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殿下召见沈大将军,片刻后,沈大将军迈着沉稳的步伐,走进太子殿下的书房。太子殿下坐在书房中,神情严肃地看着面前的沈大将军,问道,
“余尚书的事,查的怎么样了?可有最新进展?”
沈大将军不敢怠慢,向太子行礼后,便开始汇报调查的进展。
“殿下,经过多日的暗查,臣发现余尚书与一些官员私下往来密切,且他们的行踪颇为神秘。那日微臣来太子府和太子殿下当面商议之后,微臣还在继续追查此事,并以密函的形式飞鸽传书给您了,此事还需继续调查清楚,以免有漏网之鱼。”
沈大将军一脸肃穆,神情凝重,缓缓开口说道。只见他那饱经风霜的面庞上,此刻布满了深深的忧虑之色。
而坐在书桌前的太子,则紧紧皱起了眉头,目光犀利如剑,直射向沈大将军,急切地问道:
“本太子已然看过那份密函了,不知将军你可有查出,他们究竟有着怎样的阴谋诡计?”
沈大将军轻轻摇了摇头,语气沉重地道:
“回禀太子殿下,目前为止,微臣尚未能掌握到确凿无疑的证据。不过,请殿下放心,微臣早已派出亲信之人,严密监控着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稍有风吹草动,定能及时察觉。”
太子在宽敞的书房中来回踱步,他步伐稍微有些急促,仿佛心中正燃烧着一团熊熊怒火。只听他义愤填膺地说道:
“这余尚书乃是余贵妃的生父,更是我朝位高权重的大臣。倘若他当真怀有异心,妄图做出有损朝廷利益之事,那么本太子必定会对其严惩不贷,以儆效尤!”
沈大将军神色匆匆,忙不迭地点头称是,脸上满是恭顺与敬服之色,同时双手抱拳,微微躬身施礼道:
“殿下所言极是!此等大事,微臣定当竭尽所能,不遗余力地继续深入追查下去。但凡有蛛丝马迹,微臣都绝不轻言放弃,必当追根究底,查个水落石出。”
太子闻听此言,方才止住了匆忙前行的步伐。只见他缓缓转过身来,目光如炬,紧紧地盯着眼前这位一脸赤诚的大将军,面色凝重而严肃,一字一句地叮嘱道:
“此事牵涉众多,盘根错节,其影响之深远,足以关乎我大隋朝之生死存亡。故而在此期间,切不可走漏任何风声,以防惊动幕后黑手,使其有所警觉。否则,我们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将付诸东流,前功尽弃啊。”
沈大将军诚惶诚恐,赶忙再次恭敬地拱手作揖,毕恭毕敬地回答道。
“微臣岂敢不知其中厉害!殿下放心便是,微臣自会谨言慎行,严守机密,定然谨遵殿下旨意行事,以免节外生枝。”
太子微微颔首,若有所思地稍作沉吟后,再次开口发问道:
“依将军之见,不知您是否曾察觉出这余尚书和其他势力之间,是否还有着某种不为人知的勾结呢?”
沈大将军听言,不禁微皱眉头,开始在脑海里仔细回忆起来。片刻过后,他才谨慎地回应道:
“启禀殿下,微臣确实也曾亲眼目睹过一些情况。据臣所知,这余尚书似乎与敌国派来的眼线私下里暗中有所往来。所以当日,微臣发现此等异常情形后,不敢有半分耽搁,当即便如实地将此事,禀告给了太子殿下您!只不过,其中具体的详细情况以及他们相互之间的紧密程度如何,目前尚要深入缜密的调查,以获取确凿有力的相关证据,如此一来,方可彻底弄个明白。”
这时,只见,那太子原本舒展的剑眉,突然微微一蹙,那双深邃如海般的眼眸,也随之变得愈发凝重深沉起来,仿佛能够洞悉一切。
他静静地凝视着远方,沉默不语,似是在沉思着什么重大决策一般。少顷,太子才轻轻点了点头,表示对之前所商议之事予以认可。紧接着,他又缓缓开口言道:
“此事关乎国家安危影响甚重,所以务必得将他们之间的关系彻查清楚,绝不容许出现哪怕一丝一毫的疏忽遗漏之处。任何一点细微的蛛丝马迹,都不可轻易放过,以免节外生枝,横生变故。”
站在一旁的沈大将军,身着一袭黑色重甲,身姿挺拔如松,神情肃穆得犹如一座雕塑。
只见,他双手抱拳,微微躬身行礼,其动作行云流水,却又充满力量感。随后,他用那如同洪钟一般,铿锵有力的嗓音回应道:
“末将领命!定当不辱使命,全力以赴查明真相,不负殿下重托!哪怕前路艰难险阻,末将也绝不退缩半步!”
话毕,沈大将军抬起头来,目光如炬般坚定地望向太子殿下。那眼神之中,仿佛燃烧着一团熊熊烈火,带着一种无形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令人不禁为之动容。
太子微微颔首,表示认可。接着,他缓缓转身,重新坐回到那张雕刻精美的檀木椅上。
此刻,太子的眉头微皱,心中泛起些许不安的涟漪。他深知余尚书之事牵涉甚广,如果这仅仅只是一场误会,那自然是皆大欢喜;可若是其中另有隐情,那么朝廷所牵连之人必定众多,届时局势恐怕会一发不可收拾,整个朝廷有可能因此陷入巨大的动荡之中。
想到此处,太子不禁暗自祈祷,希望事情真的只是一个误会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