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土木堡之变
作者有话说:首先对于那进去还在审核的两张作者表示遗憾,一章改了8次都出不来,另一张改了2次没出来就暂时不准备改了,主要是心累以及不太理解,第一次审核说这几段有问题我改了,然后继续申请审核,接下来又说这几段也不行我又改了,然后又说这几段不行……反反复复的换标准,我都不知道每次审核的是不是不同的人。
老蒋这个称呼不能用,我换成了光头也不行,换成秃子还不行。
我就奇了怪了,为啥很多亮剑同人都可以用老蒋、校长之类的?
反正就是很奇怪。
另外129章跟130章各补了2000字,这次有分割线,很好找的。
…………………………………………
炸了!
万界各面位时空的古人看到这些信息又集体炸锅了。
他们看到了什么?
文官跟皇帝抢军权?
额不对是文官跟皇帝抢军权……反正都一个意思,这让那些比较早又没有完全的文武分家的位面朝代的古人都看傻了眼。
始皇帝下意识皱了下眉,他不太明白为什么是文官跟皇帝争夺军权而不是武将?
哪怕秦朝时候还没有文武分家的地步,可兵权不都是掌握在将军们的手上?
文官的职责也不在这里上,手怎么还会伸向军队?
难道这些后世的文官一个个都堪比吕不韦这种权臣?
这一点始皇帝是绝对不相信的,所以他思来想去便得出一个猜测,后世的官员体系发生了极大的变动,这种变动让文官的权限无限放大,大到可以有胆子跟无视武将直接跟皇帝争夺军权的地步。
可是这也太……武将都是废物吗?
嬴政有些看不懂这明朝的政治体系了,而且后面的评论也无比炸裂,那个太监带兵的字眼再度引起嬴政的注意,他稍微一想就大致猜到这“太监”因该就是阉割之后的寺人,只是后世的叫法变得不同。
对于一些事物或者职业在后世被叫做另一个名字,嬴政已经麻木了,为什么把寺人叫太监嬴政也懒得去细想,反正知道意思就行了。
现在让他在意的事情便是天幕上那个叫“糖油粑粑的菜籽”的人说的这些关于明朝皇帝朱祁镇以及明朝内政的信息,至于这个人的笔名为什么取的那么奇怪嬴政也没兴趣关注,跟奇怪的名字他都在天幕里看过,这个名字跟那些奇葩名字比起来还算得上中规中矩。
至少比那个“宫女勒脖子”读起来要通顺一些。
打仗宁愿让阉人带兵也不让文官带兵,可见那明朝时候的文官已经让皇帝非常忌惮。
可嬴政还是没想明白,武将呢?明朝带兵的武将都去哪了?为什么皇帝忌惮文官反而不忌惮武将?
为什么宁愿让阉人带兵也不让武将带兵?
哪怕政治上强如嬴政这样的政治生物,在没有理解明朝的构成体系之前,根本就没法理解明朝的这一系列神奇的体系组成。
当然若是他知道了五代十国武人的恐怖就会对明朝的体系有更多的了解。
这一点不止嬴政,强如刘邦、刘恒、刘彻、刘询、刘秀……杨坚、李世民这些不知晓五代十国和宋朝那些事情的前人也都很难理解为什么明朝的文官这么牛逼,直接绕过武将跟皇帝争夺军权。
而且从这后人的话中看起来,那朱祁镇并非无能的昏君,而是被以文官为代表的利益群体给算计了才导致兵败北狩。
就比如那句重开了浙江与福建的银矿场,又说这个银矿场从永乐年到宣德年,每年都能收个二三十万两白银不等,到了朱祁镇的正统年,只收了五千五百五十两,这里面的差距如此巨大,那么剩余的钱都哪去了?
然后又在正统十年收了十八万两。正统十一年,又收了五十二万两。
好家伙你这银子一下子少那么多,一下子又多了那么多,这里面要是没有人贪了分他们宁愿相信太阳打西边出来。
还有那造船的事情,一百二十艘船造好要下西洋当地就乱了,突然冒出两万多人造反,还把海路给堵掉了,还有收银矿银税的时候,收税的地方突然爆发叛乱,沿海又有倭寇出现,又说那些倭寇的名字其实都是中国人的名字……
都不需要更多的信息,光是这些关键信息就已经告诉他们,这里面的水很深,深到哪怕是皇帝触及到那群人的利益也会被无情的反噬。
这一点很多皇帝深有体会。
就比如东汉的那些被世家门阀裹挟的皇帝,面对这群利益相互交织的庞大群体,他们无不感受到巨大的威胁以及深深的无力。
这一点隋唐时期的皇帝也感受到了。
李治表示我深有体会。
以己度人,东汉以及隋唐时期的世家门阀里不少人都思考,若是自己的利益被皇帝侵犯那该用什么手段。
想来想去发现好像也和后世那明朝那群人用的手段差不多。
只是出海到底有多大的利益,竟然能让那群人为了阻止皇帝出海干出如此疯狂的事,甚至那个叫刘大夏的竟然干出了烧海图的事情出来。
他们的胆子真的是大的离谱啊!
所以这朱祁镇并不是什么昏君,只是他没有玩过那群抱团的文官既得利益者。
刘彻摸着自己已经长出来的胡须,作为政治生物里顶尖的那一批人,刘彻已经对朱祁镇的处境猜测了个八九不离十。
这不就是皇帝跟大臣的利益冲突,大臣跟其背后的既得利益者为了自己的利益干出足以灭族的事来,而且好像还干成了,那朱祁镇最后在御驾亲征上被打败然后被俘。
土木堡之变!
这几个字立刻被刘彻视做关键词。
土木堡这个地方应该是双方大军交战之处,然后明军大败,朱祁镇则被敌人俘获。
可这个“变”字就非常的耐人寻味。
按理说应该用“败”这个字而非“变”。
土木堡之败和土木堡之变。
这两个说法可是天差地别。
一字之差,意思可是大不相同。
寻常人对于土木堡之败和土木堡之变里的字并没有什么敏感的政治嗅觉,可对于这些玩政治的大佬来说,这里面的一个字就已经很说明问题。
这里说的政治大佬不限于皇帝,包括历朝历代的老狐狸们。
陈平贾诩张良萧何长孙无忌之流哪一个不是老狐狸级别。
因此这里面的一字之差也被他们那敏锐的嗅觉和本能察觉出了极大的不对劲。
虽然明朝的水很深,可也要看那帮利益集团的对手是谁,朱由检这种二极管思维的皇帝肯定被那些文官集团当傻子玩,刘恒刘彻李治这种类型的皇帝要是跟崇祯换一换,倒是谁玩谁来两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