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顿好之后,游永就开始想着姬小颂的工作问题。
这个事情之前就已经去打点过,但是卫生所那边没有给出直接答复。
等了好几天,终于有了消息。
游永兴冲冲地回到家时,姬小颂正在阳台上给宁神草浇水。
他三步并作两步跑到她面前,脸上带着掩不住的喜色:“颂儿,我跟卫生所张所长说好了,明天带你去见见他!”
姬小颂的手顿了顿,水壶里的灵泉水洒出来几滴:“这么快?”
“那当然!”游永眼睛亮晶晶的,“张所长听说你懂医术,特别感兴趣。咱们部队卫生所正缺人手呢!”
姬小颂放下水壶,用围裙擦了擦手:“游永哥,我有话跟你说。”
两人坐在客厅的折叠桌前,姬小颂翻开那本已经翻烂的《赤脚医生手册》:“我确实跟着这本书学了不少,但......”
她顿了顿,“我没有行医资格证,连正规的医学培训都没受过。”
游永愣住了:“可是你治好了自己的病,还帮村里那么多人......”
“那不一样。”姬小颂声音很轻,“在农村,大家信得过我。但这里是部队,治病救人是要负法律责任的。”
游永皱起眉头:“那......”
“我想先问问,”姬小颂直视他的眼睛,“部队卫生所招人有什么具体要求?”
游永挠挠头:“我去问问张所长。”
*
第二天傍晚,游永垂头丧气地回来了。
姬小颂正在厨房炒菜,听见开门声探出头:“怎么样?”
游永把军帽往桌上一放,声音闷闷的:“张所长说,最低要求是卫校毕业,或者有乡村医生证......”
锅铲在铁锅里发出“刺啦”一声响。
姬小颂关小火,慢慢搅动着锅里的青菜:“嗯,还有呢?”
“还说......”游永艰难地开口,“就算破格录用,工资也只能按临时工算,一个月28块钱。”
姬小颂点点头,把炒好的青菜盛进盘子:“先吃饭吧。”
饭桌上,游永食不知味:“颂儿,你别难过,我再想想办法......”
“我没难过。”姬小颂给他夹了一筷子菜,“张所长说得对,治病救人是大事,不能儿戏。”
她放下碗筷,从抽屉里拿出纸笔:“我今天去服务社买了本信纸,想写封信回家,让大哥帮我找找县里的卫校招生简章。”
游永瞪大眼睛:“你要上学?”
“嗯。”姬小颂在纸上工整地写下“大哥”二字,“我想报考县卫校的函授班。白天可以在卫生所当临时工学习,晚上自学课程。”
游永一把抓住她的手:“那得多辛苦!”
姬小颂笑了:“比起你训练,这算什么辛苦?”
她反握住丈夫粗糙的手掌,“我想正儿八经地学医,将来考取乡村医生证,再争取进修机会。”
“可是......”
“游永哥,”姬小颂打断他,眼神坚定,“我不想靠你的关系混日子。我要堂堂正正地站在你身边,做个配得上军嫂这个称呼的人。”
游永的眼眶红了。
他猛地站起来,把妻子搂进怀里:“好!我支持你!”
*
三周后,姬建国的回信到了,随信寄来的还有县卫校的招生简章。
姬小颂仔细研读后,发现函授班每年三月开学,要求初中毕业,学制两年。
“来得及。”她盘算着,“现在才一月,我有两个月时间复习。”
游永特意请了假,陪她去部队图书馆借了初中数理化课本。
晚上,两人就挤在餐桌前学习。
她复习初中知识,他看军事理论。
“这道题不会。”姬小颂戳了戳游永的胳膊。
游永凑过来看:“一元二次方程啊,我教你......”
月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进来,在课本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姬小颂看着丈夫认真的侧脸,突然觉得,这样的日子虽然平淡,却格外踏实。
绒绒在她脑海中轻声说:“阿颂,这才是真实的生活。”
是啊,不用太多金手指大开的外挂,没有凭空掉落的机遇。
有的只是一步一个脚印,朝着目标坚定前行的决心。
“游永哥,”临睡前,姬小颂突然说,“等拿到乡村医生证,我想继续考军医大学的大专函授。”
游永亲了亲她的额头:“好,我陪你。”
窗外,家属院的灯光一盏盏熄灭。
201室的台灯却亮到很晚,照亮了两个为未来奋斗的身影。
*
两个月后,姬小颂该回去考试的时间也到了。
清晨五点,天还没亮,姬小颂就轻手轻脚地起床了。
她刚把粥煮上,身后就传来游永沙哑的声音:“怎么起这么早?”
“吵醒你了?”姬小颂转身,看见丈夫顶着乱蓬蓬的头发站在厨房门口,“我想给你做顿早饭再走。”
游永一个箭步上前,从背后抱住她:“再待两天不行吗?”
“卫校下周一就考试了。”姬小颂搅动着锅里的粥,“我得提前回去准备。”
游永把脸埋在她颈窝里,闷闷地“嗯”了一声。
自从决定报考卫校,他们就一直在为这短暂的分别做准备。
等真的到了这一天,游永还怪不适应的。
本来还想送送姬小颂,但是临时被叫走了。
坐了火车,再转班车。
开往县城的班车上,姬小颂望着窗外飞逝的景色,手里紧攥着准考证。
“注意安全!”这是他临走前说的最后一句话,还往她包里塞了二十块钱和一大把粮票。
卫校的考场设在县一中,来考试的大多是二十岁上下的年轻人。
姬小颂找到自己的座位,发现前后左右都在偷偷打量她。
这个穿着军绿色上衣、梳着麻花辫的小媳妇,在一群学生中格外显眼。
“同志,你也是来考试的?”前排的圆脸姑娘转过头,“我叫李红梅,县医院的护理员。”
姬小颂点点头:“姬小颂,来考乡村医生班。”
“哇!”李红梅眼睛一亮,“那个班只招 30个人,报名的有 200多呢!”
试卷发下来,姬小颂笑了笑。
数学题不算难,她可是能造特种钢的人;
语文作文题目是《我的理想》,她写得很顺手;
化学也还好,根本难不倒她。
交卷铃响时,姬小颂早就做完了所有的题。
但是为了符合人设,她还是垂头丧气地走出考场。
却没想到,在门口看到了意想不到的人。
大哥姬建国和三哥姬建设,正踮着脚在人群中张望。
“小妹!这儿!”姬建设挥舞着手臂。
原来游永不放心,特意给老家发了电报。
姬建国二话不说,借了生产队的拖拉机就来接她了。
“考得咋样?”回去的路上,姬建国小心翼翼地问。
“还行,应该可以被选上。”
“那就好……那就好……”
兄弟俩松了口气,他们担心到时候考得不好,姬小颂会不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