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生眉目一沉,语气却依然平静:“金花,我一直觉得,干厂子就跟种地一样。土里刨食的老农民能想到化肥是啥?”
“可咱外行不能只盯眼前。多施肥,产量才高。”
“咱如果不敢先走一步,怕这怕那,最后都得死在一条老路上。明白吗?”
他顿了顿,又放缓了语气,“再说了,现在国家提倡‘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咱们这也算响应号召嘛!”
金花满脸凝重,沉默了一会儿,手指轻轻抚摸着账本的封面,仿佛在抚摸着厂子的命脉。
最终,她还是点点头,语气里带着一丝无奈:“行吧,那就往前干。我可警告你,回头真出事,我可躲不上去背锅。”
李东生哈哈一笑,靠在椅背上,半开玩笑地说道:“放心,有锅背,我背着,你管着账就成!再说了,你男人我什么时候让你吃过亏?”
金花白了他一眼,嗔怪道:“就你嘴贫!”
嘴上这么说,心里却涌起一股暖流。
她知道,李东生虽然平时吊儿郎当的,但关键时刻从不含糊,而且总是把最重的担子扛在自己肩上。
“就算是赔了,也是我们俩夫妻一起承担!”
……
夕阳西下,将天边染成一片火红。
厂里的工人们说说笑笑地往村里走,手里都攥着鼓囊囊的工资袋,走路都带风。
李东生和王大壮并肩走着,身后跟着一辆晃晃悠悠的牛车,车上坐着金花和春花
牛车“咯吱咯吱”地响着。
王大壮一路上都扭扭捏捏,几次想开口,又咽了回去。
李东生瞥了他一眼,心里跟明镜似的:这家伙肯定是有事,而且八成跟孩子有关。
果不其然,牛车走到村口那棵老槐树下,王大壮终于憋不住了,挠了挠头,瓮声瓮气地说:“东生啊,那个……我有点事想问问你。”
“憋半天了,有屁快放!”李东生笑骂道。
王大壮涨红了脸,“就是……安安那事。”
“四个院了,春花啥都自己干,我就抱抱,我怕……我怕我笨手笨脚的,再把娃弄疼了。”
他说着,偷偷瞄了眼坐在牛车上的李春花,见她没注意这边,才压低声音继续说,“我心里也……也怪别扭的,你说,这娃……”
李东生叹了口气,拍了拍他的肩膀,“大壮啊,你这是钻牛角尖了!孩子是你们俩的,你当爹的,咋能跟自己娃生分呢?春花心思细,你粗枝大叶的,正好互补。你多帮着点,春花也能轻松些。”
他顿了顿,想起明天要去镇上给妙妙报名,灵机一动,“这样,明天我带妙妙去镇上报名,你也跟着去,咱给安安买点玩具。”
“与其你跟春花绕弯子,不如直接跟孩子沟通,孩子的笑,就是最好的粘合剂,懂吗?”
王大壮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眼神里闪过一丝希望。
第二天清晨,李东生早早起床,金花也已经收拾妥当,准备去厂里。
“今天厂里就交给你了,我跟大壮去镇上。”
李东生一边系扣子,一边对金花说道。
“去吧去吧,家里我看着。”金花笑了笑,又叮嘱道,“路上小心点,现在自行车多了,别跟人撞了。”
妙妙一听要去镇上,高兴得跳了起来,“耶!我可以读书咯!”
李东生笑着亲了妙妙一口,“我们妙妙真棒!以后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争取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建设咱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
这是这个年代最常见的口号,李东生虽然觉得有些老套,但还是忍不住说了一句。
到了镇上,李东生带着户口本、粮油关系证明等各种材料去了镇居委会报名,王大壮则一头扎进了熙熙攘攘的集市。
他也不知道该给孩子买啥,看到摊子上卖的用布和棉花缝制的简易娃娃、拨浪鼓,一股脑全买了下来。
李东生这边却遇到了麻烦。
明明材料齐全,钱也带够了,就是不让报名。
“同志,你这情况比较特殊,需要街道办主任审批。”
负责报名的大妈面无表情地把材料推了回来。
“特殊?哪里特殊了?”李东生一头雾水。
“你闺女还没到入学年龄,现在国家提倡‘晚入学’,说是能减轻孩子负担,提高教育质量。你非要现在送来,当然得特殊处理。”
大妈不耐烦地解释道。
李东生心里暗骂,这大妈怕不是属茅坑里的石头的,又臭又硬。
六十年代初期,国家虽然提倡“晚入学”,但政策远没后世那么严苛,妙妙只差几个月,怎么就特殊了?
旁边一个精瘦的中年男人凑过来,压低声音对李东生说:“这位同志,我跟你说,这大妈就这毛病,不见兔子不撒鹰。”
说着,他从兜里掏出两包“大前门”,塞到大妈手里,“我家娃也报名,麻烦您给看看。”
大妈立马换了副笑脸,那速度,比翻书都快,“哟,您这孩子长得真精神,一看就是块读书的料!材料给我,我这就给办!”
李东生恍然大悟,感情是这么回事!
人情世故比什么都重要。
他从兜里掏出五块钱,悄悄塞到大妈手里。
这五块钱,在当时可不是小数目,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半个月的工资了。
大妈不动声色地把钱揣进兜里,脸上堆满了笑容,“哎呀,我说你怎么这么眼熟呢!原来是庆溪村的!你闺女肯定也差不了!材料给我吧,我这就给办!”
李东生心里哭笑不得,这变脸变得也太快了,刚才还一脸冷漠,现在就跟见了亲闺女似的。
他把材料递过去,心里盘算着,这五块钱虽然肉疼,但为了妙妙的未来,值了。
手续办完,大妈又开始“关心”起李东生来,“我说同志,这孩子从村里到镇上上学,一来一回挺远的,路上不安全啊!现在自行车多了,万一撞着碰着……”
李东生心里明白,这大妈又开始“暗示”了。
他笑着说:“大妈,您说得对,所以我打算在镇上买套房子,这样我女儿上学也方便。”
大妈一听,眼睛都亮了,“哎呀,你早说啊!我娘家侄子在房管所工作,你要买房,我可以帮你联系联系!现在镇上的房子可紧俏,一般人想买都买不到!”
李东生连忙道谢,心里却在盘算,这大妈还真是个“活地图”,什么信息都知道。
看来,以后得多跟她走动走动,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用得上。
办完入学手续,李东生去找王大壮。
这家伙正蹲在一个卖糖葫芦的摊子前,手里拿着一个拨浪鼓,看得津津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