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
大学重招大学生
就这样能学成的人也不多,门规又不许随意显露功夫,因此,十三势在中国武术界名气不大,知道的人也不多。
我说:“怪不得,您观察我很长时间才收我学功夫,原来,这是祖传的方法。”
冷啸天对我笑了笑继续讲下去。
初二的数理化的课程走入正轨,教室次序也开始正常,学生不能迟到、早退、旷课了。教师也开始进行系统化教学。
吾也不能在课堂上练习大周天,大周天只能早晚练习两次。
6月,按照上级的要求,父亲回到原工作岗位上。父亲的工作越来越忙,母亲也是早出晚归,有时候干脆就不回家住。
吾只好带着妹妹一起生活。在这期间,吾学会做饭,除早上、中午吃食堂外,晚饭都是吾做的。晚上睡觉时,父亲一般都回不来,兄妹俩自己铺床睡觉。
吾忙于练功总是不理妹妹,她只好在外面找朋友。因为,她心性开朗、心胸开阔,所以不久交了很多朋友。
随后,母亲也回到原工作岗位上,工作忙碌许多。她每天早出晚归,只有周末才能见到我们兄妹。
时间过得飞快,上了一段时间文化课就放暑假了。
放假期间,吾沉溺在苦练十三势之中,大师兄看到吾的飞速进步,感到再教下去有些困难,他也就将吾转给师父教了。
在和师父推手时,吾搭手就感觉到了师父的松、软、绵、沉的双臂以及无形的棚劲。吾无论如何运劲,总是如触到一团棉花没有着力点,师父一动却无法化去只能被弹出。
吾一下子就体会出其他人与师父的巨大差距,这让冷啸天深刻认识到,自身功力的差距。
吾开始同其他师兄推手和交流,冷啸天体验到与大师兄不同的劲力和风格。此后,吾重点加强听力的训练,循序渐进地领会发放之劲;其听力和内劲也在同师兄的相互推手中不断提高。
练功中,吾同五师兄的推手,互有胜负;同四师兄的推手,胜少负多;同三师兄的推手,没有胜过。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相处,吾对5班的每个同学的脾气秉性相互都了解,有些人敦厚,有些人油滑,有人爱打小报告。
5班同学都知道吾会武功也不敢轻易惹吾。吾对所有人一视同仁,除非某人向老师说吾的坏话,被吾知道,吾会远离他不再来往。
练功中,吾有一些进步,吾同五师兄的推手,胜多负少;同四师兄的推手,互有胜负;同三师兄的推手,胜少负多;同二师兄的推手,没有胜过。
6月,中共中央批准在京城大学、华清大学进行试点,招收工农兵大学生。
附中接到推荐工农兵上大学的任务,附中内只有树村帮的初中学生符合条件,其他初中学生学习再好也没有资格。
因此5班有6名树村帮的初中学生被附中推荐去上大学,有3名被京城大学西语系入取,一个学西班牙语、一个学阿拉伯语、一个学英语。邹洪涛进入京大中文系成为工农兵大学生。
说实话他们的学习成绩在5班属于中下水平,如果以学习成绩作标准推荐上大学,这4人一个也不能被入选。
后来听同学说,学阿拉伯语的那位大学生学了半学期就学不下去自己申请退学了,另外2人完成学业后由国家分配到外贸部门工作。邹洪涛毕业就不知去向。
这事让吾感受到,命运是一种个人能力之外的巨大作用力。命运来临之时,只有命运选择人,人不可能对抗命运。
古话已有表述,“命里有时终需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吾继续练功,不断地增长着自己的功力。同四师兄的推手,胜多负少;吾同三师兄的推手,互有胜负;同二师兄的推手,胜少负多。
上大学的学生走了以后,初中的班级进行大调整,各班学生们整体拆散重新编班。
新班里,原有5班的学生只有5位,好在吾和刘鸿生仍然在一个班,2人的友谊更加巩固。
新班的同学之间又要重新交往,重新认识。学习还是很紧张,吾在学习上仍然不吃力,吾还是积极地帮助同学。
1969年,立秋来到,树叶泛黄,大地铺满秋色。
初二的同学上了一段时间文化课后,学校开始组织军训活动,向解放军学习。
学生们满怀崇敬到达京城西郊一个解放军兵营,女同学住进一座营房,男同学住进另一座营房。
他们按照军营的规定,早6:30起床,然后分组进行队列训练,晚9点熄灯睡觉。这种集中在一起过集体生活的环境,学生是第一次遇到。
同学们兴奋异常,有时直到晚上10点,男女生宿舍叽叽喳喳的说话声都不会停止,直到值班军人敲玻璃,大伙才鸦雀无声,不敢说话。
4天就这样毫无意外地过去,军训圆满完成。
学生们准备乘车回学校,由于拉他们的车是地方的车不能进军营,上车地点只能选在军营之外。接学生的车没有来时,学生们三五成群、三三两两地在军营外闲逛。
这时他们身旁出现一帮大院子弟,他们是军营旁边部队大院内的军人子弟,前来看热闹。
刘鸿生同学,1.7米的个子,是个高度近视眼。他觉得戴眼镜像个知识分子,可是他是工人的孩子不是知识分子,他就不爱带眼镜了。
不带眼镜的刘鸿生,总是眯着眼看东西,斜眼瞄人。那个时期眯眼斜视某人就是藐视他很不礼貌,一般想打架的人这样看对方几次就会打起来。
刘鸿生用近视眼斜视这帮大院子弟后引起了误会,以为他在挑衅,这群人围了上来要打刘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