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梅岭关
梅岭关,靖州南境的咽喉要冲,两侧山峦夹峙,地势险要,箭楼雉堞在余晖的映照下,勾勒出如锯齿般的剪影,透着一股冷峻的气息,而隘口处的包铁城门也早已紧闭。
凛冽的寒风呼啸着卷过关隘之上,一面绣着“杨”字的黑龙帅旗在风中烈烈作响。
在梅岭关外,广袤的荒原上,只见二十万人马如汹涌的浊浪,铺展成一片望不到边际的人海,气势磅礴,令人胆寒。
张角端坐在一座松木搭建的将台上,居高临下地俯瞰着整个战场,手中九节杖斜插在木缝之中。
在他的身前,三千黄巾力士如同一排排坚硬的铁钉,牢牢地楔在阵前。
这些精锐之士,人人身披札甲,腰间悬挂着锋利的环首刀,手中丈二长矛的柘木杆在烈日的照耀下,泛着暗红色的光泽。
在这堵由精锐组成的铁壁之后,是十万裹着黄巾的汉子。
他们手中的武器参差不齐,有人举着刃口已经卷了的横刀,有人则紧紧攥着从衙役手中抢来的水火棍,而更多的人,手中倒提着平日里收割庄稼用的禾镰。
他们的身上,缠着浸染了茜草汁的麻布,远远望去,那一片片麻布恰似凝血,触目惊心。
再往后,是十余万流民组成的浩荡浪潮。
在这股浪潮中,闪烁着锄头的寒光,那些削尖的竹竿上,捆着磨石,权且充作枪头。
数十架牛车吱呀吱呀地碾过龟裂的冻土,车上满载着连夜赶制的云梯。
张角抬眸,目光牢牢锁定城头那猎猎飘扬的“杨”字帅旗。
刹那间,他便已洞悉,这位大夏王朝的擎天之柱——杨林,已然抵达梅岭关。
然而张角的神色却平静如水,眼眸中没有丝毫波澜。
黄巾军的迅猛发展,其影响力之广,远远超乎了张角最初的想象。
虽说局势在一定程度上已有些脱离他的掌控,但一想到自己的这半生多的所见所闻,心中那宏伟的抱负瞬间明确,眼神瞬间变得坚定。
“黄巢。”张角的声音低沉沙哑,“派人前去叫阵!”
早在起义之初,黄巢便从荒州日夜兼程赶回南境。至于北境三州,以及那里的黄巾军根基,黄巢除却亲卫,其余全部交给了项燕,没有任何不舍。
“是,师父。”
黄巢恭敬地颔首,应下命令。随后,他的目光缓缓扫过身后的葛从周等五人,稍作犹豫后,最终落在孟绝海身上,“孟绝海,你去。”
孟绝海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兴奋,毫不犹豫地翻身上马。
他双腿一夹马腹,胯下的千里追风马嘶鸣一声,如离弦之箭般飞驰而出。手中的虎头皂金枪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森冷的寒光。
孟绝海冲到阵前,勒住缰绳,战马前蹄高高扬起,发出阵阵嘶鸣。他手持长枪,不断地在阵前盘旋,声音如雷霆般滚滚传出:
“冲天大将军麾下孟绝海在此,杨林老儿,还不速速前来送死!”
那嚣张至极的话语,如同一把把尖锐的利刃,直直刺向城头上的守军。
城头上,伍天锡听到这般张狂的叫骂,顿时怒目圆睁,脸上青筋暴起,仿佛一头被激怒的雄狮。
他“噌”地抽出混元鎏金镗,单膝跪地,大声请命道:
“王爷,这贼子太嚣张了!末将愿出城一战,定要将他的头颅提来,以泄我心头之恨!”
伍云召虽没有伍天锡那般冲动,但望向孟绝海的眼神中,同样充满了不满。他紧握着拳头,指节因泛白,心中的怒火也在熊熊燃烧。
然而,杨林却仿若未闻,只是静静地站在城头,目光深邃而平静,淡淡地打量着城池下方那一眼望不到尽头的黄巾大军。
杨林身侧,杨坚眯了眯眼睛,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轻飘飘地说道:
“五弟的养气功夫还真是好,面对这般嘲讽,竟能如此沉得住气。”
杨林微微转头,瞥了杨坚一眼,还未等他开口回应,身侧一位容貌雄伟、面泛紫光的将领已挺身而出。
“王爷,末将愿与之一战!”那将领声如洪钟,语气坚定,“定不辱没我大夏雄风!”
杨林闻声望去,发现正是梅岭关守将赵匡胤。
自来到梅岭关后,杨林便敏锐地察觉到,这梅林关守将赵匡胤绝非池中之物,而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
梅岭关虽地处腹地,驻守着的八千士卒却军备整齐。
这些士兵,无论是军纪的严明程度,还是实战的战斗力,都丝毫不逊色于杨林从京城带来的大夏精锐。
杨林从来时便暗自思忖,若是这些士卒经历过战火的洗礼,其战斗力或许能与自己麾下的镇北军相媲美。
杨林紧盯着赵匡胤,目光里罕见地泛起一丝惜才之意。心中暗自思忖,这赵匡胤,再加上北境的李天一,大夏的人才真是层出不穷,倒也算是一桩喜事。
杨林缓缓摇头,神色凝重:“出战并非不可,只是关外黄巾军足有近三十万之众,而咱们梅林关却仅有六万人马。如今最要紧的,是拖延时间。若是斗将失败,后果直不堪设想!”
“五弟在北境驻守了十几年,行事倒是越发谨慎了。”
杨坚嘴角微微上扬,眼中闪过一丝别样光芒,高声喝道,“史万岁何在?”
“末将在!”
史万岁声音洪亮,大步跨出队列,身上那墨黑色战甲散发着凛凛威势。
“既然一字并肩王犹豫不决,你便去取那叛军首级回来,帮他做个决定!”
杨坚言语间满是不容置疑的霸气。
史万岁领命,毫不犹豫,提起凤嘴刀便朝着关墙下走去。可还没走出两步,伍氏兄弟如两尊铁塔般,稳稳地拦在了他的面前。
史万岁仿若未见,仿若眼前的两人只是空气,依旧大步向前。
刹那间,他的胸甲与伍天锡的甲胄重重相撞,发出一声清脆的声响,两人周身气息涌动,暗暗较上了劲。
杨林见状,眉头微微皱起,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悦,可转瞬又恢复了平静。他抬手制止了还欲阻拦的伍云召兄弟,沉声道:
“既然你如此自信,那就让你去试试。不过,一旦失败,军法处置,可别怨我心狠!”
说着,杨林目光如电,斜睨了杨坚一眼,那意思再明显不过,是在给杨坚一个召回史万岁的机会。
毕竟,史万岁斗将若胜,自然万事大吉;可一旦战败,莫说史万岁性命不保,就连杨坚,也难逃冒战之罪。
然而,杨坚却是神色坦然,没有丝毫要召回史万岁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