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坚定了学木工手艺的决心,自此,他的生活便围绕着照顾父亲、操持农活与钻研木工打转。每天,当第一缕曙光划破天际,大山就已在田间忙碌,为农作物除草施肥,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可他从不喊累。待日头稍高,安顿好父亲,他便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匆匆赶去木匠师傅那儿学艺。
小英一如既往地支持着大山,只要一有空闲,她就会来到大山身边,静静地看着他专注学艺的模样。有时候,她会帮着递工具,有时候则默默为大山擦去额头的汗珠。大山在木工方面极具天赋,又肯吃苦钻研,很快就掌握了不少基础技巧。然而,木工这门手艺,要想精进并非易事,复杂的榫卯结构、精准的尺寸把控,都如同一道道难关横在大山面前。
一日,师傅交给大山一个制作小木凳的任务,要求他严格按照尺寸和工艺标准完成。大山不敢有丝毫懈怠,全身心投入其中。可当他满心期待地将成品呈给师傅时,师傅却皱起了眉头。师傅指着木凳的榫卯处,严肃地说:“大山啊,你这里的榫卯做得不够紧实,这样的木凳不结实,用不了多久就会散架。木工手艺,讲究的就是精益求精,容不得半点马虎。”
大山看着自己辛苦制作却不合格的木凳,心中满是失落。他沮丧地坐在一旁,看着地上的木屑,陷入了自我怀疑。小英见状,心疼不已。她走到大山身边,轻声说:“大山,别灰心。师傅不是说了嘛,熟能生巧,这次没做好,咱们就再来一次。你这么聪明又努力,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出让师傅满意的木凳。”
小英的话如同一束光照进了大山心中的阴霾。他抬起头,看着小英充满信任与鼓励的眼神,暗暗发誓一定要做好。接下来的几天,大山反复研究榫卯结构,不断练习,手上磨出了血泡,他也毫不在意。小英始终陪伴在侧,为他加油打气。终于,在多次尝试后,大山成功做出了一个结实又美观的小木凳。师傅看着这个木凳,满意地点点头,笑着说:“大山,好样的!只要保持这股子钻研劲儿,你以后肯定能成个好木匠。”
大山激动地看向小英,眼中闪烁着喜悦的泪花。小英也开心地笑了,那笑容如同春日绽放的花朵般灿烂:“大山,我就知道你可以的!”经此一事,大山对木工手艺越发痴迷,技艺也日益精湛。
然而,随着大山在木工方面逐渐崭露头角,一些微妙的变化也在悄然发生。村里来了个年轻的下乡知青,叫苏悦。苏悦生得眉清目秀,性格开朗大方,她对大山的手艺和勤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常找大山聊天,请教木工问题。起初,大山只当苏悦是个好学的姑娘,耐心地为她解答。但苏悦找大山的次数越来越频繁,有时还会给大山带一些自己做的点心。
小英得知此事后,心中不禁泛起一丝失落和担忧。她看着大山和苏悦有说有笑的样子,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次,小英看到苏悦又来找大山,犹豫片刻后,还是走上前去。苏悦看到小英,热情地打招呼:“小英,你也来啦。大山做木工可厉害啦,我跟他学到了好多东西。”
小英勉强挤出一丝笑容:“是呀,大山一直都很努力。”说话间,小英不自觉地看向大山,眼神中带着一丝试探与不安。大山察觉到小英的异样,心中一紧,赶忙解释:“小英,苏悦就是对木工好奇,我就给她讲讲,没别的意思。”
小英低下头,轻声说:“我知道了。”可她的声音里,还是透着一丝难以掩饰的落寞。大山看着小英的模样,心中有些慌乱,他突然意识到,自己这段时间因为和苏悦接触频繁,忽略了小英的感受。
当天晚上,大山来到小英家门外,犹豫再三后,敲响了门。小英打开门,看到是大山,微微一愣。大山看着小英,真诚地说:“小英,今天看你不开心,我心里也不好受。我以后会注意和苏悦的距离,你别多想。在我心里,你才是最重要的。”
小英抬起头,眼中闪着泪花:“大山,我不是想限制你交朋友,只是……只是我害怕会失去你。”大山轻轻握住小英的手,坚定地说:“小英,不会的。咱们从小一起长大,这份感情谁也替代不了。你别担心,我心里只有你。”
小英破涕为笑:“嗯,大山,我相信你。”月光洒在两人身上,映出他们紧紧相依的身影。经过这次小波折,大山和小英更加坚定了对彼此的心意,他们明白,这份感情需要用心去呵护,容不得丝毫疏忽。而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还有多少风雨,他们都将携手并肩,共同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