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么一来,村委的方向也就明确了。
村委组成,也就是这些模块化后的各个老大。
只是村委还有决定未来村子走向的“大会”,即“村民代表大会”,很多村民事情的处理,都要通过大会来进行商议、表决和完善。
表决就是投票。
关键不在于投票,而在于“村民代表大会”的参与者是谁。
村民代表,各个厂的基层代表,妇女代表,村委干部这些人。
那么,整体权力架构又是怎样的呢?
村子的老大仍旧是村委书记,书记下有七人组的委员会,代表团往下才是村委各个部门,村委书记这边有“秘书会”,秘书会的组成是村民基层代表。
委员会负责收集处理村子的各种事,出主意写报告给村委书记批通过。
村委书记会和秘书会商议这些事的解决,是否符合群体利益走向。
“委员会只有处理权,没有允许权,允许权在书记手上。”
“真正有执行权的,还是村委各部门。”
“村委书记有权利从非干部,非委员的普通村民里,选出秘书。”
“秘书负责和他一同处理这些事,拥有提议权。”
“必要时,可以让秘书会对村委书记的决定进行投票。”
就在张志强、胡英等人在听着许灼写作这种结构的目的时,心里头其实也是会有一些问题的,比如说这样做是否太过于集权。
那村委书记不就成土皇帝了吗?
这是倒退。
可回头一想,秘书会都是没有任何职权的普通村民,拿一份村委的工资,只有一个提议权,也没渠道去以权谋私。
反过来说,这也算是书记处把最高权力,平摊给民众了。
类似问题还有很多。
但都被许灼作出的补充内容给解决了。
以他们眼力和阅历,一时间只觉得完美,找不出问题。
像是村中各种事情的处理等级,依据标准,许灼都想到了,且写得也比较详细,便是胡英这样的地委都自叹不如。
写完后,村民大会继续召开。
还是由各个代表提交建议,包括许灼的。
这次村民学乖了,让许灼的提议先说,大家来讨论讨论。
其实也算是默认通过了许灼的提议。
由全为民把许灼制作的结构说出来后,村民顿时掀起一阵热议。
各个人都把疑惑和问题写在纸条上,最后呈交上来。
许灼拿过纸条,一一批复,又有全为民进行回答。
这些问题,有几个还像样,剩下的都很幼稚。
就算是胡英的助理处理起来,都绰绰有余。
“最后一轮,由大家直接说出自己的问题,然后由许灼同志根据这设计的框架,来回答如何让全新框架解决问题。”
村民的问题很多,比如想赚钱,结婚离婚,孩子上学。
还有没有工作能力的老人如何处理,残障人士咋办。
另外按照现在村里的制度,总的集体资产是固定的,村民们相当于把资产上交给集体,自己作为村集体的股东,由集体运营产生财富,再把财富分给股东,如果村里有人进来了怎么办,有人出去了怎么办,有人没了怎么办。
先前处理方式也比较成熟,叫做“生不添死不减”。
这股份是按照户头来的。
打个比方,比如说制度成立之初,全村有一千口人,那么村集体资产平均分为一千份,一千股。
然后每家户口本上,有些是两口,那么这一户就占两股。
等这家人生孩子了,变成三口人了,那还是三口人均分两股。
如果这户人家死得只剩一个了,一个人享有这两股。
如果销户了,那么归功。
这就是“生不添死不减”。
可这种制度只适用于改开之前的时代,这是为了限制人口流动,不论去哪里,办什么事,都要介绍信才能方便。
想到改开后,人口流动巨大,且自然而然全方面城市化……
这种制度显然就落后了。
当大量人口离开农村,农村没了发展建设,就算有这种制度也没卵用。
世界上有没有国家可以做参考呢?
有,日美皆是如此。
所以许灼对这些问题,也早就想过了应对。
如果改开已经无法避免,也就意味着城市化、产业集群化无法避免,那么他就得在这之前,把天授这里变成小城镇。
换个说法——农村全面现代化改造。
人需要吃饭,那就得干活,干活得有干活的地方,所以后现代发展才会出现工业园区,然后以工业园区为中心形成医疗,教育,养老体系。
就仿佛工业园区就是一个“村”。
那是改开后,人口流动巨大,社会化发展的结果。
现在情况是反着来,是有那么多人口,没那么多工作,怎么办?
要是产业不多,岗位不多,一改开,就会有大量人口流失。
那么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也就是不可能的了。
改开非常利于底层发展,但长远来看根本不利于国防。
老大哥就是典型例子。
人家那么集中力量办大事,才多少年,整个苏维埃就成了全世界最恐怖最庞大的存在,那时候美仔瑟瑟发抖,犹如可怜虫,都害怕随时被覆灭。
关键是人家中期开始路子就走窄了。
伟人时期需要这种模式,有凝聚力,国防发展快,有了国防做保障——国家的顶级技术都是优先用于军工,等技术层层迭代、淘汰下来,才会被改良用于民用,典型例子就是很多电风扇,一些家电。
这么一来,国家能保障,边疆能保障。
最后,民生虽然后起,可也不用担心,因为顶级技术下沉,带来的效果肯定是飞跃的,并且自身自给自足,万事不求人,不会被限制。
缺点就是……因为有个老大哥作参照,过于理想化。
然后老大哥和咱们闹掰后,很多东西都得靠自己摸索。
最后发现,民族风气不一样,国情不一样,地缘政治不一样……
根本不能一蹴而就。
改开的想法早就有了,但八零年还是在摸索期,中央那里都吵得不可开交,还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谁都不敢大刀阔斧来。
允许一部分自由后,其实默认了底层发展,就当是试验。
这时候称之为“试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