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剪灯芯的手顿了顿,烛光骤然亮了些:朱棣若真想削权,何须姚广孝跳大神?坤卦主事、吕雉之气,这秃驴的卦象分明冲着你来——汉王妃在江南杀得血流成河,他们岂能不惧?
我指尖识抚过他腕间绷带,触到纱布下绷紧的肌肉:朱棣若真想削权,何须借别人之手,五年前朱高炽受封太子时,他犹豫良久,朱高煦靖难之功犹在眼前,朱棣怎会轻易动他?
坤卦主事吕雉之气?他们怕我效仿武后临朝,这才急着借汉王监国之事做文章。
张軏忽而握住我手腕,力道大得惊人:莲儿,你可知朱棣最厌人揣测圣意?他拇指摩挲我腕间玉镯,沈家私港案涉及太子腰牌,若处置不当,汉王恐遭构陷。
炭盆中密信已化为灰烬:怕什么?好圣孙可不止朱瞻基一个。
他忽然倾身靠近,烛光将他瞳仁染成琥珀色:横竖有汉王那虎狼之将顶着,便是十个姚广孝也翻不起浪来。
你…我挣了挣未脱,反被他拽进怀里。他下颌抵在我发髻上,呼吸拂得耳畔发痒:莲儿,皇上的心思深似海。汉王若真被这道衍卦象绊住,你我怕是要被卷进夺嫡的旋涡。
我抬手抚过他缠绷带的腕子,指尖触到硬痂时心口一疼,朱棣要磨刀,便让他磨。汉王妃杀倭寇杀贪官的手,难道还握不住这区区供词?
他忽然擒住我手腕压向案面,墨汁溅在供词上洇成朵朵墨花。我惊着推他,却被重重压在了案上。
他的唇压下来时,我尝到了血腥味——是他伤口裂开的血,混着墨香和硫磺的硝烟气,在暴雨轰鸣的夜里,烧成了燎原的火。
霜染红了奉天殿前的银杏叶时,我正在朱棣案前,将苏州沈家那本泛黄账册轻轻推了过去。
父皇,沈家地牢里发现的这些账册,足以证明户部侍郎陈文昭与沈家勾结,私吞漕粮三百万石,硫磺二十万斤。
沈家私港的倭寇火印、刑部侍郎徐清远的亲笔批文,皆在证物箱内。
朱棣的手指在账册上敲了敲:汉王妃,这些够杀多少人的?
回父皇,一石硫磺可造二十斤火药,二十万斤...我咽了口唾沫,足够装备十支倭寇船队。
奉天殿的琉璃瓦突然被风吹得叮当作响,朱棣的茶盏在案几上晃了晃:这么说,陈文昭他们,是给倭寇造船的?
是。我抬头瞥见朱棣眼底的怒色,臣媳在杭州沈家库房,发现了刻着倭寇火印的硝石七百箱。查抄赃银共计七千八百万两,漕粮五万石。
啪!茶盏在案几上磕出裂纹,朱棣的声音冷得能结冰:陈文昭这帮狗东西!朕的漕粮,朕的硫磺,竟成了倭寇的刀!
我适时地递上沈家的火印拓片,朱棣的瞳孔骤然收缩:这花纹...和朕在辽东见过的倭寇刀柄上的,一模一样!
父皇圣明。我跪下叩首道,臣媳在沈家地牢,还发现了刑部侍郎徐清远与倭寇交易的密信,还有……还有他们以稚子血为引,借苏州漕运调度使徐家的船。
朱棣的呼吸突然急促起来,我注意到他藏在龙袍下的手在微微发抖:稚子血...他们竟敢用我大明百姓的孩儿!
父皇息怒。我呈上最后一本账册,徐家画舫沉船那夜,臣媳在江底发现了二十箱刻有火印的硫磺,正是这账册上记载的';癸卯年三月运往倭岛';的那批。
朱棣将账册摔在地上,震得烛台都晃了晃:这些狗东西!朕养他们,他们却养倭寇!
殿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小鼻涕尖着嗓子喊道:陛下!汉王殿下求见!
朱棣瞥了我一眼,眼底闪过一丝意味深长的光:宣。
朱高煦穿着沾满尘土的铠甲大步跨进殿门,腰间的佩刀还滴着水:爹!儿子在通州码头截住了沈家的最后一艘货船!
朱棣霍然起身:船上有什么?
硫磺,全是硫磺!朱高煦撩起湿漉漉的披风拧了拧,儿子亲自带人下舱,整整八十箱硫磺!每箱上都刻着火印!
我忍不住伸手抚了抚微微发痛的额角,沈家这盘棋,终究还是落在了朱棣手中。
朱高煦目光落在我手臂,眉头紧锁:爹,您为何让莲儿跪着,此次莲儿本与锦衣卫一同去征粮,却牵查出诸多事宜。
她数次险些命丧江南,您看她浑身是伤,哪里还像个养尊处优的王妃啊!您还让她跪着回话。
殿内的烛火突然暗了暗:你这兔崽子倒是护媳妇,老二,你可知这硫磺能造多少火药?
朱高煦抬头看向我,四目相对时,他眼底的流露着笑意。朱棣突然将账册摔在他面前:自己看!
殿外雨声渐起,朱高煦的手指在账册上发抖:这...这帮狗胆包天的东西!
朱棣猛地拍案:朕给你三天,把通州码头所有涉案官员押进昭狱!
莲儿。朱棣突然唤我,你查这案子辛苦了,明日带詹壑进宫吧,朕亲自教他识字。
我心头猛地一颤,正要开口推辞,朱棣已转向朱高煦:老二,你领旨去吧。
儿子领旨!朱高煦转身时衣袖扫过香炉,檀香突然变得呛人起来。我低头掩住咳嗽,余光瞥见朱棣正盯着朱高煦的背影,眼中神情让人琢磨不透。
殿门开合间,雨声突然变得清晰起来。朱棣的茶盏不知何时又斟满了,他轻啜了一口:你可知徐清远为何突然死在画舫?
我跪在青砖地上,湿冷的寒意顺着膝盖往上爬:回父皇,徐侍郎...是自杀的。
哼。朱棣将茶盏重重搁在案几上,那夜画舫起火,朕的人亲眼看见,徐清远抱着火油罐子,想和你同归于尽。
我的后背瞬间被冷汗浸透,朱棣突然倾身向前:他临死前喊了一句话,你猜是什么?
殿内烛火摇曳,朱棣的声音带着森森寒意:他说——';汉王妃,你终究还是忘了轩哥哥';。
我僵在原地,朱棣的手指叩在案几上:你与张軏的事,朕本不想管。可你们一个是汉王妃,一个是锦衣卫指挥使,朕的皇子妃和朝廷命官,私相授受成何体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