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搬走
李诗意预见到未来可能出现的下岗潮,不愿让他人陷入困境,因此以极低的价格——仅四百元——出售了自己的工作。
这个价格意味着只需工作一年就能回本,对不明真相的人来说,只觉得李诗意傻的可以,居然这么便宜就把工作卖了。
消息放出去不久,李诗意的门槛都差点被人踏破。
为了抢到这份工作,人们甚至跟拍卖似的,开始竞价。
李诗意哭笑不得,最终将工作让给了一家确实需要工作的人家。
李诗意拿到钱后,迅速离开了纺织厂。
她购买房子的事情没有告诉任何人,因此无人知晓她的去向,仿佛人间蒸发了一般。
不过,她一直与张启年、林丽丽保持着书信联系。
明老爷子得知李诗意离开纺织厂后,曾询问她是否需要重新安排工作。
李诗意婉言谢绝,因为她已经不再缺钱,普通的工厂工作不再是她的必选项。
她认为,与其花时间在工厂工作,不如在家好好陪伴孩子。
孩子们已经到了上小学的年龄,小花和大妹更是已经上初一了。
李诗意决定这一年全心全意在家照顾孩子们。
时代已经不同,不再是只有当工人才能有收入。
凭借出色的外语水平,李诗意经常接到本省各类大学的稿件翻译工作,一个月下来,收入也颇为丰厚。
有时候,翻译一篇长篇稿件的报酬,就相当于之前在纺织厂一个月的工资。
就这样,李诗意一边在家翻译稿件,一边陪伴孩子们成长。
张启年和李诗意一直保持着书信联系。
李诗意如今生活富足,时间充裕,拥有自己的房子,孩子们也茁壮成长,她不再为生存担忧。
再加上之前张启年对她的诸多帮助,她也无法对他的信件视而不见,便与他保持通信。
1978年年底,腊月二十六那天,李诗意像往常一样在家,突然听到一向安静的隔壁变得喧闹起来,好像有人在搬家。
她心里纳闷,隔壁一直空着没人住,怎么今天突然这么吵?
她打开门一看,只见有人正大包小包地往里面搬东西。
仔细一看,她惊讶地喊道:“桂花婶子?队长叔?”
尽管两人的身影比前几年略显苍老,但李诗意还是一眼就认了出来,正在往隔壁搬家的,竟然是大队长和王桂花!
王桂花听到有人喊,惊讶地转过头,看到李诗意时,瞪大了眼睛,满脸的难以置信:“诗意?!”
她连忙放下手中的包裹,几步就走到李诗意面前,一把抓住她的手,眼里满是喜悦。
“桂花婶,你们怎么来这了?”李诗意也十分高兴,能见到以前的熟人,她心里格外亲切。
“我们瑶瑶结婚了,女婿在省城大学当老师,她现在也工作调动来了省城,启山就说叫我们也搬过来,大家互相有个照应,小军读书也方便一点,没想到,这小子买的居然是你隔壁——”
王桂花一边说着,一边上下打量着李诗意。
两年多没见,李诗意看起来更加光彩照人,三十一岁的她,看上去就像二十四五岁的年轻姑娘。
王桂花不禁心想,怪不得自家那小子对她念念不忘。
这几年,每次自己要给儿子介绍对象,他总是用各种理由推脱,说自己心里有数。
她原本以为是儿子的托词,没想到,他还真是有自己的打算!
这就连房子都买到人家隔壁了,看来,儿子离拥有一个完整的家不远了!
李诗意听王桂花说完,才知道原来是张启年把隔壁的房子买下来了。
她心里微微一动,但表面上却没有显露出来。
能和王桂花一家重新做邻居,她开心极了,当即说道:“叔,婶儿,你们先忙,我出去买菜,今晚大家都来我家吃饭!”
说完,便急匆匆地出去买菜了。
王桂花也赶忙让小军别收拾东西了,去通知姑姑姑父晚上来这边吃饭。
到了晚饭时间,李诗意家热闹得如同过年一般。
下午,王桂花就过来帮忙了,两人一起做了一桌子丰盛的拿手好菜。
孩子们放学回来,看到家里多了这么多人,都有些疑惑。
他们年纪还小,离开张家大队这么多年,早已记不清村里的人了。
只有张小花,离开的时候已经十一岁,对大队长他们还有些模糊的记忆。
“队长爷爷!桂花婆婆!”张小花兴奋地喊道。
“这是......小花?”
王桂花看着眼前亭亭玉立的张小花,有些不敢认了。
当年的张小花又黑又瘦,还经常被张老大两口子打骂。
如今,在李诗意的悉心照料下,张小花变得白白嫩嫩,和以前简直判若两人。
张小花拉着弟弟妹妹们,一一给两位老人介绍。
孩子们虽然对这些人没什么印象,但他们能感受到老人的善意,很快就和大家熟悉起来。
特别是小军,和儿时的玩伴重逢,没一会儿就一起开心地玩耍起来。
“要是启山在看到这得多高兴啊......”王桂花看着一屋子充满活力的孩子,他们都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小脸上洋溢着生机,能看出李诗意把孩子们照顾得很好。
“哪有那么多如果。”
大队长看着孩子们在院子里嬉笑打闹,心中也感慨万千。
张启瑶下班之后,带着爱人也来了。
李诗意端着菜从厨房出来,看到张启瑶和她爱人,惊讶地说道:“许老师!”
“李诗意?!”
许志远看着李诗意,同样十分诧异。
“你们认识?”张启瑶好奇地看着他们。
“瑶瑶,这就是我跟你说过的那位即使文凭不高,但是语言水平相当出色的翻译老师李诗意。”
许志远高兴地向张启瑶介绍道。
“没想到,你居然是瑶瑶的爱人。”
李诗意也很惊讶,一直给自己介绍翻译工作的大学老师,竟然是张启瑶的丈夫。
“这可太凑巧了,”李诗意连忙将二人迎进来,“快进来快进来,咱就等着你俩开饭了。”
众人纷纷落座,气氛热闹非凡。
李诗意在院子里摆了两张桌子,小孩子一桌,大人一桌。
大人们一边吃饭,一边分享着这些年各自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