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属虚构,历史架空,都是白话文,脑子寄存处)
一时间,袁绍的话语仿佛在书房内掀起了一阵涟漪,随后又迅速归于平静。二人都沉默不语,思考着目前所要面临的问题。
的确,要找到取代白马义从的替代品并非难事,但问题在于,应该以什么样的名义来进行替换呢?这不仅关系到联军的军心稳定,更涉及到各方诸侯的利益平衡。而且,如今联军的解散已经初现端倪,袁绍自己都不敢轻易再次召开议事会,生怕有诸侯趁机提出解散联军的要求。那样一来,他袁绍恐怕会得不偿失。
那么,当务之急便是如何巧妙地将这些粮草全部收入囊中,同时还不能留下任何把柄。毕竟,天下没有完美的犯罪,稍有不慎便可能满盘皆输。
就在袁绍的思绪如天马行空般飘荡之际,一阵轻微的窸窸窣窣声突然传入他的耳中,将他的注意力猛地拉回到了书房之中。他定睛一看,只见眼前的袁术竟然正在不停地搓揉着手中的玉佩,而那窸窸窣窣的声音,正是玉佩相互摩擦所发出的声响。
袁绍的脑海中突然闪过一道灵光!他想到袁术现在在天下人心中的声誉已经一落千丈,声名狼藉,那何不趁机利用一下袁术的这个坏名声呢?
于是,袁绍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笑容,然后不紧不慢地说道:“公路啊,你是否在意你自己的名声呢?”
袁术闻言,有些诧异,但他并没有停下手中把玩玉佩的动作,只是漫不经心地斜眼瞅了一下袁绍,继续若无其事地摆弄着玉佩,随口回应道:“名声?呵呵,如今你我都已经是天下最为显贵之人了,无论名声是好是坏,又能怎样呢?你我皆是四世三公之后,本初你的名声固然比我要好一些,但那又如何?我这个纨绔子弟的形象早就已经深入人心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你我现在不都一样是一方诸侯吗?起点其实都差不多啦。”
袁绍见袁术如此不以为意,心中暗喜,脸上却依然保持着那副淡淡的表情,继续说道:“我有一个计策,不过这个计策可能会对你的名声造成一些损害。”
袁术听到这里,终于停下了手中的动作,将玉佩收入怀中,然后端坐坐姿,认真地看着袁绍,说道:“但说无妨!些许名声而已,对我来说根本就是无足轻重的事情!”
实际上,袁绍所制定的计策可谓是相当简单而粗暴。他的计划是让袁术率领自己的部队将所有的粮草辎重向南撤退,返回淮南地区。在离开之前,他们要精心策划一场“走水”事件,制造出一场熊熊大火,以此来掩盖军粮早已短缺的真实情况。
毕竟,联军内部本就存在着分崩离析的趋势,这种情况下,采用这样的计策似乎并无不妥。如此一来,袁术便能将所有的粮草据为己有!即便日后被人察觉,那时联军恐怕早已解散,诸侯们也不可能像现在这样紧密团结。一两个诸侯,无论是袁术还是袁绍,都完全无需畏惧。
到时候纵使诸侯们有所发现,但事已至此,木已成舟,即使真相最终被揭露,那些诸侯们也只能无可奈何地接受现实。他们也只能因为袁氏家族的强大背景而选择忍气吞声,毕竟在权势面前,他们也只能选择妥协。
袁绍雄踞北方,兵强马壮;袁术则坐镇南方,实力也不容小觑。二人一北一南,遥相呼应,形成了一种夹击之势。如果他们能够妥善经营,稳步发展,那么毫无疑问,这天下最终必定会落入袁家之手。
只可惜,在原本的时空里,袁术却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称帝。这一举动犹如捅了马蜂窝一般,引起了周边诸侯们的强烈反应,他们纷纷起兵讨伐袁术。这场战争不仅让袁术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困境,更使得袁氏家族原本辉煌的南方基业瞬间分崩离析。
没有了南方的袁术作为牵制,曹操又善于经营,便有了足够的实力和精力北上讨伐袁绍。而袁绍虽然拥有着北方广袤的领土和强大的军队,但在失去了袁术的支持后,又屡次选择错误的计策,最终导致难以抵挡曹操的进攻。
假如袁术没有贸然称帝,而是选择蛰伏待机,那么情况或许就会大不相同。他完全可以从淮南地区逐渐吞并江东,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如此一来,大汉境内最大的两个诸侯便会是袁绍和袁术。到那时,曹操等一众位于中部地区的诸侯,恐怕就只能仰仗袁绍或者袁术的鼻息而生存了。他们在这两大势力的夹缝中艰难求生,稍有不慎便可能被消灭。
所以说,但凡曹操等一众中部地区的诸侯想要对袁绍或者袁术发动攻击,都必须深思熟虑、权衡利弊,因为稍有不慎,他们自己就可能成为这场权力游戏的牺牲品。
经过一番激烈的利益角逐和讨价还价之后,最终的利益划分方案终于敲定下来。袁术占据了大头,而袁绍则只分到了小头。这样的结果其实也在意料之中,毕竟袁术在这次行动中付出的相对较多。
不过,这毕竟是袁家内部的事情,无论如何分配,都只是袁家的家事而已。与其将这些利益留给那些毫不相干的诸侯,倒不如让自家人全部吞下。
得到了最终的结果后,袁术和袁绍便心照不宣地各自散去,开始秘密进行各项相关事宜。袁术带着大量的粮草,趁着夜色悄然离去,仿佛他从未出现过一般。而袁绍则留在联军中,继续为这场行动提供策应和支持。
即使这件事情最终被曝光,世人对于袁术和袁绍之间的关系也是心知肚明的。袁绍一直以来都对袁术颇为轻视,而袁术同样也对袁绍看不顺眼,两人之间的矛盾早已不是什么秘密。所以,当这件事情被揭露出来时,恐怕没有人会想到,这看似水火不容的两兄弟竟然会一同参与到这项行动中来。
到那时,袁绍只需要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对袁术进行严厉的谴责,就可以轻易地将自己从这件事情中摘出来,而将所有的责任都推到袁术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