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百官列席,今日的议题是如何进一步稳固新政,确保帝国的改革能够持续推进,而非昙花一现。
凤念昭端坐高位,目光扫视众臣,语气平静却不容置疑:“世家势力已削,律法已立,商贸自由,军政整顿,帝国正迈入新秩序。然而,这些改革若无根基,终究会被时间冲刷,回归旧日。”
刑部尚书拱手道:“小姐所言极是,如今律法虽已施行,但仍有部分官员阳奉阴违,地方官员之间仍存私相授受之风。若不进一步加固监察制度,恐怕日后仍会死灰复燃。”
监察院院首点头:“我院近期在各地巡查,发现部分地方官员因对世家依赖已久,仍旧私下与世家联络,试图在新政下谋取私利。”
凤念昭微微皱眉,轻轻叩指桌案:“即日起,设立**‘官员档案馆’**,记录所有地方官员的仕途履历、政绩、考核评价,确保未来任何官员的升迁,都需以其真实政绩为依据,而非家族背景。”
群臣闻言,议论纷纷。
兵部尚书开口道:“小姐,若此举施行,官员仕途将完全由考核决定,而不受举荐影响。虽然可杜绝世家操控,但是否会使地方官员更加谨慎行事,导致政务推进缓慢?”
凤念昭淡淡一笑:“若官员不因考核公正而畏缩,那便说明他们本就无能。真正有才之人,自会凭借能力获得职位,而非依赖裙带关系。”
众臣纷纷拱手:“谨遵小姐之令!”
---
军制改革
朝会结束后,赵宁步入书房,带来了关于军队的最新情报。
“小姐,虽然‘军政枢密院’已成立,军权得到集中,但部分边疆将领仍在试探底线,他们习惯了过去的独立调度,如今对朝廷的直接管控心存不满。”
凤念昭翻阅兵部奏折,淡淡道:“他们如何表现不满?”
赵宁低声道:“部分边军将领推迟军务奏报,故意拖延兵员调度,以试探朝廷反应。”
凤念昭冷冷一笑:“看来,他们仍未认清形势。”
她随即下令:“传令军政枢密院,即日起,所有边军将领的任免,不再由兵部单独决定,而是由枢密院与监察院联合审核。任何人若故意拖延军务,立刻罢免,并查办相关责任人。”
赵宁点头:“小姐,此举可确保边军将领不得随意抗命。”
凤念昭继续道:“此外,设立‘军功评定司’,所有军功需经过严格核实,不得以虚假战功换取升迁。”
赵宁拱手:“是,小姐。”
---
经济调整
与此同时,帝国商贸的开放,使得各地的经济逐渐复苏,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户部尚书禀报:“小姐,随着商贸自由化,各地商贾的竞争加剧,部分商号试图通过低价倾销的方式垄断市场,挤压小商贩生存空间。”
凤念昭微微皱眉:“低价倾销,最终只会让市场失去公平竞争。”
她顿了顿,随即下令:“设立‘公平交易署’,所有商贾不得以不正当竞争手段操控市场,若发现恶意压价行为,立即查办。”
赵宁沉思片刻,道:“小姐,若完全管制,是否会影响商贾的自由经营?”
凤念昭淡然道:“帝国需要市场自由,但自由并非意味着可以任意欺压他人。”
---
南疆事务
数日后,密探带来南疆的最新情报,部分部族首领仍对朝廷的法度保持怀疑,迟迟不愿接受新的赋税制度。
赵宁禀报:“小姐,南疆各部族虽名义上归顺,但他们仍然习惯以部落自治,如今朝廷要求他们缴纳赋税,他们担忧这会削弱自身权力。”
凤念昭淡淡道:“他们担忧的不是赋税,而是对帝国的信任。”
她沉思片刻,随即道:“传令南疆总督,邀请各部族首领赴京城,让他们亲眼见证帝国的新秩序,并设立‘南疆事务厅’,由朝廷专门处理与部族相关的政务。”
赵宁拱手:“小姐,此举不仅能稳固南疆,更能让他们真正成为帝国的一部分。”
---
百姓的声音
京城的街头,百姓对新政议论纷纷,随着改革的推进,普通民众的生活逐渐得到改善,商贾、工匠、学子都开始感受到帝国变化的影响。
礼部尚书在朝会上禀报:“小姐,京城及各地百姓对新政多有支持,但他们希望朝廷能进一步降低部分税收,以减轻生活负担。”
凤念昭点头:“国富,方能民强。”
她随即下令:“即日起,降低农税,同时加强水利建设,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以确保赋税减少不会影响国家财政。”
户部尚书拱手:“小姐,此举可大大提升百姓对朝廷的信任。”
---
帝国的方向
赵宁步入书房,轻声说道:“小姐,新政推行已然稳固,世家势力削弱,军队整顿,商贸有序,百姓安居。帝国的方向已然清晰。”
凤念昭翻阅最新的奏折,淡淡道:“传令各地,继续执行新政,不得懈怠。”
赵宁微微颔首,拱手退出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