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五章 私学
第四百一十五章 私学
“……能得夫人垂青,别说女学了,便是办个夫人学,嬷嬷学,婢女学什么的……为夫的也愿意。”
宋依依:……
这人挺好,怎么生了这样一张嘴!
知道逗趣也得掌握个分寸,谢峥神情一敛,语气也变得严肃起来。
“我把姓石的也约在庄子了,做为令主之夫,我觉得有必要在他们面前露露脸。”
宋依依点点头,这事瞒不过她。
没有她点头,石陵可不会同意见面。
自北境回来后,她只见过贾穆一次,将北境之事详细转述,并且叮嘱贾穆配合杜荆和花逸行事。
务必尽全力救济北境百姓。
要想占星楼重振,这次是个良机。贾穆倒是提议让宋依依见一见占星楼众。
他可以把占星楼几位最有资历的长老约到诏煌城。
让他们亲眼见一见宋依依。
也算是占星楼正式认主。不过被宋依依婉拒了。将时间推迟到明年春。
用事实说话可比她费尽唇舌要轻松的多。
到了那时,她的观星占卜之术得到了证实,不需她多说一句,那些人也会奉她为主。
贾穆被说服了。随后大半个月一直在忙着布置,将占星楼众分派到北境,为占星楼在北境复出做准备。
粮食那方面,不仅谢峥在囤。
占星楼也在暗中囤粮,贾穆说南面几个粮仓已囤满。
一旦真有灾情,随时可以调粮北上。
宋依依庄子外建的几个粮仓,也都囤满了粮食。
这些都是谢峥在办,自从两人关系到了明处,谢峥便把这些事情都揽到了身上。
谢峥的意思是宋依依负责发号施令,他负责执行。
一切准备就绪。
可就算准备的再稳妥,宋依依也希望比起前世,北境如果能自救那是最好的。
百姓多活一个就是一份功德。
她已经尽了全力。
不仅亲自走了一趟北境,还把平阳和平遥都做了安排。
希望这一次的灾难不像上一世那般惨烈。
这次谢峥要见的不止石陵,还有贾穆。
今后占星楼的诸事都不必避着谢峥,他们夫妻同心,齐力可断金。
所以这次出城有两件事要办。操办私学和让贾穆等占星楼管事接受谢峥。
宋依依突然觉得压力山大呢。见宋依依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谢峥将她揽进怀里,就是宋依依轻抚他脸的动作,转手就把小姑娘那只细嫩的小手握在了手里。
一边轻轻把玩一边含笑道。
“在想姓贾的会不会刁难我?”
“……他那张嘴可说不过你。”
“夫人这话说的……好像我只会油嘴滑舌似的。你放心,万事有我。”
一句万事有我,仿佛重于千金。明明谢峥也只有二十岁,在别人看来还是个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的年纪。
可他却能用宠溺的语气对她做出承认。
而且他一定会办到。
宋依依轻轻一叹,放松身形靠进谢峥怀里。
“私学,占星楼,你还有差事在身。
北境的事陛下还没处置……阿峥,你会很辛苦的。”
“成家立业,我如今娶了你进门,夙愿已达成。
以后都要为了能同你长相厮守努力了。不过是区区几件小事,有什么辛苦的。
倒是你,白日里各种事情缠身。
还要钻研你那本晦涩的星术。
晚上还要应付我……你更累。”
所以说和谢峥在一起,感动不过瞬息。“你晚上可以不缠着我的……”“那怎么行!我白天那么辛苦,为的便是晚上和你缠缠锦锦到天明……
这可是十分重要的。万不能省力。
不仅不能省力,偶尔还要加个班的。”
宋依依:……
她有什么好感动的!这个大猪蹄子。
到了庄子,先去见宋老太爷。
庄子已经重新收拾了。把以前的小院打通,成了一间间学堂,膳堂和住宿之处。
庄子的牌匾还在。
只是里面又起了一堵墙,这是私学的正门。
牌匾还未挂。
等着宋依依起名字呢。“给咱们的私学起个名字。”
谢峥拥着宋依依站在宽大的门边。
门是木制的,做的栅栏样式。
能一眼看到里面一间间宽敞的学堂。
学舍前还留了一片空地,可以让学累的学生们耍耍拳脚功夫。
互相交流探讨,总之是个一眼看上去就颇用心,而且十分不差钱的样子。
“……你怎么瞒着我大兴土木?”宋依依回宋家待嫁,总共离开庄子不过半月左右。
庄子便大变样了。
这速度还有这建制……全是银子的味道。
“这算什么大兴土木,这只是基本操作罢了。既然要办私学,总不会只办一年两年,我是打算把咱这私学办个百十年的。
以后咱俩老了,便交给咱们的孩子。
也算是份基业了,不算浪费。”谢峥头头是道的解释。
宋依依只静静看着他。
谢峥脸上露出无奈之色。“也不多,只有几万两,真的只花了几万两。”反正九万九千两也是几万两。他又没骗宋依依。
“你还想办个名流青史的私学?”
“不行吗?一个朝代可以绵延数百年,私学怎么就不能呢?
如果私学能办一百年,平分至每年才多少银子?
根本是九牛一毛。”
宋依依又不傻,这些房舍隔上几年就要修缮。
还要请老师,还要有小厮护卫厨子……
不过宋依依也不是个泼人冷水的性子。谢峥做这一切都是为了她,她领情,而且心存感激。
“阿峥,多谢你。”
“我们是夫妻,夫妻间言谢就太生份了。
想好叫什么名字了吗?得起个朗朗上口的,这可要流传百年呢。”
“银子是你出的,所以冠名权归你。你来想……”
谢峥仿佛接到了什么重大的任务般蹙眉苦思。
最后看向宋依依。
“‘一争’可好?一是依依的一,争是谢峥的争。我们两个一起办的私学。就像我们两个的孩子。”
一争,有点奇怪。
不过宋依依念了几遍觉得还挺顺口的。
“会不会太明显了。显得不那么正式。”
人家都要什么王氏族学,张氏族学的。
按理说应该叫宋氏或是谢氏族学。可他们并不想只招收本家子弟,所以才称私学。
一争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