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十四(755)年12月13日,范阳,安禄山的府邸。
安禄山高座主位之上,身旁是他的第一谋士严庄,下方则站着两排安禄山麾下的各高级将领。
这时严庄出列说道:“启禀主公,刚刚收到消息,西域河东等地普降暴雪,整个西域与大唐商路断绝,进入了短暂的隔离期。”
听到手下谋士严宽的汇报后,安禄山眼中露出凶狠的目光,盯着下方各高级将领说道:“我刚刚收到奏事官的密报。
李隆基陛下命我率大军,进长安,清君册,诛杀杨贼杨国忠。”
这时安禄山起身拍着桌子说道:“那奸臣杨国忠陷害我就罢了,现在居然胆敢软禁皇帝陛下,公然操纵朝政,难道他以为国家就没有忠臣了吗?”
看着下方的将领群情激奋,达到了安禄山想要的效果,而安禄山的话一出,引得在场不明情况的各级将领一片哗然。
安禄山立马表现的激愤地说道:“为救国于水火,各位要立马整顿军队,随时准备出征,同时告知三军将士,胆敢反对起兵,扰乱军心者,一律屠灭三族。”
听到安禄山的安排,各级将领纷纷接受命令后,便起身离开去组织麾下的人马准备出征。
这时,安禄山将目光停留在范阳副节度使贾循身上。
“此次我将亲率大军南下长安,等我走后三地就交给你全权处理,你要记住,北方三镇是我们的大后方。
你一定要保证好我们的退路,以及将各种事情安排和处理好,绝不可因为后方之势影响大军南下清君侧。”
“属下领命必定不负大人所托。”
随后,安禄山经过三天的准备,于天宝14(755)年16日,在范阳正式起兵造反。
安禄山伙同早已准备好的,同罗,溪、契丹、室韦和自己所有能够调动的兵马,总计十五万人对外号称二十万人。
因为安禄山的起兵理由是清君侧、诛杀奸臣杨国忠,这个理由可以说十分的充分。
因为自从杨国忠上位以来,再加上安禄山在北方三镇,对杨国忠奸臣小人行径的各种宣传。
可以说,在北方三镇,杨国忠的名声早已臭大街,还是那种臭不可闻的的程度。
所以,当杨国重起兵造反的时候,可以说是从众者从,许多底层不明事理的士兵,真的以为安禄山真的接到了李隆基的密诏。
命令安禄山率领大军南下清君策,救李隆基于水火之中,恢复大唐的朗朗乾坤。
随后,在不知情况的众多士兵的随从之下,安禄山率领着十五万大军从蓟城出发,大军一举南下,兵锋直指东都洛阳,改变大唐历史和中国历史的“安史之乱”就此爆发。
《资治通鉴》称安史之乱的爆发。
禄山乘铁舆
步骑精锐
烟尘千里
鼓噪震地
时海内久承平
百姓累世不知兵革
猝闻范阳起兵
远近震骇
河北皆禄山统内
所过州县
望风瓦解
守令或开门出迎
或弃城窜匿
或为所擒戮
无敢拒之者
所以,安禄山的大军以亭扫穴之势横扫了整个燕赵大地,挺进了中原。
而此时此刻的李隆基,却正在与他最心爱的杨玉环,在美丽而宁静的华清宫中泡着温泉。
然而,面对前线来的奏报,人还在骊山的李隆基,依旧置若罔闻,因为他实在不相信自己最宠幸的臣子,竟然敢起兵造反。
毕竟之前杨国忠以及太子李亨等人,已经不止一次的在自己跟前说过,安禄山会造反,这一次必定也是他们为了争宠而编造的谎言。
直到七日以后,当北方各郡县的战报,像雪片一般,飞进华清宫的时候,唐玄宗李隆基不得不从醉人的温柔乡之中,收拾了一下心情,紧急召见各辅国重臣。
而其他满朝文武,听到安禄山造反的时候,惶惶不可终日,虽然在平时他们十分看不起安禄山。
可是他们也十分的清楚,安禄山这一位边疆重臣手上的实力可是不容小视,现在对方忽然造反,也让他们措手不及。
而此时的杨国忠听到安禄山造反后,确是恰恰相反,没有露出惶恐之神色,反而洋洋得意。
毕竟自己之前的预言,现在得到了证实,这足以说明你它看人之准目光之毒辣。
看到其他朝廷重臣都拿不定主意的时候,杨国忠自信满满的开口说道:“陛下,此事不必太过担忧。
今反者独禄山尔
将士都欲也
不过旬日
必传首诣行在。”
只是杨国忠不知道的是,他的夸夸其谈,说是十日后就能够取安禄山的首级,也成为了千古笑话。
甚至在安禄山起兵半年以后,就在西逃蜀地的马嵬驿,被哗变的士兵,硬生生的砍掉了脑袋。
听到杨国忠自大的话,哥舒翰和封长青皆露出了不屑的神色。
如果安禄山真如杨国忠所说的,那么不堪,之前李雄也不会在离开之前,还十分慎重的让哥舒翰十分小心安禄山及以及麾下的大军。
而哥书翰也是从边疆节度使一路升上来的久经沙场战将,他岂会不明白,边疆将士的战斗力。
而现在,安禄山举全部兵力造反南下,岂会那么容易被击败的?
更何况是现在这种兵力空虚的情况下,哥舒翰都没有任何把握能够在此时击败安禄山。
而他想到的,只有依靠从边疆调回来的六军校尉坚守长安,等到李雄等各路节度使率军返回驰援,才是最稳妥的办法。
而封长青则是按照历史上一般遵循惯例,回到长安述职,此刻也在华清宫中。
听到安禄山造反的消息,封长青也是露出了十分凝重的神色,虽然他在边疆战无不胜,可毕竟战场不同,环境也不同。
甚至在他要来长安述职之前,多次收到李雄来信提醒,如果回到长安后,安禄山真的造反。
李隆基让他率军前去平定叛乱,那让他一定要小心安禄山不可大意,对待叛军时,能拖则拖,尽量不要与他们发生正面交锋。
甚至在信中,李雄还告诫封长青,说安禄山麾下的军队的战斗力绝不逊色于安西军,就中原这些承平已久的军队,根本就不是安禄山军队的对手。
而封长青在看到李雄将说安禄山的军队不逊色于安西军的时候,也是心头一震。
毕竟他在接任北庭节度使之前,可是一直都在安西军中服役,对于安西军的战斗力,他是最清楚不过了。
而现在,李雄居然告诉他,跟随安禄山造反的军队战斗力,不下于安西军,这就让他不得不慎重对待了。
而现在看着杨国忠在那里侃侃而谈,甚至大放厥词,没有与杨国忠有任何交集的封长青,则表现的十分的不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