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乌龙,与程处默初见的陌生感顿去,逐渐变得熟悉起来。
三人约好等诗会结束,去长安城里潇洒潇洒。
李勉不想去,被两人一顿pUA,不得不答应。
随后,将门二代一个接一个到达芙蓉池。
李勉身边围了一圈人,随着时间逝去,越来越多。在诗会宣布开始时,已多达十五人。
这十五人,家里长辈最低爵位都是侯爵。
看着这些人,李勉不得不感叹一句,这将门的公子哥真多。
芙蓉池边自此形成了两个界线分明的圈子。
以长孙冲为代表的文臣子弟圈子,和以程处默和李勉为中心的将门子弟圈子。
正当双方泾渭分明,快要起冲突时,楼阁门被打开,四名宫女走了出来,列队在门口两边。
“走,我们进去。”程处默拍了下李勉肩膀,与李德奖拥着他,往阁内走去。
参加诗会的所有人,鱼贯入阁。
阁内一张张小桌,依序排列。
李勉只是男爵,便想找张最后的桌子坐下。
刚要落座,被程处默拉起,推着他走到左边第三张桌子旁,按着肩膀坐下。
“你就坐这里,今天这场诗会,全靠你了。”
说完,程处默走到旁边桌旁坐下。
第一排桌子全空着,不知是谁要来。
文臣子弟看向李勉。
在心里纷纷猜测着,这人是谁。
相互打听,却无一人识得。
能来参加诗会的,无一不是勋贵朝臣子弟,他们以为李勉也是。
这时侧门走出一队宫女,给众人面前摆上水果点心,随之一起送来的,还有文房四宝。
看这架势,不像是诗会,反像是一场考试。
李勉心中微凛,越加觉得今天的这场诗会不简单。
很有可能如自己预测那样,是李二对所有二代们的一场摸底。
正在这时,一名太监从车门走了出来,身后跟着一群衣饰华丽的年轻人。
这群人有大有小,大的与李勉年纪差不多,小的只有七八岁。
见到来人,所有人脸色顿变,起身行礼唱诺:“微臣见过各位殿下。”
竟是李二的皇子们。
李勉心神微动,眼睛盯上走在最前面,年纪与李勉相仿的皇子身上。
这位莫非就是太子李承乾?
“各位无须多礼,请入座。”
说完,这批人分别入座两边第一排座位。
疑似李承乾的男子,跪坐到第一排的一张桌旁。
李勉凑到程处默身边,问道:“处默兄,这位是……”
程处默顺着李勉目光,看了一眼,道:“噤声,那是太子。”
李勉心道果然是李承乾。
那谁是九皇子李治?
李勉目光在几位皇子身上,来回巡视。
无奈实在分不出,哪位是李治。
只好放弃。
来都来了,不如见机行事。
放下心的李勉,拿起点心吃了起来。
还真别说,点心的味道不错。
他吃的这块是绿豆糕。
糕点上面,印着梅花图案,显得很精美。
水果是葡萄干。
李勉吃得津津有味。
大唐食品不像现代,纯绿色纯天然,绿豆糕入口即化,只是有点干。
李勉寻思着,等回去让秋儿姐,去寻些糕点师傅,招入李府,也做出这样的点心,供他当零嘴。
所有人跪坐着,一动不动。
只有李勉,吃得不亦乐乎。
众人见李勉如此,纷纷露出不屑之色。
尤其是文臣子弟,要不是有皇子在,早已奚落起李勉。
李承乾也在看李勉,脸上满满的好奇。
在阁楼后二楼,有一群人正观察着阁内众子弟。
这些人正是来参会的李二,长孙无忌,杜如晦,李靖,房玄龄和魏征。
房玄龄对李勉很好奇,“陛下,那人就是李勉,李一的儿子?”
李二点点头,“是的,就是他。”
得李二确认,重臣们都好奇打量起李勉。
见他吃得欢实,纷纷笑开。
长孙无忌哼了一声,道:“这人好没规矩,别人没动,他却特立独行的吃起点心。”
魏征几人,笑而不语。
房玄龄反驳说:“辅机兄,此言差矣。点心不就是让人吃的,有何不可。”
魏征也道:“赵国公不必为一小辈,如此置气。吃点心而已,何必介怀。”
李靖嘴角轻抿,脸上似笑非笑。
扫一眼长孙无忌,眼角噙着笑意。
如若仔细看,还有一丝担心。
“赵国公,李勉是孙神仙的弟子,如他有何失礼之处,还请不要介怀。”
众人闻声惊讶看向李靖。
孙思邈不论在民间,还是在这些高官们心里,真颇具地位。
一听是孙神仙弟子,顿时对李勉能有如此际遇,感到好奇起来。
长孙无忌神情微凛,原本对李勉的不满,逐渐在消退。
没人敢无视或看轻一代神医孙思邈。
李二不行,他长孙无忌更不行。
“没想到这李勉竟有如此际遇,很有意思的年轻人。”魏征道。
李二望向魏征,调侃地说道:“魏爱卿,朕记得你很少夸人,今天这是怎么了,竟夸起人来了。”
长孙无忌几人笑开。
陛下和魏征两人,一见面就斗嘴,朝堂上斗不过瘾,在外面又斗起来了。
不等魏征还嘴,马大伴在一旁禀告道:“陛下,诗会是不是该开始了?”
李二这才想起,诗会今天还要他来主持,“走吧,去见见我们的后辈们。”
李二当先,长孙无忌几人跟在身后,从后院走出来,来到阁楼前院。
见李二到了,所有人起身,行礼道:“微臣参见陛下(父皇)。”
“起身吧,今天是在外面,朕没那么多规矩。”李二挥挥手,自有人送上考卷。
有宫女将手上的题,送到每个人案头。
一共有四道。
第一题,作一首送别诗。
第二题,如果让你带兵打高丽,如何打。
第三题,礼部缺钱,如何处理。
第四题,如遇灾荒,该如何安民。
李勉看着考题,神情古怪。
这哪是诗会,分明是打着诗会的噱头,行考试之事,也是没谁了。
不对,现在还没开始科举,这是李二在为开科举探路,或者说做试验?
贞观年间开科举了吗?好像是开了,记不清。
不想那些,现在要想着,怎么答题。
第一题简单,送别的诗,古今不下千首,任何一首,都足以交差。
抄哪首呢?
李勉想半天,终于决定用哪首,沾上墨,开始书写。
客中行,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仆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接着回答第二题,第三题,第四题,李勉全部一挥而就。
少顷,四道题便全部答完。
李勉示意一旁宫女,把自己写好的收走呈上去。
这是首份卷子,引来一众人侧目。
文臣子弟那边,明显有人着急了。
不能不急呀,要是一个文臣之家的子弟,在文上输给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无名之辈,而且还像是将门的人,那得多尴尬。
说不定回去后,少不了被一顿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