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海把这个事情跟孙小欠讲完,欠哥立马跑去打听消息。
要不说欠哥一天到晚的满哪给人家讲演还是很有群众基础的。
孙小欠带回来更详细的消息,周老师他媳妇儿肯定是进去了,黄晶晶由于破了相,重新被安排去了造纸厂的一个附属企业印刷厂当了一名工人,周老师因为这件事的影响,也不再担任班主任。
但是有一点便宜了周老师,他现在住的房子,是他原来老丈人给他办的,这次老丈人觉得亏欠他,离婚的时候啥都没要,全就给他了。
长海还是没高兴起来,仇是报了,可是把黄晶晶又弄到家跟前啦。
欠哥家这还能消停吗?欠嫂还能睡好觉?不得眼珠子瞪溜圆的看着欠哥呀!
反正也管不了那么多,船到桥头自然直,到时候再说吧。
家里面两对龙凤胎被伺候的奶胖奶胖的,已经能颤颤巍巍走几步路的小瑶瑶也跟他们一起被喂的跟个肉球一样。
小瑶瑶每天不是是扒着抗美吃几口奶,就是扒着白小白吃。长娟已经给她戒了奶。
可是抗美和白小白的奶水太足,这下就便宜了这个小丫头,这个小丫头遗传了他爹李老四的那张嘴,不管吃完谁的奶,都跟人家叫“妈”气的长娟每天看李老四都不顺眼。
过了国庆节,天气逐渐变冷,姜喜军那边还没来信,陈厂长有点着急,倒不是说粮食不够用,能多弄点心里不是有底吗。
终于到了十一月下旬,姜喜军来信,告诉长海可以换货了,而且这次的货是之前的两倍还要多,不为别的,好容易有点机会,姜喜军他老丈人害怕说不定啥时候抓的又严,趁着这个机会多弄点是点。
陈厂长很激动,由于货太多,陈厂长决定单独派一趟车皮过去接货,押运人员由王尚友和大老姜带着二货三人组一起过去。
造纸厂采购完丝绸料子,装上车直接出发,老爷子提前联系的铁路部门,一路上畅通无阻,火车除了加水加煤停靠一会儿基本上都在路上跑,成了专列一样。
到了牙林,姜喜军和他老丈人早就在库房等着,杨书记甚至派了武装保卫在仓库守着。
交接货很顺利,姜喜军和他老丈人很高兴,长海来的时候告诉他,如果在边境我方遇到啥问题,可以直接挂电话找长海,这也是老爷子让长海告诉姜喜军的,因为这些粮食供物资已经引起重视,解决了很大的问题。只不过这种交易拿不到台面上。背地里该给的方便还是要给的,这就跟一张免死金牌一样。
王尚友他们也不敢逗留,姜喜军跟长海约定,等长海有时间带他们进山打狼,今年年景不好,山里的野牲口也下山欺负老百姓,尤其是狼,今年格外的厚。
带着满满五车皮做了伪装的粮食跟物资,又是一路风驰电掣的回了家。
陈厂长很有风格,除了给丝绸厂的成本,造纸厂还按以前的数量留下粮食,剩下的大部分都让给李老爷子支援国家去了。
现在也不用长海操心,李老四带着一帮兄弟轻车熟路的就把二货三人组那份装车拉走了,该给孙小欠和援朝的那份钱或者粮食肉之类的,只要他俩发话,直接就给他俩。
李老四和长海算是合伙人,现在是每个季度分一次账,由于长海弄的这些粮食肉类,还有长海空间里的蔬菜水果这些紧俏货,李老四的生意越做越大,就连外阜都来找他。
每个季度光分给长海的那份就有将近两万多块钱,这还不包括其他票据,稀罕物等等东西。
这次孙小欠和援朝每人分了三千来元,孙小欠不光自己家的粮食和肉类蔬菜管够吃,就连他父母,他哥家里粮食也是满满当当。
在孙主席眼里,孙小欠再也不是以前那个二流子,通过黄晶晶事件孙小欠的处理反应,还有大孙子的加持,孙小欠在他爹眼里地位已经跟他哥平起平坐了,家里有啥事儿也会问一问他的意见。
唯一让人看不惯的还是这货喜欢嘚瑟的毛病,走到哪里不管认识不认识都得跟人家喷一会儿唾沫星子。
二货三人组一回家就发现,黄晶晶已经搬到周老师家里了。
李大妈和钱大妈正好在四合院,两个大妈缝着“大布”两个妈一个做小鞋,一个洗尿戒子。
长海一打听才知道,周老师这个不要脸的玩意儿,刚跟他媳妇儿离婚,第二天就跟黄晶晶扯证登记结婚。
长海他们三人出差第二天黄晶晶就搬过来住了。也没请任何人,哪有那个脸呀。
两个妈看的挺开,各过各的日子呗,只要是不招惹到自己家,爱谁谁,至少比以前那个成天骂街的强吧。每年街道评比他们胡同都因为那么个奇葩玩意儿评不上先进。
长海他们回来的第二天,老爷子接了个电话后就安排车过来接他,说是要出差一趟,谁也不带,谁也别问!
家里人都明白,两个妈急三火四的给老爷子准备了不少吃的用的。
长海找了一趟苏爷,告诉他们下次他们出差苏爷他们就能继续换货了,这是姜喜军替孙叔告诉长海的。
长海无聊,跟着苏永富上了一次船,长海谁都没告诉,上了船才让他同学苏洪去告诉的王尚友。
这个时候这条界江的出海口还在我国这面,往后的几十年由于水电站建设,水流变缓,淤泥在我国这面出海口淤积,逐渐的出海口就偏离到了对岸国家。
苏永富他们村这条船,是一条二十米长的机帆船。也不经常出海,主要是油不太好弄。
平时出海一次捞的海货根本不够油钱,倒不是说海货少,反倒是每次海货都能满仓,主要是这个时候的海货不值钱。
住在海边的老人能明白这个道理,在困难时期,一碗油汪汪的红烧肉跟一盆满膏满黄的大螃蟹,海边人肯定是吃红烧肉。
因为海货没油水,人越吃越瘦,能给人刮的一点油水都不剩。
苏永富他们捞的海货除了人们认为好的以外,大部分都沤成了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