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六再次送来家书的时候,就有一封黄氏的。
春暖看了一眼上面的字迹,捏了捏信纸的厚度就感觉很搞笑。
怎么说呢?
当年肖家落难时,老太太就自觉的对三个儿媳说了:要走,她代子写放妻书;不走,为了不牵连无辜自觉与娘家远离。
三人都不愿意走。
这一点让老太太很欣慰。
只是,远离娘家多多少少让她们心里有些恐慌,也曾怀着幻想,希望自己在肖家落魄时娘家能暗中帮扶拉扯一把。
结果事与愿违,三人的娘家,包括老太太的娘家在内,无一例外不是躲得远远的。
估计着恨不能没有生养这个嫁到肖家的闺女。
黄氏一族在京城的名声也挺响的,主要是祖上出过大儒。
正常来说,读书是有风骨的,是只讲究正直是非的,从来不会在意别人的眼光。
而现实却是,黄氏避得比谁都快,从来不曾沾染半点肖氏一族的因果。
如今,这厚厚的信封里又写下了多少的离愁和思念?
她们会有多想黄氏?
那份想念里又有多少真情多少假意,你说讽刺不讽刺?
黄氏看到有自己的家书激动得热泪盈眶。
“多谢二姑娘。”
黄氏与许氏不同之处就是,许氏会叫她一声暖暖,会记得她的好;黄氏喊她二姑娘,多多少少是有些生分在里面的。
“三婶不必客气。”
春暖看黄氏拿着信的激动笑了笑:“三婶有回信时告诉我一声,我这边会帮你交给商行的。”
“好,多谢多谢。”
黄氏进去看家书了,春暖就去做自己的事儿。
有病患来看诊,春暖也是来者不拒。
钱元力来复诊了。
“吃了一个周期的药感觉如何?”
“肖姑娘,你是真的很厉害。”
钱元力最早的时候只是抱着试一试……不对,只是想着接近目标,以方便自己向主子交差的心理来看诊来吃药的。
但是,吃了一个周期的药后他知道自己是小看肖春暖了。
之前的他浑身冰冷,就算夜里盖着厚厚的棉被也没有睡暖和。
他把这一切归结于离开京城后没有暖气没有手笼的原因。
是的,南方与北方的冬真不同。
北方的冬一进屋就可以脱掉厚厚的棉服,整个人身上都是暖洋洋的。
南方的冬进出都能感受到寒风刺骨,衣服裹了又裹,有一点缝隙就能钻进去的感觉。
从出了京城之后,他就感觉到冻人。
夜里更是寒彻骨,手脚冰凉。
谁知道,吃了春暖给开的药后胃口大开,他也能大口吃肉了。
随之而来的好处就是他能感受到自己手脚变暖和了。
夜里睡得很是舒坦。
“就说你的银子花得值不值吧。”
“值,特别的值。”
银子就是挣来花的,更何况他一个人吃饱全家不挨饿,卖拿的钱自然是要用来养命。
之前是不太相信春暖,现在是迷信她了。
“肖姑娘,你说我按你的要求吃药,我就真的没事儿了?死不了了?”
身体各方面的好转自己其实是能感受到的。
比如之前走路急了会喘,现在也喘,但喘得没那么厉害了;以前夜里会咳,现在也咳得不再那么猛了;以前只能吃一点饭菜,现在能怒干两大碗干饭。
是的,以前把自己的吃不好睡不好归结于远离了熟悉的京城的原因。
现在才发现,是身体不好。
“我能做的是治病,你的命掌控在你的手中,或者说要看你有没有和阎王通融退通融。”
春暖笑着说道。
这人从事的差事就是充满了风险和变数的,有没有事儿,会不会死可不是她能决定的。
“我懂了,我肯定会好好惜命的。你再帮我把一个脉,再帮我开开药吧。”
“你不嫌弃药贵了?”
“贵有贵的原因。”钱元力这会儿就特别会安慰自己:“我值得这么贵的。”
春暖乐了。
把脉,问了一些其他的情况。
钱元力神色复杂的看向春暖。
“看我干嘛?”春暖气笑了:“坐在你面前的是大夫,问你就老实回答。”
“没有,早就没有了,我都这么一大把岁数了。再说了,我又没有成亲……”
“等把这一个周期的药吃完再来,我给你开点药调理好,你再娶妻生子完全没问题。”
“不是,肖姑娘,我这身子骨,真的能娶妻生子?”
他年轻的时候当差不慎出了点意外,大夫就说他以后不能娶妻生子了,注定是一个孤家寡人的命。
初时有点遗憾也有点无奈。
后来慢慢的就习惯了,没有就没有吧。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人到知天命之年了,眼前的小姑娘突然间问起这些情况,他神色复杂心思千百转。
“当然能,调理调理就行。”春暖埋头写着药方:“你还年轻,怎么就这么轻易的放弃了呢?”
“小姑娘,如果真能娶妻生子,我一定要重重的酬谢你。”
“那倒不必。”春暖道:“这会儿我只是一个大夫。”
真要谢,那就把你知道的内幕告诉我一些吧。
这话,春暖没有明说。
春暖将钱元力的药开好,又叮嘱了一些注意事项,钱元力正准备走,一个人突然闯了进来大喊:“春暖,春暖,快,快去救命。”
是左大婶。
“左大婶,你别急,先告诉我救谁的命,发生了什么事儿?”
“是我娘家,我娘和我弟弟弟妹他们全都上吐下泻,一家子都病了,现在全都起不来。”
上吐下泻?
“吃了什么吗?”
“我也不清楚,我问他们,他们也说不知道。我只好来求助于你去救命。”
“走吧。”
左大婶的娘家住在隔壁村,她带着春暖几乎是用跑的向娘家奔去。
也得亏春暖平时身体就好,走路快也不在话下,她还跟得上左大婶的脚步。
待春暖她们到时,全村人都围在他家门口。
“快让一让,快让一让,大夫来了。”
有人认出了春暖,都很惊讶。
“肖姑娘不是只会看妇人病吗?这种病能治?”
春暖听了也没在意,人言就是这样的三人成虎,越说越离谱。
说她只会看妇人病,这误会是怎么来的?
“肖姑娘,快帮忙看看吧,你看这……”
左大婶娘家姓胡,胡家一共九口人,这会儿都有气无力的歪在自家的堂屋的椅子上,或在屋里的床上。
一个个面如土色,面前还吐了一滩又一滩的东西。
春暖去给他们一一把脉,又询问吃了什么。
“没吃什么呀,我就是按平常的时候一样煮了些菜凉拌来吃。”
“什么菜?”
“大白萝卜丝。”
“还有吗?”
“应该还有一点,没吃完。”
春暖在左大婶的带领下进了厨房,在昏暗的碗柜里端出来半碗的凉拌大白萝卜丝。
闻了闻,没什么异味儿。
春暖端到院坝外仔细看了看,忍不住皱眉。
“你这里面放了什么?”
“就是姜蒜海椒啊,和平时一样。”
“不对,不一样。”
春暖已经看出来了:“你的姜哪儿来的?”
“是三娃子在后山挖的野姜,这野姜的味道确实不香。”
“还有吗?”
“有,在厨房的小木桌下。”
左大婶立即就去找了出来。
春暖看到后已经确定是什么惹的祸了。
“不用担心,你们吃得并不多,现在就多喝一点水吧,排泻出来就好了。”
什么?
“这不是野姜,这是黄精,黄精生吃容易滑肠腹泻。”春暖道:“你们认错了东西,吃这点亏也算是幸运的了。”
黄精性味甘甜,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的功效,可用于治疗体倦乏力、口干食少、肺虚燥咳、劳嗽咯血、腰膝酸软、须发早白、内热消渴等症,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用,更不能生食。
胡家人是误食,所以才会出现这种上吐下泻的情况。
找到了病因就好办。
真是吓死人了,很多人都说胡家人一定是做了什么坏事遭了报应,菩萨在惩罚他们。
各种传言都有。
结果,春暖一看就发现了问题所在。
左大婶对春暖感激不尽。
不过,春暖对他们说的后山的黄精更感兴趣一些。
一问,说是有一大片。
左大婶带了春暖去看。
果然是自己想的那样。
“这一片山地是谁的?”
春暖想买下来。
“不知道是谁的,应该是无主的。”左大婶道:“如果你要买,我就让我去帮你问问村长。”
“可以。”春暖正好要置办一个庄子作为陪嫁之用。
左大婶带着春暖去找了村长。
“这片山叫胡家山,一直都没有买,主要是山上石头杂树多,种不了庄稼。”村长还是一个老实巴交的老农:“姑娘啊,你买来种地的话,我就劝你不要买,这地儿种的庄稼都没变化,辛苦了一季都没有几粒粮食收成。真要买,去买朝阳山那边的庄子,那里土地出货得很,又向阳又肥沃。”
“那边价格应该也贵吧?”
“贵是贵了些,但是出货啊,能早早的挣回来,买这儿的山,可难会血本无归。”
老村长是起一个好心。
“没事儿,我手上的银子只适合买这种地方。”
春暖坚持要买,村长无奈,只好告诉春暖要去县城办交接手续。
“那明天去可以吗?我让我阿弟去。”
“可以可以,这山,没人买,几十年都是荒地。”
春宁用了二十两买下了一百亩不长庄稼只长杂草的胡家山。
“阿姐,村长说这儿不长庄稼,你看要不我们再把朝阳山也买下来做你的陪嫁。”
“春宁啊,你何时见过我做过亏本的买卖?”
春暖微笑着问。
春宁一愣……是啊,阿姐这么聪明的人,没有无缘无故买一片荒山的道理。
哪怕银子少她也不会白花的。
用阿姐的话说,该花花该省省,一点儿毛病都没有的。
“阿姐,是看中了那山上找药材?”
“山上的药材不多,但有一样却是可以的。”
那就是黄精。
这一片山到处都是黄精,也称作是老虎精。
这种草在古书上是被称作道家仙草的植物,它与人参、灵芝、茯神列为四大仙草,据说吃了它能延年益寿,久服成仙。
春暖去看时,左大婶说那叫老虎姜,她那小侄子以为是老姜给挖回去全家吃了最后中了招。
春暖看到了漫山遍野都是欢喜得很。
说明这地儿适合生长,这是一块宝地。
花二十两银子就能买下这一片山,春暖欣喜得很。
春宁还不知道这其中的药用价值。
一番讲解之后,春宁恍然大悟。
所以,他的阿姐,真的从来不做无用之事,更不会做亏本生意。
“这些黄精洗净经九蒸九曝,代粮可过凶年,回味甘甜又名米铺。”春暖道:“买下这片山后还得找人帮忙看着点。”
以前是无主之山,这些是野物,谁都可以去挖一点。
现在是自己家的了,春暖自然是想要保护起来。
“让左大婶的侄子看守如何?”
那小孩子只有八九岁的样子,倒也是鬼精鬼精的。
“自然可以,经他发点工钱。”
近水楼台先得月,也只有让挨着近的人看守才更方便。
胡三娃都不知道自己因为认错了一样植物让全家人都遭了一次难,又因为这一次难让自己得了一个小小的差事。
差事虽然小,但是肖家说每年给自己二两银子,这可不是小数目了,就算是自己的爹都未必有一年挣二两银子的本事。
“三娃啊,你可得给肖姑娘把这片山守好了,不能让人在这片山上动土乱挖了。”
每当春天来的时候,青黄不接的时候,就有不少的人上山挖野菜。
“姑姑,我知道的,肖姑娘是我们一家的救命恩人,别说她还给我银子,就是不给,我也要给她看好了,不让任何人上山挖东西。”
“这就对了。”左大婶很聪明,她想起了罗家人跟着肖家人把日子过得风生水起的:“三娃,你当这个差你不要小看了,要是干好了,以后就能跟着肖家人当差做事了,每个月都领月银,你也就不愁以后没钱娶媳妇了。”
“姑姑,真的每个月都有领月银吗?”
“有的,当然是有的。”
这一点左大婶没瞎说,她是听罗大婶说的。
罗大婶说肖家有奶娘吴氏带着她女儿在做工,母女俩每个月都有月银,每年可攒下不少的钱财呢。
最近吴氏还负责帮钱元力钱先生做饭煎药,钱先生每个月也给吴氏一两银子的月银,吴氏挣得比一个大男人还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