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虽然语气平静,但了解她的人都知道,这其实是动了真怒的先兆。
比如时常惹怒黛玉的宝玉,见到了这熟悉的语气和神情,顿时情不自禁的缩了缩脖子,又向贾母的怀里躲了躲。
那宫里出来的嬷嬷却像是丝毫没有看出黛玉的情绪,或许是看出来了,却仍然装聋作哑,仍然一脸严肃地道:“这可不合规矩。咱们做下人的,理应时刻跟随在乡君您的身旁,一步也不能离开呀!”
黛玉闻言,蛾眉微蹙,美眸含嗔,轻启朱唇道:“到底你是主子还是我是主子?如此不听使唤的奴才,留着又有何用?我看,倒不如去请皇后娘娘来评评理,难道宫中的规矩,就是让奴才来管束主子不成?”
另一名嬷嬷眼见黛玉动了真怒,心中一紧,赶忙伸手拉住先前那位说话的嬷嬷,并满脸堆笑地打起圆场来:“乡君莫要动怒,您年纪尚小呢,如今正该是尽情享受天伦之乐之时。咱们这些下人在这儿杵着,反倒碍了您的眼。我们这就退下,您尽管同亲人自在说话。”
从宫里出来的嬷嬷和宫女们,互相对视了几眼,这才纷纷行礼告退。
一旁的贾母方才被气得胸口发闷,此时终于稍稍缓过气来。
她望着黛玉,不禁轻轻叹了口气,缓缓道:“玉儿啊,能从宫里出来的人,恐怕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有这几个天天跟在你的身边,你日后多半再也无法如往昔那般自由自在、随心所欲了!”
黛玉微微抿唇一笑,道:“身为主子,又怎会被区区几个奴才给拿捏住?倘若这几人不知好歹、不识抬举,我大可直接前往宫中,恳请皇后娘娘降下旨意,将她们尽数换掉便是。”
话语之中透露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与自信。
贾母听闻此言,又见黛玉一副成竹在胸之态,方才缓缓地点了点头,脸上露出欣慰之色,满意地道:“不错不错,这方是咱们公侯之家的姑娘应有的底气!你心中既有分寸,那便甚好。”
然而,因着刚才那不识趣的嬷嬷的搅扰,使得在场众人原本高昂的兴致瞬间消减了不少。
之后众人也没有再多说些什么,只是围坐在一起,享用了一顿团圆饭,权当是为黛玉庆贺。
饭后众人相互寒暄几句,便纷纷起身,各自返回了自己的住处。
黛玉回到逍遥居之后,便把皇后赏赐的嬷嬷和宫女都唤到了正房。
她面沉似水的坐在榻上,目光平静地扫过在场每一个人。
“今日把诸位叫来,想必大家也心中有数。”
黛玉缓缓开口,声音清脆悦耳,却又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我知道你们皆是宫中颇有体面的老人,如今皇后娘娘将你们赐予我,这是对我的一份恩典。”
黛玉稍作停顿,接着道:“日后只要你们能够忠心耿耿为我办事,我自然不会亏待你们。唯有一点需得明确,无论此前你们在宫中遵循何种规矩,既已踏入这逍遥居,就得守我的规矩。若是有人觉得自己无法做到,不妨直言相告。待到明日,我自会向皇后娘娘禀报,依旧将你们送回宫去,绝不为难。”
话音刚落,人群中一阵骚动,只见那位先前怼天怼地、毫不客气的嬷嬷站了出来。
此嬷嬷姓方,一脸傲气,显然并未将黛玉的话放在心上。
“乡君此言差矣!皇后娘娘派遣我们前来,乃是要悉心教导乡君规矩礼仪。方才奴婢虽言语略有过激之处,但也是一心为乡君着想啊!若乡君执意如此行事,只怕日后会因不懂规矩而坏了名声。届时,可莫怪奴婢未曾提醒。”
说完,方嬷嬷挑衅般地看着黛玉,似乎笃定眼前这位看似柔弱的女子不敢拿她怎样。
方嬷嬷的话,虽然听起来似乎是在为黛玉着想,但其中却暗藏着威胁意味。
倘若黛玉果真下定决心,向皇后禀明前因后果,将其撤换,那后果可能不堪设想。
因为谁也无法预料到这位方嬷嬷回宫后将会如何兴风作浪,想方设法败坏黛玉的名声。
毕竟所有人都知道,从皇宫走出来的教养嬷嬷向来以严守规矩着称,而方嬷嬷更是由皇后亲自精心挑选而出。
若是她才来第一天便被黛玉遣送回宫,且随后又有关于黛玉规矩学得不好的流言蜚语传播开来,想必那些勋贵人家都会对此深信不疑。
如此一来,黛玉的清誉势必会受到极大损害,甚至有可能名声扫地。
这种威胁,对于一般的闺阁小姐而言,兴许能够产生巨大的震慑作用。
可黛玉如今已踏上修仙之路,随着自身实力的不断提升,她对于世间俗人的眼光已然不再那般看重。
现如今的她,手中紧握主神空间这一强大法宝,可谓要钱有钱,要人有人。
只要她自己内心足够坚定,毫不介意这些外界的闲言碎语,无论再多的流言蜚语,也休想再伤及她半分一毫。
她现在继续留在贾府,只是想要凭借自身之力,去帮助那些情同手足的姐妹们,扭转既定的命运。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目的:伺机获取气运反馈。
因此,平日里黛玉的言行举止都尽量低调,避免做出任何惊世骇俗之事。
毕竟,明面上的种种规矩终究还是需要遵守的。
不过,聪明如她,自然也给预留了充足且灵活的空间与尺度,只为能让自己的日子过得更为惬意舒适一些。
比如说逍遥居,一旦关上大门,这里便成了黛玉专属的一方小天地。
在这个小小的世界里,她与一同修炼的兄弟姐妹们,还有贴身伺候的奴仆们,可以不必完全拘泥于世俗陈规旧矩的束缚。
只要这些人与她真心相待,黛玉亦不会介怀以一种更加平等友善的姿态与之相处。
然而,这样的行径倘若被皇后赏赐的嬷嬷和宫女们瞧见,恐怕就会被视为不合时宜之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