徭役一般是由宗族里面的里长分配名额。
里长的权力对于官员来说,就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官。
但对于百姓来说,却是不可触及的存在。
朝堂方面当然考虑到了有人会以此谋私,所以里长每年轮换。
可轮换的选择权常常由地方宗族组织,百姓大多不识字,宗族写什么,百姓一无所知。
在这样的情况下,里长就由宗室把控。
如此,徭役的安排还是在宗族的掌控之中。
这样一来谁给宗室的好处多,自然可以免除徭役。
穷的家庭,就会被安排顶着其他人服徭役。
这样的摊派完全不合理,毕竟人家本来就没钱,放着自家田地不耕种,反而去服那一毛钱都拿不到,还要倒贴钱的徭役。
岂不是穷上加穷。
迫于无奈,只能卖地。
对百姓来说,地没了,就更加生存不下去了。
所以初生的婴儿无论男女,无力抚养,只能选择遗弃。
朱棣沉声道:“下面什么情况,朕不亲自来一趟,还真一直都被蒙在鼓里!”
“江浙一带地区的百姓,为什么缴纳着天下独一档的高赋税?还不是因为江浙地区气候适宜,粮食的亩产天下最高。可哪怕如此,缴纳完每年的赋税之后,对于百姓一家人的温饱来说,还会有盈余。”
“这也是为什么江浙地区有着富甲天下的美誉,但现实情况呢?这里的百姓连孩子都抚养不起。原来富的从来都不是百姓,而是士绅,是宗族,从来都是那一小部分人!这帮吸血虫杂碎,欺上瞒下,所有的罪名却全部让朕来承担,着实……该死!”
江浙地区每年缴纳的赋税占据国库两成税收。
这当然不是朝廷残暴,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
江浙地区土地肥沃,气候湿润,适合农作物生长,是重要的粮食产区,水稻更是一年两熟。
所以哪怕缴纳了如此众多的赋税,百姓温饱足以。
但经过近一个月来的探查才发现,百姓拿出粮食缴纳朝廷赋税是一方面,还有一方面竟然还需缴纳给宗族赋税。
朱棣清楚站在宗族背后的是士绅势力,而这样的情况是他这位皇帝所不能忍受的。
姚广孝朗声道:“自古以来莫不如此,只是陛下此趟行程,看到了隐藏在暗处的东西。老衲要在这里提前恭喜陛下!”
“无非就是反击士绅之前针对朕的舆论攻势,难不成还有其他恭喜的地方?”朱棣疑惑道。
姚广孝正色道:“历朝历代都有一个声调: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而此次事件结束之后,永乐一朝的皇权,将会达到历朝历代的顶峰!”
“自古士大夫阶层独成一派,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朝中聚众分批成不同的小团体,渐渐形成了门阀。门阀有了一定的话语权,可以从皇权那分一杯羹!”
“但是陛下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为什么士大夫可以从皇帝那里分权!”
朱棣低头思索着。
军队?
之所以会出现‘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情况,显然不是军队。
毕竟靖难之战,建文身边那帮文臣,不仅帮不上忙,反而帮倒忙。
对于战场上的贡献,几乎为零!
骨气?
自古以来,文人傲骨,不能折腰!
但这里面幸存者偏差占大多数,完全靠历史上每个朝代出现一两个典型而已。可这样的典型,却在读书人的不断宣传营销下,才让天下人心中有了一股读书人傲骨的印象。
但靖难之后整顿朝堂,江浙地区的一帮文官,有个屁的骨气!
钱财?
朱棣心中再次否认,江浙地区确实有钱,但与整个大明国库相比较,还是小巫见大巫。
朱棣思索半晌,这才沉声道:“文化!”
姚广孝点了点头,随后又摇了摇头:“不全对,应该是通过文化所传播的思想,对百姓产生的影响!”
“士大夫阶层在战乱时期,说法的份量远不及武将。但要放在和平时期,那威力可太大了。”
“士大夫手中掌握着文化,此物在和平时期可将他们想要传播的消息传遍天下,甚至传到偏僻的村庄。要知道有时候就连皇帝的政令,所传播的范围,都不一定有士大夫文化传播的深远。”
“由此可见,在和平时期士大夫手中掌握的文化,比武将的刀剑更加锋利。武将手中的刀剑,再强,一人杀百人就顶了天;可是通过文化可以影响到百姓的思想,抹黑皇帝,最终引发暴乱。”
“皇帝与士大夫从一千多年前就开始进行权力斗争,但皇权却始终都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对抗,最终只能通过让权的方式,来进行合作!”
姚广孝顿了顿,继续说道:“引导舆论压迫皇权,对士大夫来说无往不利。在晋朝衣冠南渡形成门阀之后,士大夫的权力更是达到顶峰!”
“想要破解,饶是老衲使尽浑身解数,也无办法。却没想到从摊丁入亩中看到了希望。”
朱棣双眸一亮,听姚广孝一番言语,他猜测这位老和尚应该是从陈羽所提出的摊丁入亩政策中,悟出来了新的东西。
难不成这一趟行程,还有意外之喜?
姚广孝:“当实施摊丁入亩之后,田地多的反而成为了负担。毕竟徭役要通过田地来进行指派。如此一来,百姓将重新获得土地,当百姓安居乐业,都能吃的饱饭时,会还轻易受外界影响吗?”
“当士大夫文化所传播的思想,无法影响百姓时,他们饶是磨破了嘴皮子,又能在大明掀起多大的浪潮呢?”
“可士大夫失去了掌握天下百姓舆论的手段,对皇权来说,将再也没有威胁。至此陛下将做到皇权达到顶峰的第一位帝王!”
古人都说民间百姓愚昧,随便几句蛊惑民心的言论,就能掀起一场农民起义。
但从来没有考虑过这样的百姓是什么样的百姓。
饿着肚子,饭都吃不饱,随时都有饿死的风险!
横竖都是一死。
当民间传言自己吃不饱饭,是因皇帝残暴时,那还不反?
兔子急了还咬人,更何况是人!
所以百姓其实不可怕,可怕的是吃不饱饭的百姓。
尤其是在华夏这片土地。
百姓大多数都是普通人,如果人人富足,谁放着老婆孩热炕头的日子不过,跑去过脑袋时刻提在裤腰带上的日子?
大明王朝的建立,就是最好的例子。
朱棣眯着眼睛,胸膛微微起伏,一股炽热的豪情在心中激荡。
从士大夫手中收回权柄后,他的皇权将高度集中,程度超越历代帝王!
到那时,他便能汇聚全国之力,实现自己的宏伟抱负,而不是处处受到限制、阻碍。
想到这,朱棣的目光愈发坚定,他坚信,在自己的治理下,一定能够打造出一个超越历朝历代的盛世王朝。
让大明的威名远播四海,永载史册。
用自己的一身业绩,告诉天下人,这个皇位该不该他来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