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参观自家庙宇
抬眼望去,只见三开间的正殿覆着青瓦坡顶,檐角悬着几只铜铃,风过时发出细碎的叮当声。
廊柱是未经雕琢的原木,树皮纹路清晰可见,柱间垂着藤蔓编织的帘子,阳光透过叶隙在青砖地上洒出斑驳光影。
筱老爹摩挲着柱身上的榫卯接口,";你瞧这雀替雕的南瓜纹,手艺真不错。";
小玥儿踮脚张望,发现正殿两侧各有一排厢房。
青砖铺就的地面嵌着七颗鹅卵石,拼成北斗七星的形状,石缝里还长着几簇狗尾草。
";快看功德碑!";筱妈妈突然指着左侧的青石板。
三尊一人高的石碑立在竹篱笆围成的小花园里,碑文用隶书写就:";筱氏恩贤阁记——恩公于京都设幼儿园,启蒙童蒙......";碑前有百姓能送来的鲜花。
来到主殿,蜡像栩栩如生:筱欢颜执卷而坐,衣角沾着墨迹;小玥儿趴在石桌上画小鸡啄米图,鼻尖还蹭着墨点;筱老爹的茶盏里浮着半片茶叶;筱妈妈正在补衣裳,针脚细密如发丝。
蜡像旁摆着陶土香炉,青烟袅袅中飘着茉莉花香,正是小玥儿最爱的味道。
小玥儿蹦蹦跳跳地说道:“嘿哟,你瞧瞧这工部尚书胡大人,可真是上了心啦!
瞅瞅这给咱们建的庙宇,甚是温馨!”
筱老爹也笑眯眯地点着头,乐呵呵地说:“没错没错!当时我就跟他讲,可别折腾老百姓,搞那些奢华的玩意儿。你看现在,这装修啊,就跟我心里想的一模一样,太合我心意咯!”
筱欢颜笑着刚要答话,忽闻殿外传来脚步声。
七八个身着粗布麻衣的百姓捧着供品鱼贯而入。
为首的老汉颤巍巍跪倒在蒲团上,声音带着哭腔:";恩公啊,小民的孙子能识字读书,全靠您建的学堂......";
“是啊,是啊,多亏恩公实行多项善举,让咱们朝廷需要大量征收人才或者有手艺的人,陛下广开科举,不仅实行那三年一次的科考,而是增加了多次的考入朝廷的机会,让咱们这普通老百姓啊,也能用一门手艺赚得一份体面的工工作。”
一个老妇人感恩的说道。
说着,她从背那包袱里拿出了几双粗布做的鞋子,上面可以看出他精心的设绣了一些花纹,摆到供桌前,只听她说,“民妇没有什么贵重的礼物,能拿得出这几双鞋呀,就摆在这供桌前给恩公们祈福,愿恩公一家步步高升,这一生顺风又顺水。”
说着跪在地下,冲着雕蜡像磕了几个头。
三个扎羊角辫的小丫头捧着野莓闯进来,为首的那个把最大颗的果子放在蜡像旁:";恩公喜欢吃甜的,我娘亲说要把野莓晒成果脯。”
说完跪在蒲团上,“感谢恩公提升当今女子地位,让我们这些女娃娃也有了读书和出人头地的机会,最大的果子给恩公吃,我一定会努力哒!”
看着百姓们一幕幕感恩的场景,筱家几人心里泛起阵阵暖流。
虽然来到盛元国这几年一直马不停蹄地忙碌,但此刻看着功德碑上的斑驳刻痕,看着供品架上的粗陶碗盏,他们知道这些付出都化作了人间烟火里的温暖。
";咱们该走了。";筱欢颜轻轻握住父母的手,指尖触到父亲掌心的薄茧,那是教工匠改良农具时磨出的。
安安精灵发动时,庙宇檐角的铜铃又响了。
筱欢颜从后视镜里望去,只见几个孩童追着车跑了几步,举着新折的柳枝朝他们挥舞。
";下一站,京城。";筱老爹望着前路轻声说。
回到京城路过幼儿园时,筱欢颜将安安精灵车收回。
四人倚着铁艺栏杆,看操场上二十几个穿鹅黄罩衫的孩童正追着彩球跑。
一个小姑娘摔了一跤,却咯咯笑着爬起来,手里仍攥着半朵蒲公英。
孩子们在操场上嬉笑玩闹,清脆爽朗的笑声不断传来,任谁都能看出,这些孩子正浸在幸福之中。
如今,幼儿园已扩展到六个班级,规模较之前大了许多。
幼儿园门房大爷端着铜茶壶出来倒水,瞧见栅栏外的身影,放下茶壶小跑着进了传达室。
再出来时,怀里抱着个盒子,里面整整齐齐码着桂花糕:";给恩公捎的零嘴!";
考虑到在京城开车多有不便,他们决定步行前往下一处目的地。
筱欢颜兴致勃勃,向身旁的小老爹提议道:“老爹,咱们去看看小学如何?小学建成之后,我还没怎么去过呢。”
筱老爹欣然应允:“好啊。”
筱欢颜望着眼前气派的府邸,不禁惊叹:“哦,这就是咱们新建的小学吗?”
只见府邸门前高悬着一块牌匾,上书“皇家第一小学”几个大字,笔锋刚劲有力,正是轩辕澈的亲笔提名 。
筱老爹点头确认:“正是。”
筱欢颜又打量了一番,感慨道:“看着很大呀。”
筱老爹微笑着解释:“你还不知道吧,这座皇家第一小学的府邸,原是之前被陛下处罚的冯柏年和林铭轩二人的府邸。
陛下命工部将两座府邸打通,拆掉中间的院墙,这才变得如此宽敞。
此前一直闲置着,如今用来做小学,倒是正合适。”
几人走进小学,穿过垂花门,朗朗书声混着墨香扑面而来。
筱欢颜透过窗户往里瞧,只见学生们正全神贯注地听夫子讲课,认真做着习题。
筱欢颜轻声说:“我们帮着建了幼儿园和小学,未来的初中、高中、大学,就由陛下他们自己去发展了。”
筱老爹表示赞同:“是啊,毕竟我们也快到离开的时候了。”
一家人简单参观完小学后,便转身往外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