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颐在美人榻上悠悠转醒,伸了个懒腰,躺在榻上等着自己的脑子上线。青竹将帕子递给令颐净脸,将温热的帕子敷上脸颊,感觉脸上的毛孔都打开了,整个人感到非常放松。
令颐看屋内已经点上烛火了,自己这一觉睡得太舒服了,天色都暗下来了。
“格格这一觉睡了一个多时辰, 想来是最近累坏了。”青竹满脸心疼。
景兰走进屋内,行了一礼:“格格醒了,正巧小厨房那边刚来回禀,说是可以摆膳了。”经过这几天的相处,景兰对令颐的生活作息与个人习惯也有了一定了解。
令颐现在的心情十分愉悦,觉得今天所有的事情都这么刚好。美美的睡一觉醒来,就能品尝到美味的食物。心情愉悦地结束晚膳,令颐不禁感叹,真是个美好的一天呀!
沐浴结束后,令颐闭着眼享受涂抹上玫瑰花露后,青竹日行一例的按摩。
“格格,午间太子身边的何玉柱过来替太子传话,请格格三日后未时到毓庆宫,之后每天都是这个时辰。”景兰立在一旁开口道。
“知道了,姑姑那里就劳烦景兰姐姐回禀了。”令颐声音轻声中带着一丝娇软,听这声音,景兰就知道格格有些困倦了,随即告退。
景兰把何玉柱来永寿宫传的话,向贵妃禀告了。关于太子在康熙面前自告奋勇要教导令颐读书这件事,虽说康熙已经应下,贵妃还是在太子提出那天就利用钮祜禄氏在宫中的人脉把这个消息传回家族,想来哥哥的回信明天也能到了。
三日转瞬即逝,这天贵妃与令颐用过午膳后,嘱咐令颐去毓庆宫用心学习,不逾矩就好,其他的也不用太委屈自己。贵妃昨日就收到了钮祜禄府的回信,只说平常心就好,这件事情不必过于在意,钮祜禄氏也不是能让人随意欺负的。回信的内容,令颐也是知晓的。
景兰在一旁引着令颐往毓庆宫走去,令颐对宫里并不熟悉,毓庆宫的门往哪搁方向开,令颐都不知晓。
穿过一条条宫道,便看到毓庆宫的大门,令颐畅通无阻的进入毓庆宫内,前头引路的太监领着令颐主仆三人到书房门口后,转身退下。
何玉柱正在书房门外守着。何玉柱对着令颐态度热切,这几天太子早就在敲打过毓庆宫上上下下的奴才,何玉柱作为太子的贴身太监,自然是对自家主子是了解的。正是如此才,何玉柱更加明白,令颐格格在自家太子殿下心里和别人是不一样的。
何玉柱迎着令颐进入书房,令颐一进书房便见太子正低头奋笔疾书。何玉柱出声提醒太子:“启禀殿下,令颐格格到了。”
随后太子耳边响起令颐请安的声音:“奴才给太子殿下请安,太子殿下吉祥。”太子这才抬起头,把自己的目光从书本中移开,望向跪在不远处的令颐。
太子叫起后,见令颐今日穿了身月牙白缂丝白蝶纹旗装,上身搭配着一件朱红色锻打籽花卉博古纹琵琶坎肩。很是亮眼,跟小福娃似的。看得太子心痒痒的,真想养啊。
令颐要是知道太子的想法,定是会吐槽自己可不是真人版奇迹暖暖啊,怎么各个都一个样。
毕竟在永寿宫,自家姑姑最喜欢打扮令颐了。让内务府做了好多套令颐的衣物,每次内务府做好自己的衣服送过来试穿,令颐一试一个不吱声,试了快两个时辰,每当这时候令颐心里止不住的吐槽,总觉得自家姑姑在玩一种真人版奇迹暖暖,而自己就是被玩的那个暖暖。不过漂亮的衣物谁不喜欢呢。
“那张书案是为令颐格格准备的,启蒙的书籍是孤早几年用的,就给你用吧。”太子眼中闪过笑意,轻声道。
“多谢太子殿下安排周到,奴才感激不尽。”令颐眉眼弯弯地看向胤礽。
在胤礽的眼中令颐的眼睛被笑意浸染得格外明亮,像是夜空的繁星点点都点缀在她的眼中,衬得整个脸庞越发明媚灵动,此时胤礽并不明白,令颐身上的灵动是她不被规矩束缚的生命力。规矩对于令颐来说,并不是束缚,令颐十分珍爱自己,十分重视自己感受,许是令颐前世最爱看佛经的缘故。
胤礽嘴角上扬,果然与令颐相处让自己觉得很舒服,在令颐身边,让太子有一种心情更加平静愉悦的感觉。
太子询问了令颐的读书进程,方才得知,贵妃真的只是教令颐识字而已。太子从三字经开始教授令颐。
令颐翻开三字经,书上有太子自己注解,很是详细,让令颐有些意外,看来这个太子与自己在历史书上看到的并不一样 。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太子领着令颐读着三字经上的内容。
三字经上的内容令颐已经读了一百二十遍,令颐感觉自己的嗓子眼都要冒烟了,声音略带沙哑,太子自然也注意到了,命何玉柱上茶:“先休息一会,喝杯茶润润喉。”说这太子略微有些不好意思,自己太过沉浸其中 ,没注意到令颐的异样。
令颐拿起茶盏喝着茶,眼角偷偷往太子脸上瞄了一眼,觉得刚才教学时一脸严肃的表情,心下有些好笑,觉得太子甚是可爱,一个长相清秀俊朗的小正太,能不萌吗?
不过稍稍休息一炷香的时间,太子又开始教令颐如何握笔,纠正完令颐的握笔姿势后,太子命何玉柱拿出宣纸平铺在书案上,眼神示意令颐 写几个让他瞧瞧 。
令颐握着手中的毛笔,神色有些许尴尬,硬着头皮落笔,在宣纸上写下几个字,似是想到了前几天在永寿宫看到自己写的字后,太子面上丝毫不加以掩饰的嫌弃。
太子用一种一言难尽的目光看着宣纸上的字。令颐脸颊通红,在一片沉默中,令颐的眼眶微微发红,声音还带着些许恼怒:“殿下是觉得奴才的字不堪入目,殿下不知从何处教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