷礼制与康熙的威严。】
【例如,他在一些礼仪场合表现得极为敷衍,甚至对康熙的谕旨也敢阳奉阴违。而且,太子与朝中大臣的关系也逐渐变得微妙。】
【他试图结党营私,培植自己的势力,这无疑触动了康熙敏感的神经。康熙作为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绝不允许皇权受到丝毫威胁,太子的这些行为让他深感不安。】
【第一次废太子,导火索是胤礽在康熙出巡期间的种种异常表现。他不仅在夜晚靠近康熙营帐窥探,被康熙发现后又支支吾吾,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
【这一系列行径让康熙怀疑太子有谋逆之心,盛怒之下,康熙毅然决然地废黜了胤礽。】
【然而,废太子之后,诸皇子对皇位的争夺愈发激烈,朝堂之上也陷入一片混乱。康熙这才意识到,太子虽有诸多过错,但在稳定朝局方面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之后,康熙又有复立太子之举。但复立后的胤礽并未痛改前非,反而变本加厉。】
【他继续结党,妄图早日掌控朝政,甚至对反对他的兄弟和大臣进行打压。他的这些做法再次让康熙失望透顶。】
【最终,康熙不得不第二次废黜太子,彻底断绝了胤礽继承皇位的可能,也让这场九子夺嫡的大戏进入到更加激烈残酷的阶段,各皇子之间的明争暗斗愈发白热化。】
......
市井街巷,众人亦围聚光幕之前,议论纷纷。
酒馆内,一位白衣书生轻摇折扇,叹道:“那清朝太子,于这光幕之中尽显丑态。”
“我朝文风鼎盛,以诗礼教化四方,便是皇家子弟,亦自幼浸淫典籍,修习礼仪。”
“若胤礽生于我朝,受此熏陶,或能改其劣性,不致落得如此下场。”
卖货郎老张停下手中活计,咋舌道:“这清朝宫廷的争斗,好似那暴风雨中的乱舟,不得安宁。”
“咱这儿虽说偶尔也有波澜,可总体风平浪静。真要是天天这般折腾,咱这些小老百姓的日子可就没法过咯。”
客栈中,一位江湖豪客大碗饮酒,见此情景,猛地一拍桌子。
“那胤礽就是个懦夫!在咱江湖,最恨不忠不孝不义之人。皇室乃是天下表率,更应以身作则,行得正坐得端,这才配得上那高位。”
看过光幕的人,无不斥责胤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