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十月的话好似一声重锤直接敲在了每个人的脑门顶上去。
李十月虽说没有直接点名道姓,但她看的那方向那不就是在问李有福么?
李有福只觉被李十月的话问得自己这脑中晕晕乎乎的,他抬手摁了摁太阳穴,李有福就回过身去看后头被于珍娘抱在怀里头的李月娘了。
“阿翁?”
“嗳。”
李月娘其实长得与李望仁并不怎么相像,只不过这亲生的父女之间就还是有些眉目相似的地方的。
李有福看着李月娘的眉眼,在这其中寻找着李望仁的身影。
哪怕从李世阳的嘴里头知道了李望仁不是个好东西了,可疼爱了大半辈子的孩子,又叫李有福如何放得下心去呢?
其实,李月娘她是不愁嫁的。
哪怕她的亲父已死,又无同父的兄弟,可她的亲堂兄李世阳只要还在,那么,终归她也算是有娘家的。
可就算如此,难道李世阳往后能不娶妻么?
只要成亲了,那就相当于分家了,有了自己的小家,自是要偏着自己亲生的孩子去的,这隔房的堂妹,李世阳他哪里能一直看顾呢?
李有福看着李月娘的小脸,心里也对李十月刚才说得“女娘不可外嫁,只得招赘或是外男随妻居”这事儿有了些想头。
“这是望仁在这世间唯一的血脉了,我总得为她打算一二。”
李有福可不是得为李月娘打算么?
李有福这般大的年纪了,他还能活几年呢?
焉知他能不能活到李月娘长大嫁人?
李有福也明白,他活着的时候,李世阳还能回这个家看看;
他要是不在了,李世阳他如何会回来呢?
到了那时候,李月娘在这世间要如何过活?
思来想去,李有福心里其实已经对李十月说得让村里的女娘招赘的事是同意了的。
毕竟对他家的月娘来说,招赘外男入刘家屯那就是最最合适的事!
“哪怕我死了,李氏族人总有还活着的,”想到这儿,李有福就看向了还在上首坐着的李十月了。
“十月她再是胡闹,倒是有一点是不错的。
她护短!
只要月娘留在村子里,十月就不可能不管她!”
李十月与李有福的眼神对上了,她虽然不知道此时此刻李有福的心里头在想些什么,但只看这个眼神,她就觉得李有福他没憋什么好屁!
伸出手拍了拍,吸引了众人的目光之后,李十月就嘴角含笑十分嘲讽的对着之前吵吵的最厉害的那一堆汉子问:“你们是不是也想着我该找个男人嫁出去?
然后留你们在这刘家屯里头,坐我的位置好当家做主啊?”
这话一说,人群里头安静了一下之后,就又“轰”的一下子呶呶开了。
是啊,李十月现如今都已经快要十七了,是早就可以嫁人的年纪了的。
从逃荒路上李十月跟着李世阳为他们挣命开始,到今天得知李十月已经是个六品官为止,他们这会子好似才重新意识到一个问题:李十月她是个正当年,可以嫁人的女娘啊!
若是李十月嫁给了外男,那现在刘家屯的这一切就还能按部就班的进行么?
他们的日子,他们的未来,那学堂,造纸坊和即将要往外卖的木炭,这一切的一切就还会同现在这般,可以给他们带来利益么?
没了李十月,这刘家屯还能是现在的刘家屯么?
李望水转过头去看那几个叫嚣的厉害的汉子,他可是知道这几个汉子过去在李家村的时候,仗着他们与李有福那一支的关系亲近,在李家村可没少欺负人。
若是像李十月说得,她嫁人离开刘家屯了,再次让李有福他们掌权了,那么,自家现在得到的这一切,说不定都要如戏文里头说得,得化作梦幻泡影去了!
越想越觉得是如此的李望水,他只觉自己胸口有一股子热气直往脑门顶上窜,“砰”的一声,李望水一下子站了起来,他起的太快,椅凳与地面之间的碰撞这才发出了“砰”声出来。
不过,这动静也让祠堂里头众人的目光就都看向了他去。
“我听十月的!
十月说女娘不能外嫁,那往后我若是再有了孩子,那就不外嫁!
我们给娃儿招赘,留娃儿在家!”
李望水能想到的问题,其他人又怎么会想不到呢?
这关切到自身利益的问题上了,再是脑子不活泛的人那也是能瞪起眼来的!
第二个站起来声援李十月的人是李世良,他也就是一句话:“我也一样!
我家人少,不管是儿郎还是女娘都好,就都留在家里!
女娘更好,女娘贴心!”
李世良身边坐着的是嫁过来有段日子的赵敏,赵敏怀里抱着自己与前夫生的小女娘,小名就叫丫头的孩子。
对于李十月的话,赵敏作为外嫁进来的媳妇,且才嫁过来没多久,又没有和李世良有子嗣,她就觉得自己不好在这时候插话去说什么了。
但是赵敏心里对于李十月说得话是很同意的。
这每个孩子,那都是母亲十月怀胎在鬼门关上走了一场才得来的宝贝。
她自己就是嫁到别人家去了的,自己过得是什么日子,她又怎么可能不知道?
若是能留自己个儿的孩子在身边,那这就是顶顶好的事儿!
更别说,她这段日子可看见了,刘家屯里头那就是有干不完的活,这些活那都是能挣钱的,而且这都还是能传家的活计!
所以,这留孩子在身边,是不怕没有一口饭吃的!
且这时候,赵敏心中也有了一些别的想法来。
有一有二,祠堂里头的众人对于李十月定下的这村规第五条,至此心里就没有那般大的抵触了。
尤其是李有福他们这边不发声了后,那这一条也就算是默认了下来。
至于之后的那些条目,像是不可殴打妻子;要孝敬父母老人;对孤寡有照顾等等,众人也就没什么异议的了。
在上首坐着的李十月见众人没什么话要说了,尤其是李有福那边一个个的也都低下头去了,她这才再次对着众人开口说:“我要说得第三件事,也是今儿个要说得最后一件事就是,‘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出自《左传·襄公十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