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之后,基本就很少有人会在没有做好万全准备的时候抨击他们的太子殿下了。
但那也是之后发生的事,朱喜月在这之前,是一直很担心小姑娘的生存空间的。
因为她也是女子,在脱离了父母的庇佑之后,她对现实有了更深一步的认知。
即便,轩辕靖当时已经给予了她以及她仅剩的这些亲人庇佑,可那与朱喜月在父母庇佑下的生活还是有很大的区别。
朱喜月担心呀,担心小澜星多了一个母亲之后,被人欺负了都没地方说;又担心小澜星与轩辕靖因为外人渐渐疏远,她会难过……
结果事实证明,她的担心都是没有必要的。
一直到现在,随着年岁的增长,如今的太子殿下在民间也有了不错的名声,可陛下与太子之间的关系,却依旧很好。
过去了这么多年,有无数人想要看这对父女反目,看君王与自己的太子成为仇敌,可到目前为止,他们只看到了君王对唯一太子的信任与看重,而他们想看到的东西却一直没有出现。
这些年,朝中女官数量已经渐渐与男性官员持平,前两年民间还传出朝廷是为了太子而放松了对女性官员的要求云云,有些话说起来还很难听。
但还未等这股声势真正掀起波涛,朝廷就给科举列了一个新规矩——无论是乡试、院试还是会试,乃至殿试,每次结束之后都会在考试地点周边公布考生卷面。
这一举动引起了轩然大波。
但也确实将那隐隐想要挑拨男女对立的声势给压了下去,同时也让不少想着法不责众说了些酸言酸语的学子得了好大的没脸——朝廷确实偏心了一方,但不是女性,而是男性。
成绩是无法骗人的。
到如今为止,真正愿意参与进朝堂之中的女性,多多少少都带着一股破釜沉舟的气势,她们为了这或许只是昙花一现的机会,比那些只会酸言酸语的学子更加拼命!
而男性与女性,在头脑方面,其实并没有什么性别之分。
男人有智多近妖之人,女人也有。
男人有过目不忘之人,女人也有。
难道神童也限定了性别吗?
没有!
这大燕如今最出名的神童,不就是他们的太子殿下吗!
在这种情况下,随着女性科举人数的增多,要不是朝廷看到数据后紧急调整,京城附近的一处考试地区差点全灭——成绩前列的全是女性学子。
朝廷本来就在愁,因为一方太过努力,显得另一方就很……很无用。
但也并不是说男性就没有文采斐然之辈,只是有一大部分人还没有适应如今环境的变化,还将目光放在曾经的同窗身上,并没有将那些女子放在眼里。
很多人都是有惰性的。
有一部分人,在花了五分力就能过关的时候,他就可能开始懒惰起来了。
这世上天才总是少数,懒惰的天才也会失去灵气,更别说那些普通人了。
只一般般聪明的普通人,还不努力,被人超过不是理所当然的事吗?
这可跟性别没什么关系。
从来没有什么性别的人更聪明的事。
有些话,骗骗人也就算了,真相信了,那就是蠢蛋了。
而站在上位者角度,轩辕靖要的是能干事的人才,不是一群以为花点力气靠个功名就可以当官老爷耀武扬威的废物。
如果不是不想让性别之争变得尖锐,轩辕靖都不耐烦管这事——谁考上了就让谁上不就是了?
最后结果公开的时候,不仅民间一些学子觉得羞臊,朝中的一些男性官员也觉得面上无光,好些个因为性别歧视而对同僚正锋相对的人,那段时间都老实极了。
明面上是朝廷偏心那些不如女性的男性官员。
但实际上,是轩辕靖与轩辕澜星对如今尚且力量不足的女性官员全体的保护——或许十年、二十年之后,就算女性成绩碾压了男性,朝廷也不用为了平衡而调整录取人数了吧。
况且,无论是轩辕靖还是轩辕澜星,本质上并不是想走极端化,轩辕靖是为了轩辕澜星,而轩辕澜星是为了所有人。
一味的给任何一方倾斜资源都不是明智之举,这就好像一个家庭里,当大家长的因为更心疼老二,就把什么好东西全都留给了老二,把老大贬到了泥里,这难道是一件好事?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有这样的家长,家庭是一定和睦不起来的。
就算暴力压制,老大只要不是个泥捏的,心里就肯定会生出怨气。
要么是对家长,要么是对老二,甚至一个不好遇到反社会人格了,直接针对全社会。
轩辕澜星是想给被压制的女性一个机会,不是要摧毁她们。
况且,澜星如今是拥有辅助插件的人,当时发生的事,要说没在她与轩辕靖的意料之中,系统是不信的。
而如今,事情也一如父女俩当初预想的那样——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送家中女孩去读书,相信即便儿子不行,女儿也是能给他们光耀门楣的。
这种结果,还是那些说酸话的人自己求来的。
要不是他们自己胡乱编排,朝廷也不会为了民意,就让科举变得更透明了不是?
至于这种情况下,隐隐开始冒出的科举舞弊现象也没了踪影。
卷面公开了,是不是你自己平日里的行文风格,有哪些人行文风格隐隐相似,那就算是收买了考官也没用,藏不住。
至于这表面平静下的暗流,就不足以为外人道了。
反正那些糟心事都已经被父女二人解决,这次南巡,轩辕靖与轩辕澜星就是来解决目前他们心目中最大的内患的。
也就是江南一带抱团取暖的势力集团。
他们不老实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而这次的事情,也不过是进一步确认了而已。
这次被澜星带回来的两个小乞丐,也给了轩辕靖直接派兵清缴那些人的理由——两个小乞丐的父母曾经都是朝廷派往江南的官员,半年前因为“意外”去世,家里人在返乡途中也没了。
只留下两个小乞丐,和被他们藏得严严实实的血书。
这下好了,之前只是按律抓人,这次顺着小乞丐们给的证据,轩辕澜星拿着轩辕靖给的兵符,抄近路跑到隔壁岭南道调兵,把那伙人藏的几千精兵一波带走。
那是真精兵啊,武器只比朝廷新改良的那一批差一点,甚至里面还有一些火铳——朝廷对火铳管理相当严格,每一把火铳都进行了编号,即便有损坏也是会进行销毁操作,最大可能避免火铳流入敌方手里。
这里会有火铳,一开始可把澜星都给吓了一跳——难不成是管理火铳的人员出了叛徒?
等解决了这几千精兵,有士兵拿了那火铳送到澜星面前,她才松口气:“粗制滥造,看来不是朝廷那边出了问题。”
刚刚她就看着人拿着火铳了,但好像没什么用场,因为澜星在注意到这一点后直接远程爆破了枪管。
虽然现在看来,就算她不这么做,这些火铳可能也就是个样子货。
火铳可不是做个枪管就能用的啊!
太好了,她老家还是干净的。
她爹爹也能省点事了。
真棒!
搞定了那些人最大的底牌之后,澜星笑眯眯地又与这一批驻守岭南的士兵们聊了几句,询问他们这几年境内百姓生活情况,得到都还不错的结果后,这才带着几位将军回去复命。
如今的岭南道与大燕刚建立的时候有很大差别,这几年多了不少州县,都是周边小国主动内附过来的。
这一批岭南军有从其他地方调过来的,也有原本属于其他小国的士兵,有些士兵语言能力差点,到现在都还没学会一口官话,但他们说的话,澜星都能听懂。
这些士兵们一开始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只知道将军有令,百夫长、千夫长等等直接管理他们的人也确认了有朝廷调令之后,便过来干活了。
他们并不知道澜星的身份,而澜星身穿软甲,模糊了性别,一举一动都十分潇洒利落,除了知情人,众人都以为这是朝廷派来的小将军,并不知道她就是如今大燕最有名的太子殿下。
等澜星与几位将军离开了,之前那个一时兴奋跟澜星搭话的几个岭南土着,才转头问自己队伍里的百夫长那是谁?
百夫长:“是太子殿下。”
众人:“……”
众人:“啊?”
众人:“啊!”
总之,澜星也算是给这些人一个小小的惊喜吧。
而另一边,轩辕靖在确认了所有隐患都清除得差不多之后,将涉及此事的所有人,无论男女老少、白身或官员,全部押入大牢。
江南官场基本上进行了一次大换血,早已做好准备的官员直接上任开始干活,而此前只是被裹挟其中却并未做什么的官员则是暂时关押,等事情查清之后另行决策。
至于那些人之中可能真的无辜不知情的家眷们,则是在确认真的无辜之后,则是没收财产,被前往其他地区。
这下江南是真的震动了。
原本还能随意出门的百姓都老实起来,就算是白日,也不怎么出门了。
好在事情处理的很快,该抄家的抄家,该迁走的迁走,轩辕靖还同意了澜星的想法,让天然亲和度比较高的官员每日去与民间百姓解释情况,加上这次随行官员里还有早几年调回京中的父母官赵大人,百姓们也没惊慌多久就安定下来。
赵廉在江南的风评可是相当不错,不过风评最好的却是他的儿子,赵梁吉。
赵梁吉当初来到江南之后,就十分认真的完成小澜星安排的课业,即便隔着一段距离,也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对京中情况十分关注。
他本来就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又在跟着赵廉来江南之后,在父亲身边近距离观察江南官场,心眼子那是与日俱增。
官场的侵染是很可怕的,而江南的隐患并不是这几年就形成的,而是在更早的时候。
好在赵梁吉父子俩都不是那种一根筋的人,况且他们来此的目的便是如此,父子俩很快就融入了这片官场,获取了他们想要的信息。
而另一边,赵梁吉也从京中传来的消息中,意识到了自己这位小师父想做什么,会做什么,竟然在没有小澜星的指使下,就不动声色地收买、雇佣了一些匠人、织女。
在小澜星自己想起来之前,赵梁吉就已经开始了改良纺织机的工作,也确实得到了成果。
比起官场上的事,赵梁吉这种实打实影响到了民生的举动,才是这对父子俩在江南颇有民心的根本原因。
你跟百姓说官场上他们干了什么,百姓未必听得懂。
但是你跟百姓说,某某官员之子想法子改良了纺织机,降低了布匹价格让更多人能穿得起衣服——
百姓:哇!大好人呀!
江南是富饶,但不等于江南没有穷人了。
在这个生产力不足的时代,穷人的日子是很难的。
衣食住行处处都受限制,吃不饱穿不暖是常态,饥荒年更是可能成为他人的口粮。
朝廷管的话,他们都要看运气能不能撑过去。
朝廷不管,那就更可怕了,每一天都是在向着阎王爷前进。
陛下跟太子殿下一直在想办法给粮食增产,所以淳朴的老百姓就愿意把他们举得高高的,无论旁人怎么妖言惑众,他们都不信。
同理,赵廉与赵梁吉也是一样的。
人如果不穿衣,除非真的一点廉耻都不要,不然是肯定没脸见人的!
更何况,冬日里衣服就是他们御寒的手段呀!
这是必需品!
有这个前提,赵梁吉这一家在江南名望颇高,有他们出面,百姓们在短暂的慌乱过后,自然愿意相信他们说的话。
这并不是说他们不信他们的陛下了,实在是轩辕靖到底是个皇帝,距离百姓还是太远了。
百姓们又不能近距离与他接触,无法沟通,即便是相信陛下的英明,心中也是会担心的。
而江南的事情解决之后,在离开江南时,轩辕靖也留下了一道指令——令江南官府在江南进行招商,利用江南便利,建造纺织厂。
这件事本来早就该做了,只是因为种种原因,拖到了如今。
之后的南巡,轩辕靖是在“游山玩水”,轩辕澜星则是走到哪就打流寇、清土匪、解放奴隶……
呃,潮州旁边有个小岛国,澜星说这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原的,顺手给收复了。
众臣:太子殿下历史学的比我们精,她这么说一定是对的!
————————————————————————
澜星:内患搞定,我可以出门浪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