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嘶~”
朱高燧的速度其实很快,在陈羽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几乎就已经来到了跟前,可不曾想被朱棣一脚踢开。
朱棣武将出身,身手自然不弱。
赵王被踢了一个踉跄,此时心中憋屈极了,毕竟人家都已经算是公然刺杀,可父皇还是偏心陈羽。
朱棣眼神冷冽,示意老三一边待着。
旋即他缓缓吐出一口气,紧张的问道:
“陈兄弟难道不知这煤……可有剧毒,如此燃烧……”
陈羽将他们二人的表情尽收眼底,恍然道:
“害,老朱你也不想想,连你都知道煤有毒,以我的聪明才智能不知道?!你放心就是,这煤就像当初粗盐一样,经过我的改造早已脱胎换骨。”
“对此我还为其取了一个新的名字:蜂窝煤!”
没错,陈羽最近这几天捣鼓的东西就是蜂窝煤。
其实制作起来根本谈不上什么难度,只需画好模具按图制作即可。
但唯一的难点就是‘去硫’工艺!
这一过程放在后世有一个专用名词:
洗煤!
烧煤之所以会中毒,罪魁祸首就是煤中蕴含的硫燃烧之后会产生‘硫化物’。
而陈羽在十月份的天气制作蜂窝煤的理由也很简单,毕竟古时候的气候可不比后世。冬天如果没有足够的取暖物品,是真会面临冻死的风险。
要知道永乐时期的树木是战略物资,不能随便砍伐。
为什么树木不允许动?
因为这些树木将来要制作工件、制作船只。
所以到了冬天,民间取暖的用品只能拾取一些散落的柴火,但柴火的数量毕竟有限,一人抢一点柴火也就抢完了。
那没有柴火怎么办?
冬天的时候就只能吃稀粥去暖。操作起来也很简单,稍微生一点火,把这个米粥的温度煮高些,吃了之后只要不拉肚子可以提供热量就行。
陈羽可不想过这样的日子,那就必须未雨绸缪,提前为过冬做好准备。
在这样的情况下,蜂窝煤应运而生!
话落,
朱棣一怔,随即身体轻微的颤抖起来。
相较于柴火,大明可有着数座煤山,而且在燃烧性能上煤也比柴火好用很多。
但因有毒问题,迟迟无法得到应用。
朱棣想到了陈羽用‘化学物品’,可使粗盐变细盐……
今日纪纲汇报上来的消息,陈羽正在打造一个模具,看样子就是蜂窝煤的雏形,只是对于煤在燃烧之前还进行了一系列的步骤。
那岂不是说陈羽也能够做到用‘化学用品’,将有毒的煤变成无毒的蜂窝煤?
陈羽见老朱儿子二人一副愁云惨淡的模样,他轻轻的咳嗽一声,清了清嗓子,笑着开口说道:
“也罢,老朱我就来与你简单讲一讲原理。”
…………
按照陈羽的说法,先将开采回来的煤炭进行人工碾压、粉碎成为颗粒,接着用加入生石灰的水,对煤炭颗粒进行水洗。
就像粗盐当中所进行的化学反应一样,生石灰会和煤炭当中的‘硫’进行‘化学反应’,进而将煤当中‘硫’给去除掉。
去掉硫后,制作蜂窝煤的第一步,也可以说最难的一步便完成了。
最后再将煤和黄泥按照八比二的比例混合。
同时使蜂窝煤更易燃烧,在其中还添加了少量的木炭粉、土硝,随后利用模具不断的压缩。
如此蜂窝煤制作完成!
老朱听后眼睛一亮,尽管他没有听懂,但凭借着对陈羽的信任,仍可以想象到这一项发明有多么的牛逼!
人家陈羽已经实验几天时间,如果毒性没有去掉,今日陈羽也不可能站在自己面前侃侃而谈。
同时这也让老朱心中有些后怕,按照陈羽这么说除去煤中的有毒物质,算的上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情。
那些锦衣卫竟没有汇报问题的严重性。
失职!
看来,等陈羽换府邸之后,还需尽快安排佣人,让陈羽尽可能的远离这些具有危险性的工作。
可下一刻朱棣像是想到了什么似的,豁然抬起头来。
“陈兄弟,如此说来,这煤今后就可以运用到冬日取暖之中?”
朱棣虽是个战争狂人,但并不代表他不关心民生。
大明即将迈入十一月份,寒冬将至。
每每到了这个时期,都会有成百上千的百姓冻死。
这种现象并不单单只存在于大明,而是古时候历朝历代皆如此。
寒冬对百姓而言,就是一道生与死的坎儿。
哪怕朱棣对此焦虑也无计可施,毕竟受限于科技水平的发展,这注定是一个无解的问题。
朱棣清楚的知道煤炭在大明的储备非常丰富,几乎可以说到处都是。
只因煤燃烧后有毒所以需求量不大,开采出来了也多用于冶炼钢铁!
陈羽撇了撇嘴说道:
“老朱,那必须可以啊!冬日的时候你如果想要,尽管到我这里来取就是。”
达官显贵冬日几乎不使用煤炭取暖。
毕竟有钱人不傻,一盆煤炭烧得旺,全家都进火葬场的消息出现后,煤炭在取暖一行的作用就被堵死。
反正这蜂窝煤制造出来也便宜的很,按照自己如今的财力,凭借自己与老朱的关系,供应朱家一个冬天不是问题。
朱棣捋着胡须,沉吟片刻之后开口道:“陈兄弟果然大才,竟可以掌握去除煤炭当中有害物质的办法,并将其制成蜂窝煤……”
“只是不知像这样一个方便实用的蜂窝煤,成本几何?”
朱棣听着陈羽所说制造蜂窝煤的流程,并没有听懂。
但他隐隐感觉此物品一经问世,在冬日所占据市场的火爆程度与精盐有得一拼。
达官显贵必将追捧争抢。
可朱棣认为这样的祥瑞,出世之后受益的人群不能单单只是达官显贵那批。
而应造福黎民百姓!
冬日里的柴火木炭价格昂贵,普通一点的达官显贵烧起来也节省无比。
更不要说黎民百姓,完全就烧不起。
哪怕拾到了柴火,也会用来向富贵人家换取钱财。
所以如果价格太高,对于真正需要蜂窝煤的人群来说,寒冬依旧是他们一个难熬的坎!
陈羽轻轻笑了笑,并没有急着回答,而是反问道:
“老朱,你知道冬日的市面上,一担木炭多少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