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廖永明忽然又变得像以前那样热情,徐锦心一下子就又开心了起来,连天空她都觉得更晴朗了。
自从去年8月底回京市去上大学后,徐锦心已经快一年没有见到廖永明了。
这近一年的时间里,尽管两人见不到面,可对徐锦心来说,廖永明却从未离她很远。
因为在这一年里,她几乎天天都要跟别人交流、探讨有关市场营销的话题。
只要一提起这个话题,徐锦心自然而然的就会想到廖永明。
所以对徐锦心来说,廖永明这个人虽然不能天天见,却会被她每天至少想起一次。
正因如此,徐锦心才会更期待与廖永明的再次见面。
她是真的好想好想跟廖永明聊聊,她在京大经济学系学到了什么,她又在广交会上运用到了哪些营销方法。
唯一让徐锦心感觉有点儿意难平的,就是她几乎每个月都会给廖永明写一到两封信,可都快一年的时间过去了,她却连一封回信都没有收到。
徐锦心还真有点儿担心,是不是廖永明不认她这个朋友了。
好在徐锦心还是挺懂事儿的,就算廖永明从来没给她回过信,她也不曾埋怨,更没有一见面就质问、指责。
而且此时见到廖永明这么热情的招待她,徐锦心立马扬起灿烂的笑,眼睛都弯成了漂亮的月牙。
“这个烤鱿鱼是我这儿的特色,你尝尝。
怎么样?
好吃吧?”
“嗯嗯嗯,好吃,特别好吃。”
“这叫蒜蓉粉丝烤牡蛎,你尝尝爱不爱吃。
还有这个……”
廖永明先把徐锦心带到了小吃一条街,争取让她能将各种小吃都尝个遍。
结果自打进入了小吃一条街的范围内,徐锦心的小嘴就没闲着过,嘴巴一直被塞的满满的。
然后时不时的从嘴里冒出不太清晰的两个字“好吃”。
都不用逛完整整一条街,才吃了十几样而已,徐锦心就已经快要撑的走不动道了。
好吃,实在是太好吃了!
这里竟然有那么多种小吃,是徐锦心从未吃过的。
不仅如此,徐锦心的眼睛也有点看不过来了。
因为这小吃一条街实在是太热闹了,有那么那么多的年轻人还有带着孩子的中年人,在一家一家的排队买小吃。
这小吃一条街的生意,实在是太红火了。
徐锦心觉得,这样的地方不仅充满了烟火气,更是洋溢着蓬勃的生机与活力,让群众原本平凡的日子,也能演绎出热烈与精彩。
这样的地方,实在是太吸引人了!
“真吃饱了?
不是吧,你胃口这么小。
那……你是想歇会儿,还是去逛逛自由市场的摊位?”
“廖永明同志,你今天忙吗?
会不会耽误你的事儿啊?
如果你还有空的话,可以陪我去逛逛自由市场吗?
还有海边,我听我堂哥说你把海边也建的特别特别美。”
既然人家徐锦心都提出希望了,廖永明只要没有特别重要的事儿,那肯定得陪着啊。
结果他这一陪,差不多就陪了一整天。
好在自由市场这儿还有大姐夫赵海平盯着,不然廖永明平时可没有这么多闲工夫。
而且廖永明也发现了,好像不管是哪个年代的女人,都是那么能逛啊!
难怪他上辈子不止一次听过,女人的钱最好赚呢。
看看他的整个自由市场,大多摆摊儿的都是男人。
而大多逛街的,却都是女人。
偶尔见到几个来逛自由市场的男人,要不就是有目的性的来买某几样东西的。
要不就是陪着女人过来逛的。
可再一看女人们,那真是能一家接着一家,不管摊主卖的是啥她们都能不停的逛。
或许买不买东西不重要,逛街本身就是她们最大的乐趣。
徐锦心也是一样,这偌大的自由市场她真的是很认真的在逛,似乎看到什么都那么有兴趣。
廖永明就陪着站在她的侧后身,时常趁着徐锦心不注意,廖永明就偷偷捶捶腿。
以往廖永明每天都要在自由市场巡视至少两圈,可他不知为何却从未感觉像今天这么累的。
他到今天才发现,不管是徐锦心还是周围在逛的其他女人,怎么都会把摊位上几乎所有的东西都得拿起来看一看?
这种逛的方式,真就那么有意思吗?
不过廖永明还真有点误会徐锦心了,虽然她也跟其他女人一样,对整个自由市场卖的东西都充满了好奇。
但她还真不止是单纯的在逛,而是一边逛一边在观察和思考。
徐锦心是越逛就越佩服廖永明。
在她看来,不仅开自由市场的这个点子很好。
而且廖永明也把自由市场经营的很好。
她感觉这里就像是一个小型的广交会,不仅展出的商品很全面,而且不论是整体布局还是规划都是那么的合理。
而且徐锦心很难得有机会,可以一次性的如此近距离的观察,这么多小商贩售卖的过程。
这真的很有意思,这远比课本上的文字以及老师在课堂上枯燥的讲述真实多了。
徐锦心逛着逛着,竟然还从随身背着的双肩背包里掏出本子和笔,开始记录些什么。
“你写什么呢?
要不我带你回办公室去写,那儿有桌子。”
“不用,我就是发现了点儿奇怪的地方,所以想赶紧记下来怕忘了。”
“奇怪的地方?
你发现什么了?”
廖永明环视了一下附近的摊位,没发现有啥奇怪的呀,不是跟往常一样嘛。
“廖永明同志,你看那两个摊位。
那个男同志和那个女同志,他们俩的摊位离的很近,而且卖的是完全一样的布鞋。
可我发现,大多数人都是在那个女同志的摊位上买的。
我认为,一个原因是那位女同志是边现场做鞋边摆摊卖,让顾客看着放心。
另一方面,是这位女同志卖的鞋比旁边那个男同志卖的便宜一两毛钱。
正所谓薄利多销,自然会吸引更多人购买。”
徐锦心分析的头头是道,可廖永明看过去却直接笑了。
看来做生意还真得看天赋。
有些人就是天生适合做生意,即使没学过什么高深的理论,无论什么时候有些人就是能发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