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语啊,你之前在城里是有丫鬟伺候不?”不知道哪个婶子将话题引到了谢轻语身上。
谢轻语点点头。
她这个样子要是说没有丫鬟伺候也没有人信。
“一看就是,你看她洗衣服的样子像干过活的人吗?”有人笑着嚷道。
“谢家老大也是个有本事的,可惜就生了一个闺女,还瞎了。”有人看着谢轻语叹息。
原主的记忆里,她爹娘都是很好的人,待她如珠如宝。
她爹做个小官,家里吃穿不愁还有几个丫鬟婆子伺候,从小也是精心教养的。
但在她的印象中,对于这个老家只有她爹跟她娘每年商量往家里送多少东西,拿多少银钱合适的时候才会提起来。
如今她被送回来,对这个村子里的一切都很陌生,听着这些人提起她爹也无话可接。
“看来是不少挣钱的,往日里逢年过节送来的东西也不少。”有人道。
谢轻语自然是知道这件事情,只是那些东西......不过是爹娘用来充面子送回的一些中看不中用又不怎么值钱的东西罢了。
“那你那丫鬟你们都怎么使啊,给饭吃不给啊?”有婶子继续问道。
“我、我的眼睛看不见,也只有一个小丫鬟在身边替我跑腿,算不上什么丫鬟。”谢轻语的声音轻轻的,跟村子里其他姑娘说话的声音都不一样。
“你这是想起来你那个卖出去的女儿了?”有人问。
这村子在山脚下,虽然有些田地,但不多,也产不出多少东西,交了上去,剩不下什么东西。
实在过不下去的人家,就会将自己家里的女儿给卖了。
让人牙子领走,到大户人家做丫鬟。
有那运气好的,听说还能到皇宫里做丫鬟,到了二十五岁还能出来。
隔壁村就有一个从宫里出来的,回来的时候不仅身上带着银钱,还被镇上的人家请过去教规矩,过得很是不错。
所以他们这有一段时间也流行将闺女给卖出去。
不过到底是让人戳脊梁骨的事情,没到万不得已,这样的人家还是少数。
“也不知道过得好不好~”
“你问轻语她也不知道啊,她顶多是有个小丫头在身边用着又不是大户人家,你也别想了,若是没有进宫,一辈子都是人家的丫鬟。”有人宽慰道。
他们也就是随口一说,也并不是真的想闺女了。
谢轻语现在听见这样的话,倒是不敢不放在心上。
这边着实是有些穷,穷的地方就容易出岔子,现在谢婆子还想着将她卖出去呢。
当务之急是先留下来,不然连遇见男主的机会都没有。
谢轻语将所有的衣服都丢进水里,假装揉搓了几下就站起身来。
沾了水的衣服沉的要命。
谢轻语这个身体也不怎么好,一点多余的力气都没有。
旁边的婶子见状,直接伸手帮她把衣服拧干了,“行了,你过会再回去吧,不然你奶还得让你干活,一个看不见的小姑娘能干什么活。”
谢轻语冲着面前的人笑了笑,“我还是回去吧。”
谢轻语并没有在这里停留,这边人多,虽然确实有些好人,但大多数还是喜欢看热闹的人。
并且他们跟谢婆子显然更熟一点,要是她躲在这里偷懒的事情被谢婆子知道,保不齐得挨一顿骂。
不过走在路上的谢轻语心中就已经有了些章程。
她到家门口的时候,家里面难得的有些热闹。
她的耳朵灵敏,站在门外听了一会,里面有一个陌生的沙哑的男声,带着一点变音的声音,想来就是谢婆子的口中的那个福宝。
“奶现在就去给你炖肉,你爹在山上打来的山鸡,奶都用盐腌起来了,就等着你回来吃呢。”谢婆子欢喜的声音从里面传出来。
谢轻语听了一会,没什么有用的信息,才进门。
大概是谢轻语走路的声音惊动了院子里的人,这才让他们往门口看来。
谢轻语虽然看不见,但仍然能够感受到那些目光,尤其是其中一道,尤为炽热。
“这是.......”福宝问道。
“这是你姐,你大伯家的。”谢婆子介绍起来没什么好气。
“轻语姐,她怎么回来了?”福宝上一次去学堂的时候,谢轻语还没有来到这个家,他自然是不知道的。
“你大伯在外面不知道得罪了什么人,人家灭口呢,就给她送回来了,也不知道眼睛审什么时候看不见的,送了个累赘回来,一点用都没有。”谢婆子话语中带着嫌弃。
谢轻语还记得刚回来的时候下马车,谢婆子还是一口一个心肝肉的喊着。
当知道这番回来是因为她爹娘出事之后就立刻变了一个脸色。
“堂姐没回来过,竟不知道长得如此好看,比学堂夫子家的姑娘还漂亮。”福宝说道。
谢轻语虽然看不见福宝的长相跟说话时的表情,但从语气里也能感受出来他的轻浮。
一家子出来的,果然没什么好东西。
“那是这样比的吗,奶今天又给你挣了一两银子,能给你娶媳妇了!”谢婆子高兴。
她家大孙子也到了该娶媳妇的时候,她定是给办的红红火火的。
她孙子以后可是要考秀才的。
谢婆子一说这话,福宝回过神来了,皱眉的看向谢婆子,“一两银子怎么够,我娶媳妇可不娶这村里的女子,我要娶夫子家的姑娘,到时候夫子成了我的岳丈,学识还不得统统教给我。”
福宝说出自己的打算,谢婆子先是愣了一下,然后才大声道,“好好好,你以后可是要当官的,娶媳妇不能拖你的后腿,娶夫子家的姑娘正好,就是不知道需要多少钱.......”
谢婆子这些年抠抠搜搜攒下的也没有多少钱。
毕竟家里的福宝要上学,每年的花销都很大。
而家里又没几个能干活的人,现在还要养一个拖油瓶。
“起码也要十五两银子吧。”福宝无所谓地说道。
“十五两也太多了。”谢婆子喃喃道。
她攒了大半辈子才十两银子不到。
这在乡下已经很多了。
许多人家都攒不下来。
甚至娶个媳妇回去花五两银子已经够可以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