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信仰之路
兵马入城,封桦请他们到大都护府府衙。
按照往日叶暖来的时候规矩,她是要奉元澂之命查一番这里的所有开支账册,确保军饷的用度。
封桦已然是习惯叶暖一来这里就开始办事的风格,倒是也随她去。
在堂中落座,侍女奉茶。
封桦笑道:“叶先生倒是总是闲不住,太子殿下就不能让她清闲些?”
凌鹤道:“事务繁多,只能这般了,要不然事就办不完了。”
封桦道:“看来这一趟,你们又是身负重任,需要什么人手,直接调动便是。”
凌鹤致谢道:“多谢封大将军,多亏大将军每每倾力相助。”
封桦道:“你我等人,都是为了守住这片疆土,自当同心同德。”
凌鹤问:“听闻近来风声不少,九堰城中如何?”
封桦道:“倒是抓到了两次要潜入细作,他们倒是狂妄的很。”
凌鹤问:“审问的结果如何?”
“夙凉前国师的余孽尚存,现在的国师已被夙凉王所操控,夙凉王用那些残存势力培植起来自己的势力,倒是几次挑衅。”封桦道:“你们要行事小心,这夙凉王比起前国师,有过之无不及,不是简单的人物。”
能杀光兄弟,如今还囚禁了生母王太后,这个夙凉王比起前国师,的确不好对付。
凌鹤道:“已有所部署,我们会小心行事。”
封桦道:“你们行事倒是惯会羊入虎口,跟你师父如出一辙。”
凌鹤道:“要是跟师父比,我们可就不算什么了。”
这崔侍卫是让封桦都退避三舍的人物,比狠的话,断断是比不过崔侍卫。
他的枪法和他的杀剑是势均力敌,但是为人处事是大相径庭。相识三十多年,封桦少年时就见他一身戾气,后来一身杀气,当时不明白为什么他为何不顾一切,就算经历几次烙刑,也不惜要杀掉自己想要杀掉的人。
“你师父近来可有消息?”封桦问。
凌鹤道:“半年在江南一带出没过,如今好像跟随师祖在游历,或许他也放下了一些陈年恩怨。”
封桦摇头道:“要你师父放下可太难了。”
其实凌鹤、叶暖、石章与亦杨几个当徒弟的,根本都不知道崔侍卫以前到底经历过什么,崔侍卫也从来不提过去的事。
当然他们几个也不是不好奇,但是知道崔侍卫当年之事的,基本都被他杀光了,剩下就是庆熙帝与封桦知道的最多,自然又是没办法从他们口中问出什么。
凌鹤道:“我们几个当徒弟的,只愿师父还活着便好。”
封桦道:“你师父也是运气好的,能有你们徒弟,想想我自己的儿子和徒弟们,我就气不打一处来。”
这一点封桦是真的羡慕崔侍卫和庆熙帝,都是年少就混迹在一起的人,凭什么庆熙帝能生出元澂这样的儿子,凭什么崔侍卫能有四个这么好的徒弟?
他两个儿子和四个徒弟,教导二十年没有一个出息的,这枪法都怕后继无人。
特别是每次看到叶暖,就感叹人和人之间天赋,有人十八岁就能练成杀剑,问鼎宗师境。有的人吧,几招枪法能练十年,还停留在玄品境界。
凌鹤道:“大将军也不必气馁,细心教导必有所成。”
封桦道:“像纪榕贺当年留下一双儿女,他的儿子哪有机会受他教导,如今也都凭着自己当了大理寺少卿,教导也抵不过天赋。”
这话好像也有点道理,凌鹤细想所谓烂泥扶不上墙,自身若是不行,只靠着外力堆砌也未必能成。
毕竟盛京城里多少世家弟子,自从就有名师教导,当父母如何不是托举着?
最好的夫子,最好的私塾,有的还被塞进国子监。可是大多依旧荫蒙家世庇佑得一官半职,本身却脑袋空空如也,无所作为。
凌鹤道:“但大将军,无所作为也比狂妄自大,败絮其中的好。”
多少权贵世家子弟,碌碌无为倒是也罢了,可惜还没有自知之明,有一种自己所得到的都是凭借自己本事的错觉。
自己以为自己很了不起,那就特别可怕。出身让他们高人一等,享尽了荣华富贵所带来的特权,毫无理由的自负与自大,让他们以为世界围着自己转,便视百姓如蝼蚁而随意践踏。
凌鹤他们见到太多草菅人命的世家权贵子弟,他们心中没有信仰,又恃强凌弱。
这一点封桦如何不知呢,也怕自己教导无方:“只要能用心守护这片疆土,他们能力弱些无妨,心中明白自己想做什么,能走正道,我便放心了。”
听到这话让荀熙心中颇有感悟,从小到大都在军营之中,所受熏陶便是家国天下。
对于父亲的教导,以及荀家祖祖辈辈所传承的信念,荀熙对大夏的每一片疆土都充满了热爱。
这便是他心中最高的信仰,支持着他站在沙场上,让他无畏风雨。
荀熙道:“人间正道,应当要守护。”
封桦看着他们就想起自己少年时,也是如此意气风发,对家国对热爱是炽热纯粹的。
“有你们几个后生,对天下而言是好事。”封桦道:“只是路途难行,要守护信仰并非易事。”
太多也是少年时心中有梦,有热血,但是终究败于现实而磨平了棱角,变得圆滑的同时也失去了自己的初心。
在名利场都变成老奸巨猾的狼狈之后,发现自己是面目全非,但也没有任何勇气再回首过去的自己,只能让自己沉沦在名利欲望里。
封桦看到太多那样的同僚,曾经也有太多同伴一步步偏离正道。
荀熙道:“正是因为艰难,才更有意义。能做到非一般能做到的事情,才更像个真正的男人。”
凌鹤对此表示赞同:“大丈夫理应顶天立地,坚信自己所要走的路。”
封桦感慨道:“少年气概,本应如此!”
此番与凌鹤、封桦的对话,让荀熙吃了定心丸一般,让自己的信仰更加坚定。
意识到自己并非一个人独行,这对荀熙而言是备受鼓舞。
往往人做出选择的时候,都是怕这一条路只有自己一个人走,怕自己是错的,怕自己会后悔。
为什么有些邪教特别能聚拢人心?那就是利用了人心需要认同感,对他们说你没错,错的是这个世道,错的是你的父母没有照顾好你。给予人认同感,给他们一种能成为他们家人与靠山的假象,一点点侵蚀他们的意志。
对自己人生不坚定的人而言,特别容易被蛊惑。
无论是封桦还是荀熙、凌鹤,都是遇上了庆熙帝与元澂这样知人善用的君主,被安放在适合他们位置上,也愿成就他们。
忠诚良将能遇见伯乐,是三生有幸的事。
要不然遇上昏君与一个腐败的朝廷,他们想要自保都是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