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宇宁这段时间确实也准备了一些小说的稿子,当然他没拿出来,他都是准备等到12月那个会议之后,他再拿出来。
1978年这一年,因为还存在着一些思想上的争论,所以文学上的创作,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不行。
前世国内文学界是在1979年1月份以后出现了一个创作的高潮。
到那个时候,才是他大量推出作品的时候。
至于说那个电影剧本《巴山夜雨》,那个剧本描写的时代背景是在那些年,所以他在今年12月份以后拿出来问题不大,至少他觉得明年1月份如果登载在《收获》杂志上,并不比那个剧本《瞬间》更敏感,更尖锐。那个电影剧本《瞬间》后来拍出来了,也没有过审,根本就没有上映。
前世电影剧本《巴山夜雨》是1979年的春天,那个豫省的李作家开始有此剧本的创意。当时他是从川省坐船出三峡顺流而下去沪上。他是应上沪电影制片厂的邀请去编剧本,后来他在沪上写剧本的时候,把这个创意告诉了他的一个老乡,这才有了《巴山夜雨》的剧本。
当时这个剧本是在1979年7月份刊登在《十月》杂志的第4期上。
这部电影在1981年的第1届电影金鸡奖的评选上,获得了最佳故事片奖,最佳编剧奖,还获得了最佳音乐奖。另外这一届金鸡奖还专门为这部电影设立了一个奖项,最佳男女配角集体奖,获得这个奖的有电影中的6名配角演员。
所以,这个电影剧本对于季宇宁来说,是不可错过的一个好本子。
这个剧本,季宇宁现在差不多快写完了,就差最后一点儿。这也算是他为明年的年初大量发表作品而准备的“干粮”。
他和小林姐说,这个本子的创意就来源于他前一段去南方拍戏,坐长江客轮溯流而上时的感受。
“小林姐,你不是还要在京再待几天吗?这样,你后天19号再过来,也就是这周四,我把本子给你。”
季宇宁又送了小林姐两本他们新出的《未名湖》创刊号,其中一本是带给巴老爷子,这本创刊号上还有巴老爷子对他们五四文学社成立的寄语。
11月19日,周四。
上午,小林姐又急急火火跑来了。
拿到季宇宁递过来的电影剧本,她第一时间就开始翻看。
“季宇宁,你这个剧本太棒了。
整体构思特别好。
嗯,你选用了相对封闭的交通工具——一艘江轮,作为客观世界的剧作空间,并在这个空间中构建了人物“苏醒”式的心理历程——“情感、挣扎、反叛”。
在这个剧本中,塑造了一群好人,呈现了人性的光辉,展现了层次较为丰富的思考。”
小林姐想了想,又接着说道:
“作为日常交通工具和浮游的封闭空间,江轮具有运送和承载的典型功能,呈现出漂泊、不确定的特征。
《巴山夜雨》这个剧本将客观世界所有的场景都放置在江轮这一封闭式剧作空间中进行呈现,带有很大的臆想性,是一种超乎现实的状态。”
季宇宁听了,也不禁钦佩对面这个姐姐眼光的敏锐。
前世这个电影剧本可是获得了第1届华夏国内电影专业奖金鸡奖的最佳剧本奖。
确实是很难得的好剧本。
不愧是巴老爷子的女儿,后世这位小林姐可是《收获》杂志的实际负责人。她一直都在这家杂志社做编辑,后来也做到了《收获》杂志的主编这个位置。
“嗯,小林姐,我在构思这个剧本的时候,我是想到,浮游的江轮和华夏历史长河有割不断的关系,所以我在选择剧作空间时,是把它放在历史的长河中去思考的。
其实我们反思,不止要反思那几年,那几年也没有多长时间,我们反思应该反思的更远。
我们这个民族拥有数千年的历史,而且是不间断的发展的历史,所谓‘源远流长,绵延不绝’,这是只有我们这个民族可以做到的。
所以我们的反思,完全可以去思接千载。”
“行啊,季宇宁,你这个剧本比我们现在已经预定的两个电影剧本要强。
我们的两个剧本,一个是陈老的电影剧本《大风歌》,那个是历史剧本,嗯,题材没有什么新鲜的。
另外一个剧本,是三个人合写的,比起你这个剧本差的太远了,嗯,我觉得基本上可以定了,你这个剧本,会在我们的复刊号上发表。”
“季宇宁,前一段时间,我爸看过你的两个电影剧本,一个是电影剧本《小花》,还有一个就是最近刚刚登载在《上沪文艺》上的那个剧本《喜盈门》,他都特别喜欢。
尤其是那个电影剧本《小花》,那是改编自小说《桐柏英雄》,他没想到你能改变的这么好。
他觉得你写剧本的天赋丝毫不比你写小说的天赋差。
他说现在就等着你把这些剧本拍出来了。他好去影院看电影。”
季宇宁知道,这位巴老爷子是川省蓉城人,天生就是好热闹,而且特别喜欢看电影。
他记得巴老爷子在回忆文章中写到,他每次出去,比如去香江,几乎每天都在当地电影院看电影。
小林姐很兴奋的拿着电影剧本走了。
11月21日,周六。
中午,在学校食堂吃完饭,季宇宁就赶往北影厂。
今天下午,在厂子里的审片室,将放映他的那部电影《小花》的最终剪辑版本。
经过十几天的精剪,电影的剪辑终于完成了。
这些天季宇宁这个剧组实际的执行导演,有的时候下午或者晚上,也会来到北影厂,看看剪辑的效果。
他觉得最终的剪辑版本比前世的那个版本还要更好一些了。
这次在审片室里,厂子里一众人,包括专家和领导,看后,没有那么多异议了,不像看这部电影的粗剪版本那次争论的那样激烈了,很多人都觉得这个拍摄思路还不错,有些人虽然还是不能完全的接受,但也能看下去了。
看完片子,基本上确定,就是这个版本了。
马上就要转入后面的配音配乐环节了。
季宇宁觉得这11月份,成片肯定能做出来了。
从审片室出来,他心情很是舒畅的骑车回家。
一进家门,就看见老娘也是一脸喜色。
“宁宁,刚刚你秦姨来电话,说建国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