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崔泽雨还在一旁看热闹,因为安禄山与杨国忠的交锋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自从杨国忠接任李林甫成为大唐宰相以后,便开始处处针对安禄山。
但安禄山占着李隆基的宠幸,也与杨国忠斗的有来有回,两人现在已经到了针尖对麦芒的程度,谁都不肯退让每次都是李隆基出面进行调停。
这时,正在看热闹的崔泽雨就听到李隆基点了自己的名于是出列回答道:“回禀圣上,我们礼部与吏部已经做好了沟通。
会从全国的秀才当中抽调一千人前往樱花国,当然这些人年龄都在45岁往上,但都是已经无望考上举人的秀才。
当然,派遣之人我们会经过严格的筛选,确保派遣之人确实符合要求。
但同样,为了给这些人博一个出身,我们礼部和吏部奏请圣上,希望给这些人一个出身。
我们希望圣上能够批准授予这些人,从九品的学政官职,我们礼部门和吏部也会派遣官员随行到樱花国管理这些人员和考评政绩。
而这些人都会在吏部留档,并且他们在樱花国教书十年后必须返回我大唐,否则取消一切的福利待遇和官方身份。”
李隆基听了崔泽雨的话微微颔首,“朕看此计甚好,既能传播我大唐文化于外邦,又能给这些老秀才一个机会,准了。”
杨国忠却站了出来,“陛下,此举耗费巨大,且这千余人皆是老迈之士,万一途中有变,恐有损我大唐威名啊。”
安禄山见状冷笑一声,“杨相莫不是嫉妒礼部此举?这可是有利于彰显陛下圣恩之事。”
李隆基摆了摆手,“不必多言,朕意已决。”
崔泽雨见两位众臣又要吵起来,接着说道:“这些秀才到樱花国后的一切所需以及俸禄,都将由樱花国进行承担,我大唐无需额外支出其他的费用。
想必他樱花国也不会拒绝这种好事,毕竟在众多番属国中,我大唐我待樱花国的这份待遇可是独一份。
至于这些人十年后归来如何处理?微臣也有了想法,到时可以把这些人派到各县上担任学政或者是回我大唐养老都是可行之法。”
听到崔泽雨的安排后,朝堂众人这才没有了其他的意见。
毕竟派遣这些人到樱花国,就是想用文化彻底同化樱花国人。
那些老秀才虽仕途无望,但也算是饱读之士教授区区樱花国人还是能够做到的。
但是到了这个年龄还没有考上举人,也从侧面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些基本上都是读死书的人不通变化,正好符合之前众人商议的决定。
而这些人用十年时间,足以在樱花国种下大唐文化深深的根基,只要后续接连不断的照此执行下去,樱花国将来必定成为大唐的另一块领土,这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李隆基听到崔泽雨的完善安排后,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后接着说道:“此事御史台也要积极跟进。
并且到时候派遣人员到樱花国时,御史台也要派出御史前往进行监督。
而吏部以后做好这些人的登记与落实,尽快将人员确定后到时候随大军一同出发。”
听到李隆基最终拍板,被点到名的几大部门主事之人,纷纷接下自己应做事情的部分。
最后,李隆基接着安排道:“至于户部则要加紧大唐通宝的铸造,争取接下来的几年时间内,将樱花国人的钱币全部换成我大唐通宝。”
“微臣收到,此事我会亲自督办,还请圣上放心。”
“还有,大理寺卿你们要尽快将樱花国人的事情公之于众,免得整个长安城流言满天飞,我可不想再听到什么稀奇古怪的流言蜚语。”
说完后,还狠狠的瞪了一眼下方的众位朝臣,毕竟长安城现在流言满天飞,肯定是少不了这些人中的一部分人在背后推波助澜。
李隆基在此刻说出这番话语,也是为了敲打某些有小心思的人,也是明摆着告诉这些人,此事到此为止了。
毕竟事情发展的如此之快,少不了有些人在背后推波助澜。
郑源听到李隆基点了自己的名字,也知道这是自己工作的到位,本想着将事情整理整理以后再公布,结果没想到居然有人想拿这件事做文章,才导致了长安城内流言四起。
“微臣接下来就去处理,定当那些出言重伤圣上之人捉拿归案。”
而安禄山作为主要的幕后推手之一,此刻却安静的站在一旁,不知道心里在想着什么?
“嗯!”
看事情定的差不多了,李隆基给了高力士一个眼神,对方秒懂,立马高声宣布。
“退朝!”
而杨国忠还想继续攻击安禄山,可看到李隆基警告的眼神后便只能作罢,毕竟之前已经惹得李隆基不悦,如果再纠缠下去,只会适得其反,只能再想其他的办法。
最后只能狠狠的瞪了安禄山一眼,而后者也毫不示弱的瞪了回去。
而其他人见两人的情况则是视而不见,至于哥舒翰,上奏提议的派遣人选李隆基则是没有做出任何表态。
毕竟经过杨国忠和安禄山这么一闹,军方派遣驻扎樱花国的大将,肯定还会再生波澜。
反正离三月之期时间还早,再加上哥舒翰一直看不上两人的行径,便任由他们去闹,反正最后肯定会出一个结果,现在还轮不到自己着急。
下朝以后,李隆基换了一身常服便来到了后宫之内,此时的杨玉环早已备好了点心以及酒水在此恭候着李隆基。
看到李隆基到来后,便一直想方设法的逗李隆基开心,可是看着李隆基一直兴致不大,别开口问道:“今日圣上到底是有何烦心事?
难道是臣妾的舞蹈不好看,还是点心不合胃口,亦或者是臣妾惹陛下不高兴了?。”
李隆基看着此刻楚楚可怜的杨玉环,兴致不高的开口说道:“此事与爱妃无关,只是朕想到今日朝堂发生的事情感到头疼而已。”
是在朝堂之上杨国忠与安禄山之间又起了争斗,而且他俩人的争斗愈发激烈,朕担心长此以往会影响朝廷稳定。”李隆基轻轻叹了口气,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杨玉环依偎在李隆基身边,轻声安慰道:“陛下乃英明之主,定能掌控局面。那国舅与安禄山吾儿不过是争宠罢了,陛下只需稍加制衡便可。”
听到杨玉环的话,李隆基依然眉头紧皱,显然并不能因为杨玉环的一句两人争宠,便打消了心中的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