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九城·国家制度推进协调组联席会议厅。
这是自潇湘机制推广以来,最具分量的一场汇总性闭门会议。
国家行政学院、中央组织部、财政部、纪委监委四方参与;同时列席的还有中部四省制度试点责任人,江淮、赣东、皖北、湘东依次而坐,潇湘代表团正中而列。
会议进行至第六项议程,中央组部政策研究局局长林仲礼清了清嗓,开口道:
“潇湘经验目前已覆盖中部七个地市试点,相关制度在组织选人、财政绩效、干部分层等方面获得良好反馈。”
“考虑下一步是否启动全国复制机制,是否由潇湘继续牵头——李一凡同志,你怎么看?”
这句“你怎么看”,是客气,也是不客气。
坐在主席席一侧的李一凡,缓缓起身,微微一礼,道:
“谢谢林局长,也谢谢中央对潇湘工作的信任。”
“我想说的,是一句老话——‘打仗讲阵地,治理讲地气’。”
他一字一顿地看着满场:
“潇湘制度,脱胎于我们地方治理的阵痛,是在乡镇一级干部反复摸索中生出来的,不是靠顶层拍脑袋定的。”
“今天,它能够成为中部制度协作的参考,我感到欣慰。但如果推行过程中照抄照搬,甚至脱离实际搞‘机制模板’,它就死了。”
他顿了顿,望向主席台:
“所以,潇湘愿意分享经验、提供适配技术,未来也可设立制度咨询中心。”
“但我本人,建议此刻退出制度推广一线。”
全场哗然。
有人侧目,有人低头记录。
江淮省副秘书长悄声嘀咕:“这李一凡……这是要抽身了?”
赣东组织部副部长郑耀斌眉头紧锁,暗道:“他这一退,后面试点还推不推得动?”
只有赵建国,坐在最前排,轻轻点头,唇角微扬。
—
会议结束后,中央协调组内部召开了十分钟的小型闭门磋商。
财政部代表的意见是:“李一凡退出可以理解,但制度主线要有人接。”
中组部代表冷静表示:“潇湘团队不领衔,不代表不能形成常态化机制。关键在于中央是否形成‘制度驱动型地方治理’的全国共识。”
最终形成备忘结论:
“制度推广进入观察期,潇湘完成阶段任务。”
—
当晚,赵建国和李一凡在四九城驻地老干部接待所简短见面。
二人坐在四合院中厅的老藤椅上,茶水冒着热气。
赵建国先开口:
“你今天那番话,我听了,是官场老子也佩服。”
“潇湘做完这一仗,你可以调头去干另一仗了。”
李一凡面色平静:
“我这几年做制度,做的是‘人事规则’,下一阶段,我要做‘经济动能’。”
赵建国点点头,语气缓慢但意味深长:
“很多人觉得制度改革是你的高峰,其实你自己知道——那只是你登山的起点。”
“这山,不是机制的山,是时代的山。”
—
三日后,李一凡回到星城市。
市政府大楼前,一辆黑色专车缓缓停下,赵斌亲自迎接:
“书记,组织部已经做好了干部轮岗预案,财政口、项目口、平台口都配合得很积极。”
李一凡没有寒暄,直接一句:
“下午开常委会,全员到位。”
—
当天下午,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召开。
包括市委班子成员、副市长、区县书记、重点平台公司总经理全部列席,会议厅内座无虚席。
李一凡没有读稿,没有套话。
只一句:
“制度试点阶段结束,星城要干的是——实绩。”
“干部该上就上,不行就让。政务平台、园区公司、项目条线、招商口……全线进入实干驱动周期。”
赵斌当场宣布:
1.\t市委组织部设立“项目导向型用人专项组”,重点围绕全市13个重点项目重组团队,提拔实干干部20名以上。
2.\t财政局、产投平台、工信局联动设立“干部联席项目责任制”,政务负责人与平台代表“一对一”挂钩,每季评估,双向反馈,纳入晋升依据。
3.\t市纪委同步设立“项目执行异常快线”,干部不作为、乱作为、推诿扯皮将直接调离,并通报全市。
会议尾声,李一凡语气平稳却压人:
“干部画像、平台机制,不是终点,是你们拿到新武器后的出发点。”
“从今天起,我不看制度跑得有多花。”
“我要看你们,谁敢把政绩,钉在地上。”
台下一片静默。
方卓——新晋副市长,原潇湘科技厅副厅长——第一个起身表态:
“书记,我申请主责两条产业链,芯片材料与终端整合,由我牵头带队。”
紧随其后,康镇麟、赵维康、林晓峰等平台一线负责人接连发言,竞岗意愿高涨。
这场常委会,变成了新一轮“能力排序”。
—
当天夜里,市委办公厅连续发出五份通知:
?\t《关于启动重点产业链挂点推进机制的通知》;
?\t《关于建立政务—平台双轨责任匹配试行办法》;
?\t《关于开展区县书记年终实绩述职评估的通知》;
?\t《关于清查干部在岗项目任务虚挂情况的通知》;
?\t《关于建立人才储备库与晋升联动机制的通知》;
星城,真正进入了实干者的赛道。
—
而李一凡,终于从制度系统中,抽身而出。
他望着市委大楼灯火通明,低声对赵斌说:
“我们这台机器,总算装上了发动机。”
“接下来,看它能不能跑赢全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