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嘉和王平都没想到范阳这么快就要离开西陵,一时间心头万般不舍。
可他们都是情感内敛的人,谁也没有过于表现出来不舍的情绪,只能以大局为重。
次日一早,范阳与关兴张苞等,只引数十骑返回沙羡。
在离别时,王平郑重的答应范阳,一定会守好西陵,同时也会试着读书识字。
范阳听他这么说,也就可以放心的离开西陵了。
……
三天后,范阳等人走水路迅速返回沙羡。
由于人少,范阳理所当然的选择乘船返回沙羡。
回到沙羡后,范阳第一时间去拜见了刘备与诸葛亮。
刘备二人自然是一阵惊喜,没想到范阳竟然回来的这么快。
范阳将自己在西陵的见闻对刘备和诸葛亮讲述一遍,刘备与诸葛亮听完,分别满意的点了点头。
范阳的安排,自然是在诸葛亮的预料之内的,因此在范阳开口之前,他就曾经对刘备说出了自己的猜测。
如今丞相的想法得到证实,刘备自然无比欣慰,他为自己手下有这两位能干的臣子而欣慰。
“陛下,如今赶在冬天到来之前,江夏平定,如果臣所料不错,江陵那边应该也快结束战事了。”
范阳朗声道。
刘备点头笑道:“子煜,朕今早刚刚收到汉升派人送来的消息,朱然在看了子煜的亲笔信后,果然临危受命,担负起了抵抗魏军的重任。”
“如今江陵城接连抵抗下魏军的数十次进攻,魏军人困马乏,败局已定了。”
诸葛亮也摇着羽扇笑道:“这也多亏了当初子煜力排众议,用人得当。说来也怪,子煜就看准了朱然能行,果然不出子煜所料,朱然还真是不负众望。”
范阳闻言不好意思的笑了笑道:“陛下,丞相,恕我直言,曹丕虽然会用人,但其武略远远不如其父曹操,曹丕此番南下,不得天时,不占地利,要不了多久,魏军必退!”
诸葛亮摇着羽扇点头道:“子煜言之有理。”
“但沙羡也非久居之地,我看陛下还是要在冬天来临之前,先返回一趟成都为好。”
刘备闻言,若有所思的点头道:“丞相之言,朕也考虑过,如今太子年幼,朝中又缺少丞相坐镇……”
“看来朕是时候回去一趟,待明年春天,再率兵亲征。”
诸葛亮道:“臣暂且脱不开身,沙羡不能没有大将镇守,更不能没有统帅主事,陛下若信赖微臣,臣愿留守沙羡,待明天春暖后,再归成都。”
说着,诸葛亮转头看向范阳笑道:“子煜,这件事我也和陛下谈过,陛下身边不能缺了得力之臣,此番回归成都,就由子煜陪同陛下回去吧!如何?”
范阳闻言苦笑一声,心说你们哪是和我商量啊,明摆着就是通知一声……
不过诸葛亮的这番话也并非没有道理,他如果先回成都,沙羡这边谁来主事?
范阳虽然也可以主事,但毕竟资历不够。
他虽然可以用战功让众将心服,可终究不如诸葛亮的资历老,诸葛亮守江夏也比他更加合适。
当初刘备入川,就是诸葛亮代他管理荆州,因此刘备肯定更放心诸葛亮,这一点范阳也可以理解。
回成都暂且休息一段时间也好,范阳也可以趁机拜访一些老将军,比如赵云,比如马超……
趁着马超还活着……
当然,范阳回了成都,还意味着他要重新面对情敌刘禅,这让范阳不禁有些头疼,但应该也不算太难办……
刘禅如果识时务,一定会想办法把他笼络住,如果刘禅是个只想着儿女情长,盯着自己和星彩的事斤斤计较……
那范阳也不介意教训一番刘禅!
上司的儿子又如何?
他范阳可不是林冲那个窝囊废,何况,刘备自然也不是高太尉那个小人……
当然,以上只是范阳的想法。
范阳现在怎么想象得到,关于他和刘禅未来的关系,刘备竟然提前一步,早就想好了规划。
当然,这都是后话,暂且不表。
范阳想了想说:“一切就听丞相安排吧。”
刘备与诸葛亮同时点了点头。
随后,二人竟然默契的对视一眼,似乎在用眼神交流着什么……
范阳见状不禁想笑,心说这“玄亮”二人怎么“眉来眼去”的?
难怪后人喜欢嗑你俩cp……
他还不知道,接下来还有一件事,将引起他的震惊与重视。
最终,刘备给了诸葛亮一个眼神,微微的点了点头。
诸葛亮缓缓摇动羽扇,望向了范阳道:“子煜,我还有一件事,要和你说。”
“何事?”
范阳愣了愣问,心说这俩人还真有事瞒着自己啊!
诸葛亮道:“陆逊给你写了封手书,书信在此,你先看看。”
一边说着,诸葛亮一边从袖口中取出一封帛书,递了过去。
范阳起身快步走到诸葛亮身边,伸手接过帛书,心下微微疑惑,这陆逊为何给自己写信?莫非他想使离间计?
范阳本能的没往好处想,也许在他看来,他强行送人情的行为,会惹的陆逊反感。
不过他更多的是想表达自己与他“英雄相惜”的诚意。
范阳展开书信一看,只见上面写道:“范阳,逊欲与汝相约在十一月十五戊寅日,于京口北固山……”
范阳轻轻地念了出来,可随之眼睛一亮,面露喜色。
看来是自己想多了,并非有诈,也并非离间计。
看来陆逊打不动了,有求和的想法。
范阳仿佛看到了一个天大的机会摆在了自己面前,当即笑着朗声道:“陛下,真是天赐良机,此番我一定要去北固山,与陆逊一会!”
刘备闻言苦笑一声,转头看向诸葛亮道:“果不出丞相所料,看来此番又被丞相料中了。”
诸葛亮笑吟吟的摇着羽扇,转头望向了范阳。
范阳微微一愣,不过只看二人的表现,就猜到了大概。
看来这俩人背后一定没少蛐蛐自己……
但范阳并不介意这件事,他只在意陆逊的态度。
“陛下,陆逊能给臣写信,看来是臣以往对他说的话奏效了。”
范阳略显激动说道:“如果能说动陆逊来降,对于陛下未来的统一大业,将有百利而无一害!请陛下允许微臣过江,臣愿用三寸不烂之舌,为陛下说之!”
刘备沉吟片刻问道:“子煜,有把握吗?”
范阳闻言笑道:“陛下放心,此番臣去,可不仅仅是用嘴说,我还打算……”
说着,范阳神秘兮兮的小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诸葛亮闻言笑道:“果如子煜所言,此事便有一半的胜算!”
范阳的目光变得神采奕奕,兴奋的点头道:“为了复兴汉室的大业,就算有一半的胜算,也值得为此一拼!”
刘备闻言,欣赏的赞许道:“子煜智勇可嘉!”
范阳笑道:“陛下,此事若成,则臣的宫中策便得圆满,东南一方的统兵之帅就有人选了!”
刘备闻言恍然一惊,醒悟道:“子煜……莫非当初你在献策之时,就想到了今日的陆逊,因此当时并未对朕讲明?”
“是的!”
范阳点头道:“当初我说东线的统帅究竟何人,臣没有把握,其实这个人指得就是陆逊陆伯言,只是听起来太过耸人听闻,因此没有对陛下讲明,而现在不同了,臣有机会一试。”
刘备闻言,恍然点头道:“子煜竟然早有深谋远虑,看来朕可以放心的将北伐重任交给你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