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因为多次被强迫索要书信,文天祥创作了一首《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此诗一出,就引起了天幕下无数人的感叹。
国破山河之际,文天祥回顾自己的一生,发出由衷的感慨。
他那誓死不屈,以死报国的决心,让无数人敬佩。
【就连张弘范看了都表示敬佩,不再对他进行逼迫。
崖山海战过后,宋朝彻底灭亡,张弘范对文天祥说,丞相该尽的忠心都已经尽到了,如今大宋已经灭亡了,若是能够像侍奉宋朝那样侍奉如今的皇上,也能得到一个丞相的位置。
文天祥却说:“国家都亡了,作为臣子的我却不能补救,我有罪啊,又怎么敢怀有二心苟且偷生呢?”
张弘范感叹文天祥的仁义,于是派人将文天祥送到京师。
文天祥在路上八天都没有吃饭,仍然没死。
忽必烈想要征用文天祥,文天祥却只愿以死报国。
王积翁等人想要释放文天祥,让他去当道士,却并未成功。
三年之后,忽必烈觉得文天祥宁死不屈,于是准备放了他,有人以文天祥起兵江南西路的事情来阻止,最后也是没有释放成功。
不仅是文天祥入狱了,他的妻子和女儿也都在宫中当奴隶。
他知道,只要他投降,就可以和家人团聚,过上不错的生活。
但他并未这么做。
1282年,中山有一狂士自称“宋主”,有千人,想救出文天祥。
而京城也有为书名的书信,说要带着士兵作乱,解救丞相,元庭怀疑信上说的丞相就是文天祥。
于是,忽必烈召见了文天祥,询问他的心愿。
文天祥说,他深受宋朝的恩德,自己身为宰相,是不可能侍奉二主的,赐他一死就满足了。
临刑前,文天祥从容不迫,对着狱中的吏卒说,他的事情完成了。
在向南方跪拜之后,从容就义。
终年47岁。
他死后,前来为他收尸的十位江南义士在他的衣带间发现了他的绝笔。
吾位居将相,不能救社稷,正天下,军败国辱,为囚虏,其当死久矣!顷被执以来,欲引决而无间,今天与之机,谨南向百拜以死。其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宋丞相文天祥绝笔。
1284年,文天祥归葬于故乡富田村。
1323年,文天祥被供奉于先贤堂,与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周必大、杨万里,少年时期的梦想得以实现。
1376年,大明在北平教忠坊建立了文丞相祠,此后在多个地方也修建了纪念文天祥的祠堂。
1456年,按照《谥法》当中临患不忘国曰‘忠’,秉德遵业曰‘烈’”的含义,文天祥被赐予谥号“忠烈”。】
看着文天祥的结局,众人也感觉到一番唏嘘。
只可惜生不逢时,但凡不是出身在南宋,这样的人,一定能够有所作为。
评论区都是关于这宋末三杰的讨论。
【每每读到崖山海战,都感觉意难平。】
【他们都是我汉家的荣耀,民族的脊梁。】
【张世杰跟张弘范还是堂兄弟,一个宗室出来的,差距这么大。】
【明知不敌,也要亮剑,哪怕死也不能辱没祖先。】
【都是铁骨铮铮的大汉男儿,虽然最后都身死,但是他们的精神永存。】
【所有人都在等他投降,而他在等待死亡。】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一个负帝投海,一个兵败自溺,一个等死三年,在那段南宋面对蒙古人绝望的历史当中,宋末三杰就是三道光。】
【他们是大宋最后的体面。】
【他们是大汉民族的脊梁。】
看着评论区对于这几位的讨论,古人们也是感叹。
华夏民族从来都不缺少爱国志士。
即便是在风雨飘摇,啥也不是的南宋末年,依旧有如张世杰、陆秀夫和文天祥这样的人挺身而出,敢于和命运斗争。
这种精神,鼓舞了后代许多的人。
视频继续。
接下来登场的这条视频,也是引起了无数人的议论。
【盘点华夏古代十大忠臣。】
忠臣?
不仅仅是大臣们饱含期待,连帝王们也都充满了期待。
若是能上这十大忠臣榜,他们当然是可以委以重任了。
刘备:“这十大忠臣的榜单,必定是有孔明一席之地了。”
曹操想了想,觉得荀彧应该也算得上一个忠臣吧,但是只有十个的话不知道能不能上这榜单。
李世民自然是看向了一旁的魏征,虽然这货有时候是真想一刀砍了他,但论其忠心,应该是没有毛病的。
赵匡胤那就更不必说了,若是他大宋能够上榜一人,那必定是岳飞岳将军了。
至于朱元璋,想来想去,都没想出来自己这开国的大臣有哪个称得上是十大忠臣的。
李善长?刘伯温?
还是算了吧。
不过,他大明的于谦应该也是能上榜的。
【泱泱华夏,上下五千年。
王朝更迭,英雄辈出。
有励精图治的皇帝,也有能征善战的将军。
而我们今天要说的是一个“忠”字。
有这么一些人,他们心系国家。
为了自己的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今天,就让我们来盘点一下最具代表性的十大忠臣。
看看这其中,谁是你心目中的千古忠臣。】
无数的人瞪大眼睛看着天幕。
不知道哪十位忠臣,能够上得了这天幕之上。
【第一位,“亘古忠臣”-比干。】
比干?竟然是自己的叔叔?
纣王惊讶看着这天幕,也是感叹一声。
竟然能够被称为“亘古忠臣”,可见比干的忠心啊。
只可惜,比干早已经被自己给杀死了。
【比干,商朝君主文丁的儿子,商纣王文丁的叔叔。
他自幼聪慧,勤奋好学,二十岁就以太师的高位辅佐帝乙,又作为托孤忠臣来辅佐帝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