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信三人这还是头一次知道,一个小小的瓜果竟能卖出五十两的高价。
五十两意味着什么?平日里,他们在肉铺起早贪黑累死累活干半年,可能都无法赚到这么多钱。
一想到那些有钱人轻轻松松就能拿出这么多钱来买个瓜果,而自己却要付出这般艰辛努力才能赚到一个瓜钱,崔信三人的心里不禁泛起一阵酸楚。
崔信目光严肃地看向妹妹提醒道:“这件事除了咱们,不要再告诉别人。”
崔瑶点了点头。
崔信又嘱咐了妹妹一句:“没事的时候,你多往山上跑几趟,一定要照看好那些金瓜。”
崔瑶乖巧地“嗯”了声。
少顷,崔信去溪边给父亲送饭,把明日去码头以及蒋力高升和金瓜的事告诉了父亲。
崔屠夫‘哈哈’大笑了起来:“好,真是双喜临门,下午安排好这里的事,我会早些回去。”
晚间,一家人坐在一起吃晚饭时,崔瑶见父亲询问起了金瓜的事,仔细和他讲述了一遍。
崔屠夫感慨道:“我就知道这五十两的银子不好赚。”
对别的瓜农来说或许很难,但对崔瑶来说还真不是难事,就是有点费异能,当然这就没必要说出来了。
因明早要去码头,吃完晚饭后,崔瑶几人早早的就睡了。
与此同时卢家村,卢老三凑到哥哥耳边低语了一句。
卢族长瞬间瞪大了眼睛:“真的?”
“洪小子下午专程回来告诉我的,你就说你去不去吧!”
卢族长激动道:“去,当然去。”
“那咱俩偷偷去,洪小子说了,这事得保密。”
“我懂!”
……
寅时初,天虽未亮,但卢洪已起了床,他穿着崭新的捕快服,戴上捕快帽,挂上大刀,洗完脸后,想到之前崔瑶说他晒黑了,他特意抹了一些面脂。
来到衙门,卢洪这才发现,他并不是第一个到的,典史他们都已经来了,一会儿后沈县令走了进来。
少倾,卢洪四个铺头领着捕快们出了衙门,他们兵分四路,卢洪带着一队人直奔码头。
寅时末,崔瑶一家人已出了门,今日他们都换上了自个最好的衣裳,崔瑶、崔李氏三人不仅特意梳洗、打扮了一番,还戴上了金饰。
来到官道上,崔屠夫直接租了一辆牛车,专门拉他们一家人。
赶牛的是田家村人,看他们打扮的如此光鲜亮丽,好奇的问他们干啥去,被崔屠夫几句话就糊弄了过去。
崔瑶几人来到县城,远远的就见城门外排起了长队,最后面的人更是坐在了地上等候进城。
平日里大开着的城门,今日只开了一扇门,且查的极严格。
“我去前面看看,打听一下消息。”崔屠夫眺望了一会儿后道。
崔瑶快步走到父亲耳边低语了几句。
崔屠夫点点头:“我知道了。”
少顷,城门口的崔屠夫朝他们招了招手。
崔瑶:“娘,大嫂,咱们过去吧!”
崔瑶扶着嫂嫂和父亲汇合后,崔屠夫道:“跟我来。”
他们等前面的人走了,极低调的跟了上去。
来到城中,崔瑶只觉得耳边猛地一静,平日里这个时辰早就热闹无比的县城,今日里几乎见不到什么人,就更听不到说话声了。
身处在这样的环境里,崔李氏、栾冬梅都有些惴惴不安的,等是一捕快拦下她们,这种不安瞬间到了顶峰。
“你们去哪?不知道今个不能在城里乱跑吗?”
年轻捕快表情严肃,语气严厉。
崔瑶看父亲、哥哥都有些紧张,不等他们开口就道:“我是卢捕头的未婚夫,要去码头。”
年轻捕快闻言脸上瞬间有了笑容。
“原来是自个人,你们快去吧!”
崔瑶向他道了谢,领着家人们重新出发了。
路上他们又遇到了四个捕快,无一例外的他们问的问题都差不多,这次崔屠夫就镇定了许多,回答了捕快们的问题,他们就又出发了。
临近码头,崔瑶几人总算是遇到了一些人,看方向他们应该也是去码头的,只不过大家并未交流,只是相互点了点头。
四周的人多了,崔李氏、栾冬梅连续遇到几个熟人后,慢慢的也就镇定了下来。
一炷香后,崔瑶几人来到码头,这才发现这里已站满了人,他们来的竟还算晚的。
崔瑶大致扫视了一眼,倒是看到了不少熟人,都是锦绣坊的熟客,想来阳明县有头有脸的人都在这了。
崔屠夫看比他们先到一步的人,都寻了一个位置站好了,低声道:“咱们也快去寻个位置吧”
崔瑶:“不急,咱们再往前走走。”
她刚才扫视了一眼,这里的位置应不是随便站的,现在他们的当务之急是要先找到卢洪。
崔屠夫几人闻言,出于对崔瑶的信任又往码头走了走。
码头上,正在巡逻的卢洪,第一时间就看到了崔瑶几人,他扭头对身后的两人言语了几句,大步朝崔屠夫几人走了过去。
“我看到女婿了。”崔屠夫小声道。
崔瑶自然也看到了,今日的卢洪看起来特别威武,她忍不住多看了几眼。
直到男人朝她望来,她这才收回视线。
卢洪看了一眼避开他视线的少女,神色不变的走到崔屠夫两人的面前,低声道:“岳父、岳母,你们跟我来。”
崔瑶几人跟着卢洪朝河堤走去,一路上她感觉到有很多道视线落到了他们的身上,这还是她第一次感受到什么是万众瞩目。
卢洪给他们留的位置并不算特别好,但也不差,因他们前面只站了四排人,且紧靠河堤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河面的情况。
卢洪低声叮嘱了父亲几句后,崔瑶能感觉的到,走之前他又看了自己一眼。她只当是什么也不知,好奇地望向了四周的人。
码头虽站的都是人,却很安静,大家都是眼神交流或点头示意,几乎听不到说话声。
崔瑶眺望河堤,看甲板上站着一群人,大都身穿官服,而为首之人则是他们县的县令。
看年纪大约三十出头的样子,长的很周正双眼明亮,一身儒雅之气,看起来很好说话的样子。
站在他身边的几人应该就是县丞、主簿、典史几人了。
崔瑶仔细盯着他们看了一会,这才收回视线。
时间一点一滴的过去了,辰时,崔瑶远远地看到一艘大船行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