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看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第173章 李善长的劝谏

“不仅关乎改革的顺利推进,更是维系着朝廷的稳定与发展。”

“武将那边,如今对改革多有抵触,你要拿捏好分寸,稳住他们的情绪。”

“他们手握兵权,他们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局势走向。”

“你要让他们感受到朝廷的诚意,又不能让他们觉得朝廷软弱可欺,这中间的尺度,需要你用心去把握。”

“商贾派遣与供销社的建立,同样不容忽视。”

“商贾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往山西、湖广等地派遣合适人选,不仅能推动煤炭产业、粮食销售等事务,更能借他们之手,将朝廷的经济布局落到实处。”

“供销社的建立,直接关系到民生福祉,平价粮食的供应,能让百姓感受到朝廷的关怀,稳住民心。”

“这背后,是对市场秩序的规范,对经济流通的把控,你得时刻盯紧,从人员选派、物资调配到经营管理,每个环节都不容有失。”

“任何一个环节出了差错,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影响整个改革大局。”

“一切顺利的话,大明方能稳步前行,你肩上的担子可不轻呐。”

朱标郑重回应道,“父皇放心,儿臣定当全力以赴。”

“儿臣会谨慎应对武将,精心安排商贾与供销社事宜,每日都会向父皇汇报进展。”

“遇到问题,儿臣也会及时向父皇请教,绝不让父皇失望。”

随后父子二人又就一些细节问题探讨了许久,朱标才带着资料离开。

……

三日后,巍峨庄严的奉天殿内,文武百官身着华丽朝服,按照品级整齐排列。

朱元璋高坐龙椅之上,缓缓扫视一圈后,清了清嗓子,开口道。

“众爱卿,咱深思熟虑,决定派燕王朱棣前往湖广巡视一番。”

“此去,朱棣需监督地方官员,确保政令畅通,吏治清明。”

“深入民间,了解国情民意,知晓百姓疾苦。”

“同时,展示我皇家威严,让百姓感沐皇恩。”

官员们纷纷低头思索,都只当这是一次寻常的巡视安排,旨在整饬地方,彰显皇威。

众人交头接耳,小声议论,不时点头,对皇帝的决策表示赞同。

然而,刑部尚书开济却如遭雷击,原本镇定的面容瞬间失色。

他微微低下头,额头上悄然冒出细密的汗珠,极力保持着表面的镇定。

开济心里清楚,湖广之地暗流涌动,远非朝堂众人想象的那般平静。

他在心中暗自盘算,自己派去湖广的亲信,按照行程推算,大约两天前才刚抵达。

湖广距离南京路途遥远,信息传递不便,快马加鞭也需最少七日,他坚信皇帝此时不可能知晓湖广发生的真实情况。

但此刻皇帝突然派朱棣前往湖广巡视,难道是察觉到了什么蛛丝马迹?一种不祥的预感在他心头蔓延开来,令他坐立不安。

“难道陛下察觉到了什么?可这怎么可能?”

开济的内心犹如惊涛骇浪,越想越害怕,握着笏板的手不自觉地微微颤抖。

他强装镇定,脸上挤出一丝僵硬的笑容,目光却在朝堂上飘忽不定,生怕引起他人的注意。

眼神不时扫过周围的官员,警惕着是否有人察觉到了他的异样。

此时,朱棣已出列领命,“儿臣遵旨!定不辜负父皇嘱托,将湖广之事办妥。”

朱元璋微微点头,眼中满是期许,“棣儿,此去责任重大,切不可掉以轻心。”

“湖广之地,关系着国家的稳定与发展,你要仔细观察,认真处理,不可有丝毫懈怠。”

朱棣拱手行礼,随后退下朝堂。

而开济站在原地,心乱如麻。

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各种可怕的后果,深知朱棣此去湖广,自己在湖广的布局极有可能面临曝光的风险。

那些见不得光的交易、暗中的勾结,一旦被朱棣发现,自己必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他在心中默默祈祷,嘴唇微微颤抖,希望自己的计划不要这么快败露,可又隐隐有种不祥的预感,觉得自己即将陷入一场难以逃脱的危机之中。

他的内心充满了矛盾与挣扎,既希望一切平安无事,又害怕真相被揭开的那一刻。

随着朝会的结束,官员们陆续退朝,开济满心忧虑地离开了奉天殿。

而李善长未像旁人那般脚步匆匆离开。

他眉头紧锁,站在殿外的汉白玉台阶旁,神色凝重,陷入了沉思。

近些时日,家中就如同一锅被搅乱的沸水,始终不得安宁。

李善长本人,作为朝中元老,思想颇为保守,他坚决反对改革。

在他看来,如今天下初定,历经战乱的百姓们生活困苦,国家的根基尚不稳定,百废待兴,当务之急应是让百姓休养生息,恢复国力。

而贸然推行改革,必然会触动各方利益,引发社会动荡,只会徒增变数,不利于国家的稳定与发展。

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他的四个儿子,却因之前被太子朱标召去学习,接触到了新的思想和理念,思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

原本对父亲言听计从的他们,如今竟一致坚定地支持改革。

这突如其来的变化,让李善长深感意外与无奈,父子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加深,争吵愈发频繁。

尤其是昨晚,气氛更是剑拔弩张。

李祺,作为李善长看重的长子,竟提出要与朱棣一同前往湖广巡视。

让李善长心中满是担忧,一方面,他害怕儿子此去会卷入复杂的局势中。

另一方面,他从政治大局出发,认为湖广之行,若改革派势力借此进一步推动新政,无疑会给本就脆弱的局势带来更大冲击。

他担心改革会破坏现有的平衡,引发更多的矛盾和冲突,让国家陷入混乱。

思虑再三,李善长意识到此事关乎重大,不能再坐视不管。

他决定放下心中的顾虑,前往乾清宫面见朱元璋。

他作为臣子,有责任向皇帝坦诚进谏,将自己的担忧和想法如实告知。

于是,李善长整理了一下朝服,深吸一口气,迈着略显沉重的步伐朝着乾清宫走去。

来到乾清宫外,李善长向值守的太监说明来意。

太监入内通报后,很快便出来请他进去。

李善长踏入殿内,见朱元璋正坐在会议桌前审阅奏章。

他上前几步,身姿略显佝偻,却依旧恭敬地行了大礼,声音中带着一丝恳切。

“陛下,老臣李善长有要事启奏。”

朱元璋抬起头来,原本专注于奏章的目光落在李善长身上,脸上立刻露出笑容,起身快步上前扶起李善长。

“善长啊,来,过来坐咱跟前,有何要事但说无妨。”

他的语气亲切随和,说着,指了指身旁的椅子。

李善长谢过恩,缓缓坐下,神色诚恳,目光坚定地说道,“陛下,如今天下刚刚安稳,百姓亟需休养生息。”

“这连年的战乱,让百姓们流离失所,苦不堪言,如今好不容易盼来太平,正是恢复元气的时候。”

“老臣以为,此时推行各类改革,恐非良策。”

“改革必然触动各方利益,稍有不慎,便会引发动荡,破坏来之不易的太平局面。”

“这其中的利害关系,还望陛下三思。”

李善长微微一顿,抬眼谨慎地看了看朱元璋的神色,见皇帝并未露出不悦,心中稍安,遂继续说道。

“陛下您看,昔日秦始皇一统六国后,废除分封制,行郡县制,这举措不可谓不新。”

他微微摇头,语气中带着一丝惋惜。

“但此举触动了原六国贵族的利益根基,除了秦国本土,其他地方的民众与旧贵族对秦的统治认同感极低,这也成了秦二世而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秦之强盛,横扫六国,可制度改革不当,瞬间崩塌,实在令人警醒。”

“还有那王莽,建立新朝后,急切地推行改制。”

“他的改革看似美好,可不仅未能解决社会积弊,反而进一步激化矛盾,搅乱了经济秩序,最终使得新朝在各方反对声中走向灭亡,改革也以失败告终。”

“如今我大明虽与秦汉新朝不同,但改革之事,仍需谨慎对待,切不可重蹈覆辙啊。”

李善长边说边摇头,神情愈发激动,脸上的皱纹因焦急而愈发明显。

“更有北宋的王安石变法,其出发点本是为了富国强兵,扭转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可变法过程中,由于触动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这些权贵联合起来极力反对,最终变法难以推行,王安石数次被罢相,变法也只能以失败收场。”

“王安石一片赤诚之心,想要挽救北宋于危难,却因改革阻力重重而抱憾终身,实在令人唏嘘。”

李善长双手微微颤抖,拱手道,“如今我大明,历经战乱,百废待兴,百姓渴望安宁,官员期望稳定。”

“此时推行改革,一旦引发各方抵触,局面恐难以收拾,还望陛下三思而后行。”

“改革虽有其益处,但若是不顾及当下国情和各方利益,操之过急,很可能会适得其反啊。”

“可见改革一事,在民间亦会引起诸多分歧。”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无奈与担忧,说着就起身行跪拜大礼,额头触地,久久未起,仿佛在用这种方式表达自己对局势的深切忧虑,和对皇帝的恳切劝谏。

朱元璋靠在椅背上,静静地听完李善长的话,看着跪伏在地的李善长,若有所思地起身,在房间里不断踱步。

他的脑海中浮现出后世对李善长的诸多评价,那些文字记载仿佛一帧帧画面在眼前闪过。

自至正十三年李善长追随自己以来,这人的性情他再熟悉不过,说李善长谋反,在他看来几乎是不可能之事,可这人对权力的看重却是不争的事实。

或许,他今日的劝谏,除了对局势的担忧,也有担心改革会影响到自己既得利益的成分吧。

但不可否认,他所列举的这些历史事例,确实值得自己深思。

忆起往昔,朱元璋的眼神中不禁流露出一丝感慨。

李善长早期追随自己时,那是何等的尽心尽力,在大封功臣时,更是夸赞是自己的萧何。

在筹集粮草的艰难时期,战火纷飞,局势动荡,粮草的供应成为了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在他的努力下,大军从未因粮草短缺而陷入困境,为前线的胜利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稳定后方时,李善长同样展现出了卓越的才能和智慧。

在他的治理下,后方地区百姓得以安心生产,社会秩序井然,为前线作战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制定典章制度时,李善长更是殚精竭虑。

他的努力为大明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使得国家的治理有了明确的规范和准则。

这些功绩,一桩桩、一件件,都彰显着李善长的才能与忠诚,绝不能仅仅用看重权力来简单解释,其中更多的是对自己事业的忠诚以及对国家建设的责任感。

朱元璋深知,李善长或许有着自己复杂的政治理想。

同时,李善长深受家族观念的影响,在他的意识里,维护自己的权力地位,便是保障家族荣耀和利益的根本所在。

他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家族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让家族的荣耀得以延续。

如此看来,很难将他的行为单纯地归结为对权力的盲目追逐。

想到此处,朱元璋的脚步顿了顿,目光变得深邃而凝重。

他又想起了历史上那个最终被自己下令诛杀的李善长。

那时的自己,之所以痛下杀手,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打散淮西集团那庞大的势力。

淮西集团在朝中盘根错节,势力庞大,有李善长这样的领头羊在,他们抱团取暖,权力逐渐膨胀,已然对皇权构成了威胁。

而一旦没了这领头羊,淮西集团便如同一盘散沙,难以再对朝廷的统治造成实质性的冲击。

朱元璋缓缓转过身,把李善长慢慢扶起,目光中多了几分复杂的情绪,有理解,有思索,也有帝王特有的审视。

博看读书推荐阅读:明末:乱世崛起大唐极品帝婿明末:大周太祖五代梦二周目阿斗,开局给刘备念出师表古玉穿越公子崛起盘点历史:开局十大农民起义家父是康熙烽烟起之龙啸天下无敌从我是特种兵开始挽清:同治盛世始皇帝荒年卖身成赘婿,我有空间肉满仓大宋最狠暴君被废太子之位,反手灭了父皇的国穿越异世:乞丐变首富慕容世家之燕国传奇孤岛的崛起:穿越中世纪猎国!诗词无双,这个乞丐是诗仙大秦:开局祖龙先祖太孙收手吧,您登基一月灭了九国说好的纨绔,怎么就人中龙凤了!北明不南渡这位诗仙要退婚大明:都是皇帝了,谁还当木匠穿越,科举逆袭养媳妇穿越古代:开局召唤玄甲铁骑大明未央带着系统来大宋三国:我刘阿斗真不是曹操的种啊护花大国士带着全面战争开始征服三国之刘辩再造大汉江户旅人大唐:兕子是谁?系小公举吖!开局老婆送上门,从卖肾宝开始发家致富魏武世子之偷香窃玉戏说西域36国大明中兴全凭杀杀杀抢抢抢崇祯聊天群契约娇妻:王爷的宠妃大唐:我摆烂后,武则天慌了!浪子列国历险记吕布有扇穿越门超次元战争游戏师娘,我不想努力了我从替身成为皇帝模拟中辅佐女帝,但模拟是真的交手
博看读书搜藏榜:七十年代那场战争春秋发明家三国第一狠人大明群英传歃血绝对荣誉出生后就被内定为皇后如何帮助女主在异世界建立势力?西楚霸王:开局进宫假太监三国之献帝兴汉大隋:我,杨广,又苟又稳帝国联盟大唐房二人生苦乐多:王朝中兴看我了银河武装:带颗卫星到大明生子当如孙仲谋我在古代逃荒人在三国也修真精灵降临!陛下,这叫宝可梦!一天拯救大明,我自己也没底贤王传大宋说书人魂穿大唐公主收割机大宋祖王爷三国纵横之凉州辞开局结交孙坚,截胡传国玉玺没想到吧我是重生的穿越三国,匡扶汉室!穿越乱世,我开创了盛世王朝大宋第一太子朱门华章录人在大唐本想低调三国之极品富二代终极潜伏蒸汽大汉:家兄霍去病特种兵之万界军火商郭嘉乱世枭雄之胡子将军秦有锐士极品妖孽兵王染谷君的异常三国之召唤梁山好汉科举,这个书生会武功大唐:我摆烂后,武则天慌了!湛湛露斯卿镇国二公子王爷乱来:亲亲小痞妃向秦始皇送上大学生盛世第一妾冷王追爱,神医王妃有点坏
博看读书最新小说:凤凰交错,逆命妖妃寒门布衣,我从打猎到黄袍加身大秦:开局暴揍胡亥,攮死赵高互穿才知道有人图谋我武松的嫂嫂汉水东流我,最牛毒士,群臣骂我太无耻大明:我在永乐当灾星庶民崛起俄罗斯风云录大唐:请陛下称太子!三国马通之是兄弟就来砍我国舅凶猛镇北小卒:开局满级霸王枪边荒枭龙皇朝才百万兵,六皇子他私兵千万水浒:灌口李二郎传大唐:渭水之盟后我决定自立为王无双世子:开局大嫂提剑杀上青楼!完颜阿骨打传神话三国:刘备谋主,火烧洛阳乱世饥荒:我打猎娇养妻女弃子无双:我助女帝一统天下我去明末救义士开局捡媳妇:从布衣杀到九五之尊投诚大清失败,转身工业化纨绔世子觉醒大秦,我在天宗修仙的日子大唐储君请摄政王赴死娇妻逼我纳妾:女帝上门求负责假太监:从攻略太后开始让你修长城,你反手灭了匈奴?大梁逍遥王爷洪武笑谈:智渊闹大明仙秦:祖龙觉醒让我戍边极北?那朕只好南下了开局送老婆:从打猎开始发家致富明风再起从大唐山峰飞跃而下送我母亲妹妹去和亲?我直接怒刚群臣!短视频:考进长安?不如杀进长安刚到大明,天幕直播就来了我家诊所通东宫,朱标:嬴麻了人在古代,开局用半斤肉换美娇妻父皇赐婚,悔婚后我横扫天下兵起大渡河,石达开再建天国饥荒年:开局小米换老婆嘻哈史诗看古今军统财神爷大明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