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李璘被废除了皇子之位,并且在宫门外被扒了一切皇子的服饰,仅剩一身的白衣,再也不复之前皇子的威严。
直到此刻的李璘都还没有回过神来,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但是身上的传来的一阵阵伤痛,却时时刻刻的提醒着他,刚刚发生的一切并非是自己的幻觉。
自己真的失去了一切,但是现在任凭李璘在皇宫外如何哭泣求情,也没有了丝毫的作用。
甚至他数次起身,想要再次进入这个以前来去自如的宫门,都成为了一种奢望。
每一次想要进去,都被守卫宫门的禁卫军给挡了回来,数次无果后李璘只能跪在宫门外。
希望自己的父亲李隆基能再给自己一次机会,但是他的等待和求情却一无结果毫无用处。
甚至一些进出宫办事的官员,看到如此的场景,也没有人敢上前劝谏一二,而是选择纷纷绕开了他。
毕竟这是李隆基自己的家事,虽然不知道李璘如何惹得李隆基暴怒,从而被废除了皇子之位。
但在没有搞清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前,最好还是不要掺和进皇家的事情。
因为一个不好,可就不仅仅是丢官的问题,还有可能把自己的性命给搭进去。
而李璘本来之前确实是被李雄打伤了,虽然大部分都是皮外伤,可是李雄的最后一脚,确实是给他踹出了内伤。
本来李雄也是想着给对方一点教训,虽然最后踹出了内伤,但是只要李璘好好的修养,也不是什么大的问题。
结果却是李璘为了在李隆基面前演的逼真,还没有等伤好,也不顾医生的劝阻,便直接回了长安。
回了长安后,为了想要达到他所要的效果,他甚至连自己的府邸都没有进,便直接到了皇宫之中,找李隆基告状。
没想到早已知道一切的李隆基,根本没听他的解释,甚至对他的做法十分的厌恶。
这才有了李隆基之间废除他皇子之位的行径,这也完全超出了李璘的想法。
再加上经过刚刚大起大落的刺激,以及现在身体上的伤势彻底的爆发,李璘的身体在这一刻也支撑不住了,很快便在宫门外晕了过去。
然而,李璘所期待的李隆基回心转意,改变想法的愿望却是再一次的落空,直到他晕倒前也没有等到任何人的出手相助。
毕竟李璘自幼丧母,虽然他的舅舅以前做过剑南节度使,可自从退下以后,便没有了往日的那番风光。
更别说对李璘提供多少帮助,要不是李亨以前在十王殿时,见他孤苦无依从小便带着他。
而后,李亨也在没过多久便成为了太子,那李璘能不能长大成人还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而他的另外一个最大的倚仗太子李亨,也被李隆基派到了南方,去调查漕运的事情,此刻根本没在长安。
并且随着他的事情在宫内传开,别说为他求情了,其他人更是避他如避瘟神一般。
而他之前的那些护卫以及亲信,在得知李璘彻底失势后,则早就一哄而散。
毕竟他们以前仗着李璘皇子的身份,可是狐假虎威做了不少违法乱纪的事情。
之前有李璘兜底,知情的人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权当没有看见。
但是现在不同了,随着李璘被废除皇子的身份,再加上现在大理寺介入了调查,他们以前做的那些事情,迟早都要被清算。
想清楚了这一切后,这些人顿时一个个的彻底消失在了长安城,再也不见踪迹,正所谓此时不跑,更待何时?
而在宫门外跪晕过去了的李璘,最终在身体的疼痛刺激之下,悠悠的心转了过来。
而连接着皇宫的朱雀大道早已是华灯璀璨,但当看到自己依然是晕倒之前的模样,身上连一件披盖的外衣都没有。
此刻的李璘算是彻底的心死了。
不单单身体上传来的一阵阵刺痛,让他无法适应,更重要的是,内心的无比失望让他彻底看清了皇家的无情。
也许是为了皇子的最后尊严,李璘颤颤巍巍的挣扎着起身,眼神之中,早已没有了往日的那般神采。
随后,看了一眼此刻灯火通明的皇城,李璘怀着悲愤的心情,踉跄的朝着兴庆宫的方向而去。
李璘看着从身旁不断走过的形形色色之人,此刻的长安城仿佛自己就是多余的那一个。
毕竟谁也不会在意一个彻底失势了的皇子。
直到李璘出了通化门,站在龙首渠之上,当他再次回首,看向这座辉煌的大唐都城时,心中却没有了丝毫的留恋。
“李雄,我做鬼也不会放过你的!”
随着李璘满怀怨恨的声音在龙首渠上空回荡,龙首渠内也溅起了一阵水花。
这一位李隆基的十六儿子,被封为永王的李璘,成为了李雄这只蝴蝶煽动之下第一个死去的大唐皇家之人。
此刻,李雄做梦也想不到,因为自己的原因,在安史之乱发生以后,跑到南方擅自称帝掀起皇家叛乱的永王李璘,在这一刻居然投河自尽了。
要知道这一位在安史之乱发生以后,便被李隆基委以重任,派到南方去收集粮草。
而后,随着势力的不断庞大同样失去监管的情况下,也让其滋生了不该有的野心,从而在南方自立称帝试图与北方朝廷对抗。
虽然最后被剿灭,但是也给朝廷的税收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致使长安朝廷的财政陷入了困境。
再加上在南方征收粮草之时,完全不顾百姓的死活横征暴敛,也为大唐后来的各种民间起义埋下了隐患。
而也正是因为这一位在南方的叛乱,让李白看不清局势投靠了他,从而让李白晚节不保。
要不是高适和郭子仪等人出手相助,而李白也说不定会随着永王兵败,从而被定为叛逆,被打入历史的叛逆一类当中。
由于李璘投河之时已经是夜晚,虽说长安城乃是典型的不夜之城,但是也不可能说连河堤都是灯火通明。
直到第二日清晨,早早来到龙首渠洗衣的一名妇女,看到被水流冲到了岸边,已经失去了气息的李璘这才报了案。
当长安城的捕快将李璘的尸体打捞上来后,一名常年在长安城的老捕快,虽然李璘投河时身着一身白衣,但有过数面之缘的他,也很快便认出了对方的身份。
随着消息的层层上报,最终还是传到了李隆基的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