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淮钦与张珩衍结束朝堂要事的商讨后,一回郡主府,便心急如焚地着手收拾行装,预备奔赴江南一带处理蝗灾。
郑吣意瞧见她这番匆忙模样,不禁疑惑道:“不是说好了一月后启程吗?怎么今日就要走?”
谢淮钦手中动作不停,边整理边解释:“予衡兄进宫面圣,恳请提前出行。”
“依我看,如今形势严峻,圣上大概率会同意他的请求,所以我先收拾起来。”
郑吣意听闻,眼中闪过一丝决然,说道:“既如此,我便与谢郎一同前往。”
“江南路途遥远,此去又任务艰巨,实在放心不下你独自前去。”
谢淮钦本想拒绝,可见郑吣意态度坚决,又想到一路确实艰难,有她在身边互相照应或许更好,便点头应允。
几日后,圣上恩准提前出发的旨意传来。
二人带着一众士兵与张珩衍同行着,快马加鞭朝江南赶去。
一路上,风餐露宿,郑吣意虽身为郡主,却从未喊过一声苦累。
抵达江南后几人看着眼前的景象惨不忍睹。
田野一片枯黄,蝗虫铺天盖地,所到之处庄稼被啃噬殆尽,百姓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目光中满是绝望与无助。
“这……怎会如此严重?”
郑吣意眼眶泛红,声音颤抖。
谢淮钦眉头紧锁,神色凝重:“此次灾祸远超想象,我们必须尽快想办法。”
二人找到当地官员,那官员面容憔悴,苦叹道:
“参见郡主,二位大人,蝗灾来得猝不及防,下官虽全力应对,无奈无力回天。”
“放粮之事从未懈怠,可如今粮仓已然见底。”
正说着,外出打探的随从匆匆回报,京城派来的粮草仅有少量,大批粮食还在运输途中,预计三日后才能抵达。
谢淮钦与郑吣意对视一眼,皆看到对方眼中的忧虑,郑吣意立刻对官员说:“当务之急,是用这少量粮草先救最危急的老弱病残。”
官员连忙点头,安排人手搭建粥棚。
然而,粥棚的粮食远远不够,百姓们围在粥棚外,饥肠辘辘,情绪愈发焦躁。
有人开始大声抱怨,场面濒临失控。
谢淮钦见状,快步登上高台,大声喊道:“乡亲们,先静一静!朝廷的大批粮食马上就到,这几日我们一起想办法!”
安抚好百姓后,几人随着官员来到满目疮痍的田地,蝗虫肆虐,嗡嗡作响,仿若一片涌动的黑潮。
谢淮钦、郑吣意与张珩衍伫立在那片被蝗虫肆虐的田埂上,耳边是蝗虫啃噬庄稼的沙沙声。
谢淮钦俯下身,动作娴熟地擒住几只蝗虫,放在手心,细细打量,眉头先是拧成一个结,随着观察的深入,缓缓舒展开来,沉声道:
“这些蝗虫以粮食为食,通体无杂色、无异味,看着并无毒性,或许能解眼下燃眉之急,不妨以它们为粮,先填饱肚子。”
张珩衍一听,眼睛瞪得如铜铃一般,脸上写满了嫌弃,忙不迭摆手:“砚南,你说吃这玩意儿?这东西浑身密密麻麻的腿,还直扑腾,看着又恶心又丑陋,怎么下得去嘴啊!”
谢淮钦上前一步,拍了拍他的肩膀,目光诚恳:“予衡兄,我知道这对你来说有些为难。”
“但咱们从进城到现在,一路上看到多少百姓饿倒在地,那些树的皮都被扒得干干净净,再不想办法,他们真的撑不下去了。”
顿了顿,又道:“我们带头尝试,或许能让大家接受,这也是为了万千百姓的生机啊。”
一旁的郑吣意,本就胆子不大,听到要吃蝗虫,脸色瞬间变得煞白,下意识往后退了一步,声音带着一丝颤抖:“我……我从来没吃过虫子,想想就浑身起鸡皮疙瘩,这……这真的能吃吗?”
谢淮钦看向郑吣意,目光柔和却坚定:“意儿,我理解你的顾虑,可如今形势比人强,这蝗虫虽看着可怕,却是当下最容易获取的食物。”
郑吣意咬着下唇,内心挣扎不已,抬眼望向四周那些瘦骨嶙峋的百姓,再看看谢淮钦充满期许的目光,终于,她深吸一口气,微微点头:
“好,我试试。”
话落,谢淮钦马上派人支起炉灶,当第一只蝗虫被放入滚烫的油锅中,发出“滋滋”声响时,周边围观人群都露出了惊恐与好奇交织的神色。
谢淮钦率先夹起一只炸得金黄的蝗虫,放入口中,咀嚼几下后,强忍着内心的不适,露出满足的神情:“大家尝尝,香脆可口,味道着实不错!”
张珩衍看着半信半疑的皱着眉头,满脸不情愿地咬了一口 ,随后发现这玩意居然越嚼越香。
随后大步流星登上高台,扯着嗓子喊道:“乡亲们!这蝗虫虽说模样看着吓人,可吃起来香甜可口,还没毒,能顶饿!”
“大家随我去抓,既能填饱肚子,又能除了这祸害庄稼的灾虫!”众人听了,脸上满是怀疑,你一言我一语地小声议论。
郑吣意也跟着站出来,高声劝道:“大伙放心!我们是朝廷派来赈灾的,绝对不会让任何人饿着!”
“大伙先熬过这几天,等粮食一到,好日子就来啦!”可大家还是满脸犹豫,传统的观念,让他们实在难以接受吃蝗虫这种事。
就在气氛僵持不下时,张珩衍拿着刚炸好的些许蝗虫,快步走到几个饿得眼冒金星的人面前。
那几人饿极了,也顾不上细看,抓起来就往嘴里塞。“咔嚓”几声过后,起初先是一愣,紧接着脸上露出惊喜的神情:“嘿,没想到这玩意儿吃起来还挺酥脆!”
这话一传开,周围的百姓都来了兴致。
有人开始小声嘀咕:“他们吃着说不错,要不咱也试试?”就这么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百姓被勾起了好奇心,犹豫着加入了捕蝗的队伍。
人群中,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颤颤巍巍地伸出手,接过炸蝗虫,放嘴边轻咬了一口,脸上的皱纹慢慢舒展开:“还真是,这味道,不比干粮差!”
这话仿佛给众人吃了颗定心丸,原本还在观望的都纷纷行动起来。
一时间,田间地头满是捕蝗的身影,这场犹豫到接纳的转变。
随着越来越多百姓加入捕蝗队伍,田野里呈现出一片忙碌景象,百姓们暂时忘却了饥饿与恐惧,齐心协力对抗蝗灾。
然而,新的问题接踵而至。
部分百姓因过度饥饿,食用蝗虫过量,导致肠胃不适,腹痛难忍。
消息传开,人群再度陷入恐慌,一些原本就对吃蝗虫心存疑虑的百姓,更是开始抱怨,甚至有人指责谢淮钦等人出的主意是馊主意。
谢淮钦与郑吣意、张珩衍紧急商议对策。
郑吣意柳眉紧蹙,说道:“得赶紧安抚百姓,解决病痛,幸好我带了林苑,她医术高明,定能帮上忙。” 说完,便立刻吩咐随从去请林苑。
不多时,林苑背着药箱匆匆赶来。
郑吣意交代一番后,林苑便带着几名懂医女的随从,挨家挨户为患病百姓诊治。
谢淮钦则再次登上高台,向百姓解释:“乡亲们,食用蝗虫虽能解一时之饥,但大家饿了太久,肠胃虚弱,确实不宜过量食用。”
“我们定会为大家寻得更妥善的解决办法,还请大家稍安勿躁。”
张珩衍主动请缨,带领一批年轻力壮的百姓,在周边寻找干净的水源,确保大家饮水安全,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在众人的努力下,患病百姓的症状逐渐缓解。
可此时,距离京城粮食抵达还有两天时间,存粮却已所剩无几。
谢淮钦苦思冥想,突然想到江南地区水域众多,或许可以组织百姓捕鱼。
她立刻将这个想法告诉众人,得到一致赞同。
于是,张珩衍带领百姓制作简易渔具,奔赴河边、湖边捕鱼。
郑吣意则负责在岸边支起大锅,将捕来的鱼熬成鱼汤,分发给百姓。
鲜美的鱼汤让百姓们恢复了些许体力,也让大家看到了希望。
然而,就在粮食即将抵达的前一晚,一场暴雨倾盆而下。
河水迅速上涨,捕鱼行动被迫中断,百姓们的住所也面临被淹的危险。
谢淮钦当机立断,组织百姓转移到地势较高的地方,同时安排人手加固堤坝,防止洪水决堤。
在狂风暴雨中,谢淮钦、郑吣意与张珩衍并肩作战,一夜未眠。
终于,在黎明破晓时分,洪水退去,百姓们平安度过危机。
而此时,远处也传来了粮食运输队伍抵达的消息,百姓们欢呼雀跃,这场与灾祸的较量,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