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琐碎日常中找寻自我
4\/2,星期三。
风在窗外呼啸,像一头无形的巨兽在嘶吼,拍打着窗户,试图闯入这一方小小的室内空间。昨天的记忆还残留在脑海,带着食物的香气与些许怅惘。我裹紧被子,思绪却飘远,仿若要在这平凡日子的褶皱里,探寻出生活的真意。
昨日,我穿梭在超市的货架间,人来人往,手推车的轱辘声交织着促销广播的嘈杂。两个发面饼、一袋大米、几个土豆、一捧西红柿还有绿豆饼,被我一件件拾起,放入购物篮。它们是生活的原材料,是未来几日肠胃的慰藉。彼时,我满心想着如何用这些简单食材变出花样,摆脱外卖千篇一律的油腻。
中午,厨房成了我的舞台。西红柿炒鸡蛋,一道经典得不能再经典的家常菜,在锅里翻滚出诱人的色彩与香气。鸡蛋的金黄与西红柿的嫣红相互交融,葱花的点缀恰似春日田野里的碎花。米饭粒粒饱满,被这浓郁的浇头覆盖,热气腾腾。一勺入口,味蕾欢呼雀跃,那是家的味道,是自食其力的满足。在那一刻,外卖的便捷被抛诸脑后,我深知,这亲手烹制的餐食,有着机器与流水线无法赋予的温情。
夜幕降临,灯光昏黄,给孤独罩上一层暖纱。我拿起一个发面饼,撕开它柔软的外皮,露出内里的绵密。老干妈酱的红油渗透进面饼的纹理,一口下去,咸香与辣味在舌尖碰撞。窗外狂风呼啸,屋内静谧独食,那只心心念念的熏鸽子,成了欲望与理智交锋的主角。我想象着它表皮的焦香,肉质的鲜嫩,可大风阻拦了我外出的脚步,也拦住了冲动。我深知,有些欲望,需在合适的时机满足,在不合适的时候克制,是成长,亦是与生活的妥协。
沉浸在小说世界里时,时针悄然转过。文字编织的幻境比现实迷人,故事里的爱恨情仇、跌宕起伏,让我忘却了窗外的风声、屋内的孤寂。等回过神,已过十一点,匆匆洗漱,躺倒在床上,大脑却还在书中情节里打转。这片刻的逃离,是生活的调味剂,却也透支了晨起的精力。
今晨,天光未亮,意识却先于闹钟苏醒。头疼如细密的针在颅内攒刺,鼻腔酸胀,不由自主地频繁吸鼻子。想来是昨夜贪凉,被冷风钻了空子,身体发出抗议。窗外依旧狂风肆虐,树枝疯狂摇曳,像是在演绎一场绝望的舞蹈。望着天花板,思绪混沌又清明,清醒地想事,却懒怠起身。起早了无事可做,徒增空虚,不如蜷缩在被窝,躲避现实的清冷。
中午,土豆丝在案板上排列整齐,随着刀刃的起落,变成细长均匀的丝绦。锅里的油热得恰到好处,葱姜蒜爆香后,土豆丝下锅,刺啦一声,水汽与香气一同升腾。翻炒间,加醋、加盐、加生抽,简单调味,出锅装盘,依旧是配着昨日的发面饼。一口饼,一口土豆丝,平淡却扎实。食物下肚,暖了胃,却难驱散心头的阴霾。
晚上,挂面在沸水里翻滚,清白的面条逐渐变得软糯。荷包蛋、青菜点缀其中,一碗清汤挂面,是极简的晚餐。没有社交的觥筹交错,没有外出的灯红酒绿,只有我和这碗面,相对无言。日子像是被复制粘贴,单调、乏味,在自我怀疑的泥沼里,我越陷越深。
“自己废物,没脑子,没情商。”心底的声音不断回响,像咒语,诅咒着当下的生活状态。与人相处时的笨拙、职场上的不得意、感情世界的荒芜,桩桩件件,在寂静时刻涌上心头,啃噬自信。可又能怎样呢?生活不会因抱怨停下脚步,他人不会因眼泪伸出援手。孤独,成了最后的避难所。在孤独里,无人苛责,无人嘲笑,虽清冷,却也安宁。
我想起年少时的憧憬,那些关于远方、关于梦想的蓝图。曾以为成年后的日子光芒万丈,会在热爱的领域里发光发热,会有挚友成群、爱人相伴。现实却似砂纸,磨平棱角,褪去光芒,只剩粗粝与黯淡。但在这自我否定的深渊,总有一丝不甘在心底挣扎。难道此生,就这般沉沦于琐碎、淹没于平庸?
在狂风暂歇的间隙,我望向窗外。天空阴霾,云层厚重,可透过云隙,有微光闪烁。生活或许此刻如凛冬,却总有春的伏笔悄然埋下。昨日自制的美食,是热爱生活的本能;对熏鸽子的克制,是成长的自律;沉浸小说,是精神的避风港;晨起的思索,是与内心的对话。这一桩桩看似平凡甚至颓丧的小事,又何尝不是生活的馈赠?
孤独,不意味着失败,它是自省的良机;平淡,非生活的尽头,而是厚积薄发的沉淀。从今日起,不再把“废物”二字挂在嘴边,用阅读填满闲暇,汲取知识养分;以锻炼强健体魄,抵御风寒病痛;学新技能,为职业添砖加瓦;于微小处发现美好,记录日常感动。
当夜幕再次笼罩,我不再恐惧。关了灯,躺在床上,听风声渐弱,仿若听见生活轻声呢喃:挫折是成长的阵痛,平淡是生活的底色,在这底色之上,用双手勾勒色彩,用心书写故事,方能在回首时,望见一路繁花,而非荒芜。日子还长,路在脚下,怀揣希望,再平凡的灵魂,亦可绽放光芒。
日子如流沙,悄无声息地从指缝间溜走。窗外的狂风,在肆虐几日后,终于倦了,世界恢复了暂时的平静。阳光透过淡薄的云层,洒下几缕温柔,轻抚着窗台的绿植,也试图温暖我这颗在阴霾中徘徊许久的心。
我开始重新审视这一室的寂静与独处的时光。书架上的书,蒙了一层薄灰,像是岁月留下的痕迹。手指滑过书脊,那些曾经爱不释手的故事、蕴含智慧的哲思,此刻如同老友,向我发出重逢的邀约。午后,泡一杯热茶,蜷缩在沙发角落,翻开一本诗集,文字在纸页跳跃,诗意在心中流淌。不再是为了逃避现实而囫囵吞枣,而是在字里行间,找寻与生活和解的密码。
曾经热衷的绘画,颜料干涸在调色盘,画笔散落一旁。重拾画笔,对着窗外的光影、桌上的静物,尝试勾勒线条、涂抹色彩。初次的成果歪歪扭扭、色彩失调,可那又何妨?每一笔都是当下心境的映照,在画布上,我宣泄情绪、重塑自信。绘画过程中的专注,让我忘却生活的琐碎烦恼,仿若进入一个只有色彩与想象的纯净天地。
身体是灵魂的庙宇,长久的慵懒让这座庙宇摇摇欲坠。穿上运动鞋,出门慢跑。清晨的街道还未完全苏醒,空气凛冽却清新。脚步丈量着熟悉的道路,心跳随着步伐加速,汗水渗出毛孔,带走疲惫与消沉。坚持数日,肌肉的酸痛化作力量的积蓄,精神的萎靡被昂扬取代。原来,掌控身体的节奏,就能重寻生活的掌控感。
线上课程成了我连接外界知识的桥梁。学习编程,代码的世界神秘而有序,从简单的语法到复杂的算法,攻克难题的瞬间,成就感油然而生;钻研摄影技巧,懂得光影的魔法,用镜头捕捉平凡日子里的不凡瞬间,发现街角的野花、檐下的蛛网,都藏着生活的美学。这些新技能,像点点星光,在黑暗的职业迷茫中,勾勒出一条可能的出路。
偶尔,也会与旧友线上相聚,隔着屏幕分享近况。笑声与调侃穿越距离,驱散孤独的寒意。听闻他人的奋斗、挫折与成长,惊觉生活的剧本虽各有不同,但困境中的坚韧、迷茫中的探索,却是共通的旋律。不再自怨自艾,而是在交流中汲取力量,明白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奔赴生活的山海。
又是一个黄昏,晚霞烧红了半边天,似火的余晖透进窗户,为房间镀上一层金纱。厨房飘出饭菜香,今日的晚餐,是新学的糖醋排骨,色泽红亮,酸甜可口。摆好碗筷,对着空座微笑,仿若与生活共享这美味成果。此刻,孤独不再是苦涩的独酌,而是自在的狂欢。
回首这段在自我救赎道路上的跋涉,那些曾被视作磨难的琐碎日常,已化作成长的基石。发面饼、土豆丝、深夜的小说,是低谷时的陪伴;头疼、寒风、自我怀疑,是蜕变前的磨砺。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在孤独与平淡中,雕琢出一个全新的、热爱生活的灵魂。未来的路,或许仍有风雨,但心中有光,脚下有力量,便能无畏前行,拥抱每一个晨曦与暮色。
风,再次轻轻拂动窗帘,带来远方的气息。我知道,生活的故事,还在继续书写,而我,已然握住笔杆,成为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