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二十二日,旷工十一天的泰昌皇帝朱常洛再次召集早朝。
虽然午门在卯时(凌晨5点)开启,但参加早朝的官员必须在午夜起床,穿越半个京城,在寅时(凌晨3点)抵达午门候朝。
午门开启后,百官按照官品高低依次进入,过金水桥在广场整队。
从候朝到散朝,官员必须时刻注意仪容,别说咳嗽、吐痰,就连没吃早饭脚步虚浮,都会被纠仪官记录下来,等候参劾。
由于神宗多年不上朝,官员们习以为常,泰昌即位后,文武百官骤然上朝竟不知所措。
当时,还是“泰昌皇帝”的朱常洛对此极为不满,当即传谕内阁要求立即整顿:“朕今早御门,见各官随从多执洒金大扇......朝仪严肃,岂容亵慢!传示大小九卿科道等官,以后凡遇临朝,俱要十分谨慎。如仍肆行违禁者,纠仪官指名参来重处!”
所以当八月十一日朱常洛被抬到皇极门躺着听政时(清顺治二年皇极门改名为太和门,这一叫法延续至今),礼科给事中史孟麟对他的谏言也算是以彼之矛攻彼之盾了。
“皇极门不是到了吗,怎么还在走啊?”内阁首辅方从哲询问带路的太监。
“方阁老,是这样。皇爷吩咐,从今天开始,上朝就不再皇极门而在乾清门了。”太监回答道。
“乾清宫,那是寝宫啊?这成何体统。”太监并没有压低声音,所以隔得很远的御史左光斗也听见了。
“哼!”太监阴阳怪气地说道:“只是让你去乾清门,又没让你进乾清宫,聒噪什么。就你个芝麻绿豆大的官,想进皇爷还不一定让你进去呢。”
“哈......哈哈哈!”不知道哪个人起了头。大半数官员突然笑了起来。
从这一笑一默间能很清楚地看出两派的势力对比。东林党单党人数最多并以言官为主,但齐、楚、浙及其他小党加起来的人数却多于东林党。
“肃静,成何体统!”再怎么说方从哲也是百官之首,就算再看不惯东林党,也不能让内臣看了外臣的笑话。
半刻钟后,百官趋进乾清门。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方从哲领头,对皇帝行五拜三叩大礼。
“众卿平身。”
“谢万岁!”
这一幕看得朱常洛五味杂陈。
“太子”朱常洛在父皇的重压下熬了三十多年,只一夜风流就将这来不易的无上宝座让给了另一个人......希望他不是死了,而是代替了我,虽然研究员的工作也不轻松,但少了亡国之危的千钧重担,多了会真正爱他的父母双亲也是极好的......
官员行礼完毕后,鸿胪寺卿唱:“奏事”。
实际上,每次上朝,奏什么事、奏哪几件事、哪些衙门的官员需要进殿奏事或是陛辞,都是提前定好的。像杨涟那种擅自跳出来,一口气把户部、工部、兵部、先皇内帑、皇帝内帑拖在一起批判的行为是有很大风险的。
如果换个脾气稍微差点的皇帝,再遇上哪个人参他一本,就算不进去也得丢官。不过话说回来,对明代的言官来说,丢官入狱不见得是坏事。
当某位官员奏完一件事,皇帝当场就会有简单的批复。这是因为上奏的事情早就提前挑选好了,内阁票拟和司礼监批红的流程也走完了。皇帝只是重复一遍他的意见。除个别还有争议的问题外,这个意见通常是“照准”。
如果奏疏及皇帝的决定涉及某个具体的办事衙门,那相应的衙门主管就会回答,“某某衙门知道”或是“某某衙门领命”。
比如八月十一日,吏部尚书的周嘉谟递上来的人事任免名单,其实已经得到了“泰昌皇帝”的同意。如果前晚他没有“连幸数人”,而是精神矍铄地来上朝,走完最后一道过场式的程序。那么齐、楚、浙三党将一败涂地。
但历史上的“泰昌皇帝”一病不起,不仅没来参加十一日的朝会,反而紧接着就是“红丸案”、“移宫案”,直到一个月后泰昌皇帝龙驭上宾,年仅十四岁的天启皇帝登基,东林党人才又拿出名单并得到新帝的首肯。
今天的朝会上,吏部尚书周嘉谟被安排到了礼部尚书兼东阁殿大学士沈?,及刑部尚书协理京营戎政黄克瓒的后面,这让东林党非常不安。
不过有另外一件事让他们心里感到些许安慰——被指与刘一燝勾结的司礼监秉笔太监兼御药房掌事崔文升,正与内廷第一红人司礼监秉笔太监兼提督东厂王安,一右一左地分站在皇帝两侧。
这是一个非常微妙的政治信号。
“咳咳!”礼部尚书兼东阁殿大学士沈?咳了两声,然后从方从哲身后走出来,行至御前跪奏道。
“郑贵妃,以于理不合为由,上表提请圣上收回大行皇帝封后遗诏。望圣上恩准。”郑贵妃上的表奏是找人代笔的,引经据典地将杨涟说的那两条扩写得洋洋洒洒、情真意切,但总结起来就这点儿意思。
“准奏。”朱常洛微微点头。
沈?奏毕,起身退回原来的位置。紧接着刑部尚书协理京营戎政黄克瓒出列跪奏。
“‘给事中吴亮嗣劾左都督郑养性案’,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已拣选本部官员如奏。望圣上恩准,并遣司礼监太监协办此案。”三法司官员的名单就摆在朱常洛的案前。
“准奏。”朱常洛看了一眼。不愧是无党的黄克瓒,审案官员的里既有东林党又有浙党、楚党,还有黄克瓒自己。
黄克瓒很清楚,所谓的“给事中吴亮嗣劾左都督郑养性案”,只是“贵妃移宫案”的延伸。贵妃既然服软,这件事就该到此为止,不要再扩大了。再搞出一个“泰昌党争”只会让“萨尔浒战役”后一蹶不振的辽东局势雪上加霜。
齐楚浙、东林党这两派不在意皇帝对熊廷弼的恩赏,但颇晓兵事,并一度出任兵部尚书的黄克瓒对此很敏感。他判断,新君目前最关注的事情定是辽东兵事!
如果他没猜错,无论郑养性死不死,都会被抄家,而抄出来的钱将全部投到前线去。他的依据是:十一日,圣上下旨停修皇极殿。
“崔文升去御药房总管职,仍留司礼监秉笔,并参审‘郑养性案’。”朱常洛言毕,廷下一片哗然。
三句话,三个意思。
崔文升去御药房总管职可以说是皇帝的家事。这件事拿到廷上公开说,意味着皇帝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承认了自己的过错。杨涟大概率不会死了。
仍留司礼监秉笔。说明崔文升并未因“勾结外臣”一事遭到皇帝的厌弃,同时刘一燝及东林党顺利过关。
参审“郑养性案”。则表明郑贵妃曾经的内侍太监彻底与旧主划清界限,以后不要再用这件事情来攻击崔文升了。
“奴婢谨遵圣意。”崔文升长出一口气。
能做陛下的狗,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