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赵春华投奔
福满堂生意好,王桂花天天收拾打扫完都是晚上十一点多了,第二天早上三点钟还要早起包包子,李诗意怕她累出毛病,就不她早起。
可让她一个人干早上的活儿,她也有点吃不消,她心里已经在盘算着多请一个人了。
她将昨晚王桂花发的面揉好,开始包包子。
她的手灵巧又迅速,很快,一个个胖嘟嘟的小包子就包好了。
这时,赵春华的情绪也稳定了一些,她看着李诗意忙得不可开交,忙去一边洗手,然后说道:“我洗个手帮你一起包吧。”
不等李诗意拒绝,她就已经熟练地抓起面来开始包了。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赵春华包的包子比李诗意包的居然还要好,个个都是标准的十八个褶。
李诗意惊奇地看着赵春华手指快速翻飞,一个个均匀大小的小包子就快速包好,很快,就包满了一整笼。
小宇兄弟俩也很自觉,见大人在忙,两兄弟拿着抹布笤帚将店里打扫得干干净净。
李诗意看着这场景,心中大概有了盘算。
“可以啊,春华姐,你这包的比我还快还熟练,对了,你们咋知道我在这儿的?”李诗意问道。
“去年桂花婶他们回村里祭祖,我从她那儿听说你们都在省城,才知道你们在这的。
张大伟那个烂人抛妻弃子,我也是被逼得没办法了,才想着来投靠你,看看能不能在省城找点事情做。”
赵春华苦着脸,叹了口气说道。
“春华姐,你没按我说的做吗?”李诗意问道。
“咋没做呢?上次回去之后,我就跟张大伟说,要是他再敢乱来,我就去举报让他丢了工作。
一开始,张大伟还挺害怕,每个月还回家。
可没过多久,我就发现他又跟鬼迷心窍了似的,和那个女人搅和在了一起。
不过我那时候已经对他不抱什么希望了,只要他往家里拿钱,他跟谁在一起我也懒得管。
直到一年前,他突然又不往家里寄钱了,我等了两个月都没消息,就去钢铁厂找他,可别人说他早就把工作卖了。
等他再回来,就找我离婚了......”
听完赵春华的讲述,李诗意心里明白,这张大伟肯定是去南方淘金去了。
自从这两年政策放宽之后,有不少人趁着交通和信息的差异发家致富,也就是俗称的“倒爷”。
看来,赵春华的命运跟上辈子逐渐重合了。
上辈子,还要过两三年,她被逼得没办法了,才去街上做缝补浆洗的工作来养家糊口。
不过,这辈子她认识了自己,所以一离婚就想着来自己这里碰碰运气,看能不能找到活计。
这不巧了吗?她正想着请人来小饭馆帮忙呢,赵春华知根知底,可来得太是时候了!
“春华姐,不瞒你说,我这里正缺人呢,我平时忙不过来,但是要请外面的人我又不放心,你来的正好,这样吧,你来帮我看店,我给你发工资,一个月八十你看怎么样?”
“八......八十?”
赵春华惊得下巴都快掉下来,张大伟一个月的工资也才四十块,李诗意居然给自己八十?
她担心李诗意是看她可怜才开这么多,忙摆手道:“八十也太多了,诗意,我们一家三口都要在你这吃住,你一个月给我开十五块就够了。”
在她看来,李诗意能收留自己母子三人,就是不给钱,她也心甘情愿,但是儿子还得读书,她只能厚着脸皮收点工资了。
李诗意笑了笑,拉着赵春华的手道:“春华姐,你就放心吧,你别看我这饭馆小,每天可是有的累呢,每个月八十,一点儿也不多。”
事情就这么定了,李诗意将赵春华母子安顿了下来,还将小宇兄弟也送进了一中,跟张小花和大妹一个学校。
有了赵春华的加入,他们总算松了口气,李诗意只负责提前一晚将包子馅儿调好,赵春华第二天早起包包子,打豆浆。
甚至白天的菜色,李诗意都将自己的小窍门教给她,渐渐的,赵春华做出的菜跟李诗意做的很难有人能吃出差别。
住院部有很多人都愿意在福满堂订餐,每次饭点的时候,赵春华忙不过来,小宇兄弟放学后还自告奋勇地帮母亲去给医院订餐的人送餐。
李诗意见状,灵机一动,又在店里推出满五块钱可配送上门的服务。
她面向社会招了很多小时工,专在饭点给人送餐,一时间,许多家庭妇女以及大学生都愿意来干这份兼职,一天下来,也能挣不少钱呢。
店里的生意就更好了,只需要打个电话,店里就能将饭菜送货上门,许多赶时间的,就开始在李诗意这里订“外卖”。
生意越来越好,只靠他们四个人又忙不过来了,李诗意又招了新员工。
员工一多,她就不限于只卖盒饭了,家常菜、小炒逐渐也开始售卖。
但渐渐的,她的小铺子已经不能满足营业条件了。
李诗意干脆将她家和隔壁张启年家的墙拆了,然后将两边院子都隔出一片小区域,重新找人建造加装修。
最终将小饭馆扩大成了五间铺面的餐馆,里面还隔出了好几间包房。
餐馆扩大,就更需要人手了。
从厨师到服务员,李诗意又请了六人,福满堂就更加壮大了。
这时候私营馆子可谓是凤毛麟角,大型一点的餐馆目前还是只有国营饭店。
但国营饭店都是拿死工资的,从厨师到服务员都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态度还很差。
李诗意这里服务好,菜的味道也好,还能送货上门,渐渐的,很多人都愿意来这里消费。
眼看着,福满堂竟隐隐有向A城人心中“人民食堂”发展的趋势,只要不想做饭,大家就想去福满堂吃,要请客的时候,就提前给福满堂打电话定包间。
后面,许多人跟李诗意反映,要不在城南也开一家分店,不然他们每天来吃饭还得穿城,实在太不方便了。
李诗意将建议听在心里,只等时机成熟,她就去城南开分店。
到了1983年底,李诗意算完一年的账,自福满堂扩大开业以来,到目前,竟然盈利了四万三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