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属虚构,历史架空,都是白话文,脑子寄存处)
“不封刀”的命令如同一道惊雷,迅速传遍了整个平州在土垠的部队。这个消息如同燎原之火,点燃了每一个士卒心中的欲望和激情。
对于这些士卒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一个可以大捞一笔的机会。他们渴望着在这场战争中获得丰厚的财富,改变自己和家人的生活。与阉奴相比,他们所能够捞到的钱财虽然只有五分之一,但这已经足够让他们心动不已。
然而,林北政权并没有忘记那些为国家和人民付出生命的士卒。他们将五分之三的财富归于政权,用于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而剩下的五分之一,则被折成钱财,作为战死沙场的抚恤金和伤残士卒的补贴。这样的安排,既体现了林北政权的仁慈,也让士卒们感到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平州大军如汹涌的潮水般涌入城中,除了必要的镇守士卒外,其余的人都毫不犹豫地参与到了这场被称为“正义”的杀戮中。在他们眼中,这是一场为了正义而战的战争,只有胜利者才有资格谱写历史,而失败者则只能沦为背景板一般的存在。
这是一个残酷的现实,也是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在战争中,胜利往往伴随着血腥和杀戮,而失败者则只能默默承受失败的痛苦和耻辱。
整个土垠城池内,喊杀声、嬉笑声、铁器碰撞声交织在一起,仿佛演奏出了一曲激昂的交响乐。而哀嚎声和惨叫声,则如同一曲悲怆的和弦,为这旋律增添了几分悲壮。然而,在这片混乱之中,唯有太守府宛如一座不可撼动的泰山,静静地矗立着。它就像是这片混乱中的唯一净土,没有人胆敢轻易踏入其中。
太守府门口,一名名神色严肃的士卒如雕塑般站立着,他们的存在彰显着此处生人勿近的架势。与城池中其他地方的混乱相比,这里显得异常的格格不入,仿佛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而在太守府邸的书房里,林北等人正伸着懒腰,缓解着长时间处理公文带来的疲劳。那堆积如山的繁琐公文,似乎永远都没有尽头,需要不断地批注和审阅。好在,凡事总有一个尽头,今日的公文终于处理完毕,这也意味着他们迎来了几日难得的休闲时光。
然而,这短暂的轻松并不会持续太久。一旦“不封刀”结束,新的政务又会如潮水般涌来,等待着林北等人去批注和处理。
“不封刀”行动结束后,留下了一大堆需要紧急处理的事情。首先,必须对收集到的俘虏人数进行精确统计,这是一项繁琐但至关重要的任务。每一个俘虏都代表着一笔不菲的收入,他们的命运将取决于抵达捕奴司后的价格。
除了俘虏,还有大量的财宝和器皿需要分配。这些财富的去向将直接影响到各方势力的利益,因此必须谨慎权衡,确保公平合理地分配。
此外,那些被收集起来的良田豪宅也需要详细记录。这些土地和房产不仅是财富的象征,更是权力的体现。如何管理和利用这些资源,将对未来的局势产生深远影响。
在这忙碌的场景中,卑微的打工人林北正默默在线营业。他虽然身处林北政权最高层,但心中却怀揣着一个宏伟的计划——等待袁术称帝。
袁术一旦称帝,林北便会顺势登基称帝。届时,大汉这块曾经辉煌的招牌将颜面尽失,一个天空中竟然会出现三个“太阳”!而且,还有许多潜在的“太阳”正在蠢蠢欲动,准备升起。
天下大乱才是林北所期望的局面,因为只有在混乱中,他才能浑水摸鱼,趁机崛起。若是天下一统,那他无疑是以卵击石,蚍蜉撼树。
只要袁术和林北能够坚守下去,时间就会像流水一样慢慢逝去,而那些汉室宗亲曾经拥有的荣光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消散。这种荣光原本是他们身份的象征,是他们权力的来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变得越来越模糊,最终消失得无影无踪。
然而,只要袁术和林北能够坚持下去,这种荣光的消散就会给其他诸侯带来机会。那些原本就对皇位虎视眈眈的诸侯们,看到汉室宗亲的荣光逐渐涣散,他们心中的欲望就会被点燃。他们会开始蠢蠢欲动,认为自己也有机会登上那至高无上的王座。
到那个时候,这场战争就不再仅仅是诸侯之间的争霸,而是变成了一场帝王之间的争霸。每一个诸侯都渴望成为那个至高无上的皇帝,掌握天下的大权。除了刘虞和曹操这两个已经有一定实力和影响力的诸侯之外,其他的诸侯又有谁能不心动呢?毕竟,皇位代表着无尽的权力和财富,是所有人都梦寐以求的目标。
天下大乱已经成为了既定的事实,然而诸侯之间的摩擦却相对较小。这其中的原因并非其他,而是因为董卓此时正挟持着天子,大汉的荣光虽然已经渐渐黯淡,但仍然依稀尚存。此时的西凉铁骑已经成为了朝堂的正规军,而董卓也因此位居高位,权势滔天。
尽管周边的各个诸侯对董卓心怀不满,但为了避免被世人指责为乱臣贼子,他们还是会适当地向朝堂上缴赋税。毕竟,在大汉的正统观念仍然深入人心的情况下,公然与朝廷对抗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而刘虞等一众皇亲国戚更是如此,他们虽然对董卓的专权感到愤恨,但为了维护大汉的表面稳定,也不得不向朝廷妥协。
然而,林北却打破了这种微妙的平衡。他将公孙瓒的势力彻底覆灭,这无疑是一个非常糟糕的开端。或许在未来,林北将会面临周边诸侯的群起而攻之。毕竟,他的行为已经引起了其他诸侯的警觉,他们担心林北的势力会不断扩张,最终威胁到自己的地位。
如果从现在大汉的局势来看,林北的做法其实并没有错。如今天子在董卓手中,董卓使十八路诸侯为逆贼,公孙瓒正是其中之一,只不过讨伐董卓的联盟分崩离析,董卓为了安抚众位诸侯们,才选择了去掉他们逆贼的头衔。
但是林北讨伐公孙瓒的时候,公孙瓒正是处于还未被朝堂招安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