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之上,崇祯端坐于龙椅,他手中捏着一份玄卫送来的密报,内容是关于一些高位老臣试图在京城拉拢地方士绅,组建秘密同盟,妄图阻挠改革的推进。
“顽石难以雕琢。”崇祯低声说道,随即抬头看向群臣,“今日议题,关于最近在地方出现的抗议事件。诸位有何看法?”
顾承山站了出来。他弓着身,语气谨慎:“陛下,微臣以为,最近的抗议并非全因士绅阻挠,或许还有百姓对改革的不满。若能暂缓步伐,或许能平息动荡。”
话音刚落,户部尚书叶知秋上前一步,目光犀利:“顾尚书此言差矣!这些抗议大多是士绅暗中挑唆。若因此退让,朝廷的威信何在?陛下的改革如何继续?”
两人唇枪舌剑,朝堂气氛迅速紧张。顽固派几名大臣纷纷出面附和顾承山,试图以“民意”为由阻止改革进一步深化。
崇祯静静听着,直到争论渐渐停歇,才缓缓开口,语气冰冷却不怒自威:“顾尚书,朕问你,那些所谓的‘民意’,真的来自百姓,还是某些士绅的私心?”
顾文清的脸色微变,低头道:“陛下,微臣并非替士绅开脱,只是忧心改革过快,会激化矛盾……”
“忧心改革过快,还是忧心朕动了你们的根本?”崇祯的声音陡然拔高,直击朝堂的每一个人。
崇祯召集玄卫指挥使以及叶知秋等核心大臣,在御书房内彻夜商议。
崇祯的语气不容置疑,“这些人不但在朝堂上散布谬论,还暗中联络地方势力。若不果断处理,他们终会成为改革的毒瘤。”
王安跪地道:“陛下,微臣已经掌握了唐文清等人的确凿证据。他们暗中勾结地方士绅,还试图通过假借赈灾资金敛财。”
崇祯冷笑一声,目光冷冽:“顾承山,身为吏部尚书,却假借民意行私。这样的人,朕留不得。”
叶知秋接过话:“陛下,以此为契机,连同顽固派的其他核心人物一并处理,或削职为民,或调往边疆,可彻底瓦解他们的势力。”
“好,就按此计划。”崇祯果断道,“明日早朝,朕要亲自宣旨。”
朝阳初升,殿内金砖反射着晨光,百官依次入列,文武站立,气氛却前所未有的压抑。每一位朝臣都能感受到今日的朝会将不平静。崇祯端坐于龙椅之上,身着玄色龙袍,面容肃然。他的手中握着玄卫递交的密奏,这是针对顽固派的最后一击。
“今日朝会,朕有几道圣旨要颁布。”崇祯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
顾承山神色一凛,隐隐觉得不安。他低头不语,却用余光观察着身边的同僚——几名顽固派的核心人物。此刻,他们也都面露焦虑,仿佛察觉到了某种危险的信号。
“吏部尚书顾承山——”崇祯突然开口,声音在殿内回荡,“身为朝廷命官,你假借民意之名,行阻挠改革之实。朕已查明,你暗中联络地方士绅,勾结贪腐官吏,扰乱地方政令。即日起,革去尚书一职,削为庶民,遣送原籍。”
此言一出,满堂哗然。
顾承山面色惨白,双膝一软,跪地哀求:“陛下冤枉!微臣绝无此意!求陛下明察!”
崇祯冷冷地看着他,手中拿起一封玄卫的密奏,语气中带着寒意:“这是你与河南士绅李子安之间的书信往来,信中清楚写明,你指使他煽动灾民抗议改革,意图阻挠高产作物推广。顾承山,朕问你,这信可是伪造?”
顾承山一时语塞,冷汗顺着鬓角滑落。他抬头环顾四周,试图寻求支持。然而,那些平日里与他关系密切的大臣,此刻却都低头不语,甚至有意拉开了距离。
“顾承山,你身为尚书,不为朝廷分忧,却为己谋私。”崇祯声音拔高,带着不怒自威的气势,“此等行径,朕绝不姑息!”
随着他的声音落下,殿中肃穆,连呼吸声都显得格外刺耳。
顾承山刚被宣旨革职,崇祯的目光已经扫向人群中的另两人。
“户部侍郎周启年,刑部侍郎蒋明德。”崇祯的语气一如既往的冷静,却让二人顿时紧张起来,“玄卫的调查显示,你二人同样参与了地方士绅的秘密结盟,协助他们侵吞赈灾款项,妨碍朝廷新政。朕问你们,是否属实?”
周启年面如土色,颤抖着跪下:“陛下,微臣有罪,但这都是被迫而为,微臣绝无背叛朝廷之心!”
“蒋明德,你又作何解释?”崇祯看向另一边,目光冰冷。
蒋明德咬紧牙关,似乎想要辩解,但最终低下头,声音发颤:“微臣罪该万死,愿受陛下惩罚。”
崇祯冷哼一声,挥手示意:“周启年、蒋明德,即日起调任边疆,负责劳务徭役,三年内不得回京,听候朝廷差遣。”
周启年瘫坐在地,蒋明德脸色惨白,却只能叩首应命。
这一连串旨意让整个朝堂陷入震惊。那些曾经试图观望的中立派大臣,此刻已然明白,陛下的雷霆手段不是虚张声势,而是真正意在彻底清除顽固派的势力。
许多原本心存侥幸的官员,此刻低头敛息,不敢再发表任何质疑。朝堂内的气氛如同一场风暴过后的寂静,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等待着崇祯的最后发话。
“诸位爱卿。”崇祯站起身,目光扫视全场,声音沉稳而威严,“改革之路,关乎大明的未来,任何阻挠者都将被清除。朕再说一次,无论是谁,只要敢与朝廷为敌,朕必不饶恕。”
他的声音如洪钟般在大殿内回荡,震慑着每一个人的心。
朝会结束后,百官陆续离开,殿内恢复了平静。崇祯独自坐在龙椅上,面容冷峻,却掩不住内心的复杂情绪。他知道,这场风暴虽然暂时平息,但真正的改革之路还远未结束。
叶知秋走上前,低声说道:“陛下,顽固派的核心人物已被清除,朝堂势力完成了初步重组。接下来,新生代官员的培养和改革的执行将更为顺利。”
崇祯点了点头,语气中透着一丝沉思:“改革如拔毒,今日的清理只是开始。顽石虽除,但阻力仍在。朕需要更强的执行力和更坚定的支持。”
他站起身,走到御书房的窗边,远眺京城的轮廓。那里灯火辉煌,却也隐藏着无数暗流涌动。
“但无论如何,这一局,朕赢了。”他低声自语“接下来,便是大明重塑未来的时刻。”
随着顽固派核心成员被清除,朝堂的权力结构迅速发生了变化。新生代官员逐渐崭露头角,刘恒等年轻人开始接管重要事务。他们的行动果敢而高效,给朝堂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几日后,叶知秋带来最新的改革报告,语气中带着一丝欣慰:“陛下,那些老臣子被调离后,改革执行效率明显提升,地方阻力大幅减少。刘恒等人表现出色,已经逐步接手多个关键项目。”
崇祯看着报告,脸上露出一抹笑意:“很好。新老交替,是朝廷能否真正强大的关键。只要这些年轻人能挺过前期的磨炼,大明的未来便不再是梦。”
夜晚,崇祯独自站在御书房外的廊下,望着漫天星辰。他的手中握着玄卫递交的最后一份顽固派清理报告,心中一阵轻松。
“顽石已除,接下来便是铺平道路。”他低声自语,目光坚定,“大明的希望,不仅在今日的改革,更在明日的传承。”
远处的宫灯在夜风中摇曳,映照着他的身影。此刻,他的内心没有一丝动摇,因为真正的破局已然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