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现代。
莫问离刷完了赤水战役的视频后,随手按了个大大的赞!
然后刷到了下一个视频!
一条硕大的标题出现在了各个朝代帝王们的眼中!
【若宫中混入伪太监,局势将如何?】
【我们回首历代,有三个伪太监,实是祸乱之源!】
【结果令人咋舌,连太后亦未能幸免!!!】
一时间,这个话题让各朝代的帝王们顿时哑口无言,谁也没有办法提出有力的反驳。
即使是这些久经沙场、权谋纵横的君主,也不得不在此刻感到一阵不安。
这种不安,几乎每一位皇帝在面对这个问题时都会产生,尽管他们不一定会显露出来。
毕竟,一旦发生了类似的事件,必然会引发一系列令人难以预料的连锁反应,最显而易见的就是——“宫中动荡”!
这四个字,简直像是一颗定时炸弹,任何皇帝都不敢轻易触碰。
回顾历史,几乎每一个朝代都有关于宫廷风波的记载,而这些风波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权力斗争的血腥和宫廷内外的动荡!
后宫中的女人数量繁多,堪比天上的星辰,虽然说并非每个帝王都有三千佳丽,但起码也能达到八百余人!
如此庞大的后宫,意味着皇帝身边有着大量的女人,而在这其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思和欲望。
可是,所有这些女人,最终却只有一个皇帝!
皇帝有无数的妃子,侍卫虽多,但除了例行巡逻外,基本上不得踏入后宫,真正接触这些妃子们的,往往只有太监!
太监在宫中的角色一度被认为是安全的,毕竟他们往往是已经失去了生育能力的人,且一般不会成为帝王宠爱的对象!
然而,若这些太监并非真心忠诚,心怀叵测,又或者是假扮太监、暗藏心机,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真太监自然无害,虽然他们或许会心生私欲,但由于生理的原因,他们通常只能把这些念头埋藏在心底,不敢轻易表露出来。
而问题就在于“伪太监”。一旦这些伪太监潜入宫中,假冒成忠诚的宫中人士,局势就会变得异常危险。
因为伪太监能够直接接触到后宫最亲近的女人,甚至有机会影响到皇帝的选择,甚至在背后操控一切,影响到整个宫廷的政治格局。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皇帝在宫中的地位堪比农田里的唯一耕牛,而后宫则像是广袤的田地,庞大而无法完全被耕作!
更重要的是,皇帝也是一个有着个人喜好的男人,在这种情况下,后宫中的每一位妃子、每一个嫔妃,都期盼着能够获得皇帝的宠爱。
而这些宠爱,更多的是由个人的选择和偏好来决定的!
这时,天幕的声音再次传来。
【太监者,古来制度,地位殊特!】
【众多贫贱之家,因生计所迫,净身入宫,求生存之道!】
【然有些人心狠手辣,意欲以宫中之职一搏,冀图得宠,或可掌权!】
【是以宫廷之内,既有忠诚守正者,亦有权谋之士,形形色色,各自为政!】
【然尤为令人惊讶者,莫若伪太监之出现!】
【诚然,后宫妃嫔众多,各自心怀冀望,然有些妃子,常年不蒙宠幸,岁月悠悠间,渐生空虚和不满之情,渐滋心病!】
【此等情形,宫中亦不乏耳闻。妃子虽贵为皇宫之人,然无宠若弃,心中失落,终日郁郁,常有所怨!】
【皇帝是国之栋梁,家族延续之重任肩负,日理万机,政务繁杂,身体渐衰!】
【十帝九力不从心,政务缠身,难以兼顾内宫!】
【妃子虽欲有所作为,然皇帝心力已疲,难以应付众妃之需求!】
【虽心有不满,妃子皆忍辱负重,默默忍受,终不敢有所言表!】
大唐!
李世民听到这些话,顿时无法保持平静。
即便是坐在皇位上,作为一国之君,他的心中依然掀起了波澜。
此刻,他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压得喘不过气来,脸色变得愈加严峻。
他的双眼微微眯起,仿佛要从每一位在场的大臣身上找出那个挑起这一场争议的源头。
“朕可不是那种软弱的帝王!朕不仅是唐王,而且为了大唐打拼多年,常年训练,身体健康得很,肯定不在这九个之列!”
李世民愤愤地开口,声音中充满了不容质疑的威严。
他顿了顿,语气更加强硬,似乎在为自己辩护,亦或是在发泄内心的愤怒:
“九个之列?若是如此,岂不是要让朕承认自己不如人?这岂能忍受!”
他的话语充满力量,每一字都像是从心底迸发出来的怒火。
话音未落,他的脸色依旧铁青,眼神中流露出一丝不容忽视的坚定。
“朕为帝多年,何曾在战场上畏惧过!何曾在风雨中低头过?”
“这份气节,岂是这些言辞能够左右的!”
四周的大臣们纷纷沉默,显然都在屏息聆听,气氛一时凝重到极点。
虽然李世民的言辞充满了权威,但在这场无形的较量中,依旧让每个人都感到一种无法言喻的紧张。
李世民他深深吸了一口气,抑制住心中的怒火!
最终,他扫视了一圈所有在场的大臣,语气稍微缓和,却依然带着无法掩饰的坚定:
“此次之事,朕定要亲自过问,谁敢对大唐的不朽尊严有所质疑,朕定不轻饶!”
大明!
朱棣也不甘示弱,立即开口道:
“朕曾是燕王,驻守北平多年,不仅处理政务,还勤加锻炼,天幕所言,绝对不适用于朕!”
他的声音铿锵有力,带着一股不可忽视的威严。
目光扫视四周,朱棣的话语仿佛一股冷风,直击在场所有人的心头。
话音未落,各路帝王纷纷表态。尽管天幕的言辞看似不含恶意,但其中的侮辱意味却无疑刺痛了不少帝王的内心!
不少皇帝忍不住低下头,脸色愈发尴尬。
尤其是一些年轻的皇帝,他们的年岁尚轻,继位时并未经历过战场的淬炼,也未曾真正感受到过帝王之道的沉重。
大多数时间,他们只能依靠手中的权力与谋臣的辅助来应付朝政,而忽视了身体的锻炼和心性的磨砺。
眼前的朱棣,既有经验又有气势,显然是比他们在气场上占了上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