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的家庭关系等方面,在这几次见面中,学长已经介绍的差不多了
工作和性格也都相当拿的出手。
要是发展顺利,结婚对象应该就是这个人了。
都在一个县城里住着,两人见面越来越频繁,没几回就叫李怀远和于秀芝发现了。
“丹丹,今天中午和你一起去国营饭店吃饭的那个小伙子是谁,你们什么关系?”
李丹丹就像没听出来李怀远的意思一样,漫不经心的回道:“之前上大学的时候认识的,华清的学长。”
听说李丹丹身边有男人出没,赵金花和李铁柱也好奇问开了。
“他家里都有什么人?”
“他在哪里工作?”
“他性格怎么样?”
……
几位家长一次性问出来一大堆的问题。
李丹丹都被问的没了脾气,想回房间都回不去,坐在小板凳上回答完了他们的问题才被放走。
学长名叫魏信安,在几位家长知道了这个人的存在之后,还偷摸去看过人,并且通过各种渠道打听了魏信安。
发现都和李丹丹了解到的差不多之后,几位老人算是放下了心。
李丹丹两人交往了小半年之后,魏信安表白了,两人正式开始处对象。
又过了小半年,见了双方家长,两人正式结婚。
见了婆婆李丹丹才知道,魏信安在京都的时候,对她就有这方面的意思,只不过看李丹丹一直没有处对象的打算,他也就没提,一直当普通朋友相处。
直到知道李丹丹毕业后要回老家工作,他也赶紧走关系,把自己的工作调动了过来。
婆家也是本省的,只不过是另外一个市,两边离的也不远,想见面还是很方便的。
婚后,两人的生活相当稳定,婆家在县里给买了一个院子,李丹丹他们婚后就住在这里。
三年自然灾害过去之后,李丹丹顺利怀孕生娃,婆婆把工作让给了小姑子,包袱款款的过来照顾孩子。
虽然生活上有些磕绊,但总体上还都能接受,只是刚开始,生活习惯上的不同有过几次摩擦。
之后大家都调整好了之后,婆媳关系也越来越融洽。
工作上,在那动荡的十年特殊时期到来之前,李丹丹经历了两次工作调动。
一次是成为了局长秘书。
这是因为单位平时实在没什么事,她就在单位写稿,然后投递到报社去,赚些零花钱。
上了几次报纸后,引起了局长的注意。
局长看中她的写作能力,刚到财政局没多久,就被调到局长手下做了秘书,专职给他写稿。
做了三年局长秘书之后,局长调走了,新来的局长有自己的班子。
李丹丹又被调去做办公室主任。
这个职位也挺香,特殊时期,李丹丹一点都不想离开这个小县城。
工作之余,这几年也没忘了和大学老师和同学的联系。
在那场运动刚出现苗头的时候,李丹丹就给大学时的老师去了信。
信里大概意思就是:城里要是有什么变故,可以来盘水村,她会好好照顾。
最后只有一位老师过来了,不过没去盘水村,而是直接办理了退休,在新平县落了户。
其它老师当时都觉得事情应该没有那么严重,不会到那个地步。
可等来等去,到最后根本就没有机会再脱离那个旋涡了。
很多有关系的老师都在想办法。
一位老师走了关系,直接被下放到盘水村。
虽然还是得住牛棚,活也不能不干,但是大队长和李铁柱知道是李丹丹曾经的老师,对她也颇有照顾。
老师家的孩子也到村里做了知青,不管怎么样,有亲人在身边,娘俩相互扶持,又有李丹丹这边的帮助,日子总算过的不会太难。
特殊的十年终于过去了,李丹丹开始动用关系调动工作。
先是进入市财政局,一步一步得到领导的赏识和信任。
终于得到历练的机会。
这时候,李丹丹才正式开始她的政治生涯。
她被调往隔壁市做镇长。
其实这个时期上面的政策很明朗,就是要发展经济,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在南方小范围的刮起来了。
李丹丹到任后,走访了自己管辖下的各个村子后,因地制宜的制定了一系列计划。
她搞的是种植养殖一条龙,把家禽家畜养起来,然后直接联系市里的各个大厂,让大厂过来收购。
那时候的各大厂还没到后期下岗潮的时候,福利好得很,有肉是真不愁卖。
养殖所产生的粪便留够自己肥地的,剩下的全部卖给周边几个镇。
化肥虽然已经成为肥料主力,但是这个时间段,化肥的生产力还是跟不上,农家肥就又能给村民们带来一笔收入。
村民们自己留下的那些肥料,全部投入到自己的大棚里面去。
冬天时,李丹丹他们镇上的蔬菜简直供不应求。
每天天还没亮,过来拉菜的车,就已经在镇里弄的批发点排好了队。
村民们一辆辆满载蔬菜的牛车拉过来,换成一沓沓钞票带回村,脸上的笑容都快咧到耳朵根了。
对李丹丹的感激更是不用说。
老农民不怕干活,就怕一年到头都在地里忙活,到最后也赚不回来个温饱。
女镇长虽然看着娇弱,但真是能干正事啊。
这么些年,都没想过咱们种的菜能这么些人抢着要,价钱还都给的高高的。
他们这普普通通的小镇,现在在市里都有名号。
买菜都得问问是不是华阳镇的。
李丹丹在镇里干了三年,就被调到县里,成了主抓经济的副县长。
还是老办法,先全县走访。
之前那个镇子的好处就是交通方便,不然新鲜蔬菜想卖出去都难。
现在一整个县的经济发展抓在手里,所面临的问题就不只是给他们找到发财的门道,就能解决了
很多地方,首先就得给他们修路。
之后就是能养殖的养殖,能种植的种植,最好形成规模。
李丹丹把整个县办成种植养殖基地。
像那些田地不好的村子,这回全都养殖蘑菇木耳。
李丹丹找大学老师帮忙,介绍了几个农业大学的老师和学生作为指导,手把手的教村民怎么养好蘑菇木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