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一点点加压
时至七月末。
今年的秋收已经结束,各地官府的官吏们,在忙着收缴赋税、清查度田的同时,也紧锣密鼓的招募着人手,操持起了开垦荒地以及兴修水利、道路桥梁的诸多事宜。
自今年春耕推广曲辕犁之后,许多之前无法顾及的耕地,都得到了有效的耕种。
虽说单亩的粮食产量没有多大的提升,但耕种的土地多了,人们收获的粮食,自然也增加了不少。
今年的秋收,不仅让各地空置了多年的官仓拥有了些许储备,就连许多百姓们手中也有了余粮。
可以说,今年的秋收,是大汉近十几年来,一次难得的大丰收。
满朝上下,为此也是欢欣不已,朝廷还为此下诏,特意提拔嘉奖了许多在春耕期间政绩突出的地方官吏。
加之,当今天子和太后,又大力提倡实干之风。
官员若想获得晋升,除去身家背景之外,就是政绩考量。
而今,吏治逐渐清明,过去许多贪官污吏遗留下的烂摊子,正是急需解决的时候,也最是容易出政绩的时候。
因此,在如此形势之下,其余的官员,自然也是干劲儿十足,各个地方的开荒以及基础建设行动可以说是如火如荼。
加之刘宏前不久又颁布了几道扩军诏书,军队也急需大批的铁器用以打造兵器铠甲。
在这种情况之下,整个铁器市场瞬间变得极为庞大起来,据保守估计,官方以及民间对于铁器的需求量,至少比往年多出了十倍有余。
因此,无论是王潜,还是各个地方豪族,也都在抓紧时机,拼尽全力的扩大着生产规模。
……
扶风郡西北部,一处矿山工地内。
羌人首领颠禾,正带着一群羌人俘虏忙碌着采矿事宜。
只见颠禾一身粗麻布衣,背着一筐铁矿石,轻车熟路朝着坑洞外走去。
在他的周围以及身后,还跟着一大批同样背着矿石的羌人俘虏。
那些羌人俘虏们,虽然被沉重的矿石压弯了腰,脚下行进的也异常吃力,但他们的脸上,却大都带着一丝莫名的笑容。
颠禾一边行进的同时,一边冲着周围的手下们喊道:“弟兄们,圣师说了,只要咱们此番能够帮助陛下完成采矿事宜,便可赎清过往罪孽,以正式投入到圣天子麾下。
如此,我等才有机会重获新生,才能完成父母妻儿生前之愿!”
“是!!”
听到颠禾的喊话,一众羌人俘虏也好似打了鸡血一般,更加卖力起来。
不远处的几名监工,看到这帮羌人如此卖力,也不禁暗自咋舌。
要知道,在整个炼铁过程当中,采矿工作无疑是最累的。
此前,他们雇佣的矿工,每日最多只能劳作四个时辰,除一日三餐之外,每人每日的工钱还高达二百钱。
但这些羌人俘虏,自来到矿区之后,却从未提出过休息的要求,一天下来最少工作五个时辰,而且还不用支付任何工钱,着实将监工人员给震撼到了。
当然,最主要的是,七万羌人俘虏的加入,极大的保障了炼铁作坊对于矿石需求。
过去的时候,王潜之所以一直憋着没有对铁器生意进行冲击,就是因为矿石的供应问题限制住了生产规模的扩大。
如今,随着七万羌人俘虏的加入,矿石供应问题得以彻底解决不说,还节省了一大笔工钱开支,将炼铁成本再一次压缩了下去。
帝师府内。
王潜神色轻松的端坐在坐席上,马陵站在一旁,一脸喜色的汇报着铁器作坊的情况。
“师父,据炼铁作坊上报,其每日出铁量已增加至十五万斤,足足比之前高出两倍还多。
由于没有了采矿支出,其每斤的成本,也由之前的三百钱,降到了三十钱。
袁家那边,也已经联系了与其交好的诸多大族,并分别前往了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等地,开始建立铁器售卖点……”
“嗯,很好!”
王潜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即吩咐道:“去通知袁家以及那些交好的家族,从今日起,解除铁器数量的售卖限制,并将其售卖价格,由原来的每斤三百钱,降至每斤二百钱!”
“啊?”
马陵愣了一下,不解的问道:“师父,您此前不是一直计划着冲击整个大汉的铁器生意吗?
而今,咱们的成本已经降到那么低了,正是您发起计划的最佳时期,您为何还要卖那么高的价格?”
王潜笑了笑,解释道:“自炼铁技术泄露出去之后,虽然诸多地方豪族,也全都依照全新的技术对各自的作坊进行了改建,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生产成本,但其矿石成本依旧很高。
加之朝廷已经将木炭收归专营,使得木炭变得少而贵,无形中又增加了他们的成本。
现如今,他们的铁器售卖价格为700钱,由此推算,他们的成本应该在每斤三百钱左右!
如今,咱们将售卖价格,降到每斤三百钱,已经是砍到了他们的脚后跟上,若是再低的话,势必会引起他们的激烈反应。
万一他们因此而失去理智,搞出什么动乱的话,那就不好了!
因此,还是先一点点的给他们加压的好,到了最后只需随意一根稻草,便可将他们压垮,倒也不必急于此一时!
毕竟,争一时之长短,是很容易两败俱伤的!”
“哦,原来是这样。”
马陵一脸恍然的点了点头,随即满是崇敬的看向王潜,“到底是师父,果然深谋远虑!”
“得了,少拍马屁!”
王潜笑着摆了摆手,继续说道:“除此以外,每斤三百钱的售价,也可以让作坊维持一个较大的盈利,对于今后的继续扩大有着很大的好处。
当然,这个定价,还可以让袁家以及诸多较好的家族,借此获得一些较大的收益。
毕竟,冲击铁器生意的计划,主要还是袁家他们冲在前面的,若不让他们赚取到足够收益的话,他们又怎么会卖力的给咱们做事呢?”
“师父说的是,徒儿明白了!”
马陵一脸受教的点了点头,将王潜的一番话,悉数记了下来。
很快,以袁家为首的诸多家族,便依照王潜的指令解开了对于铁器数量的售卖限制,并将售卖价格直接降到了每斤三百钱。
深受铁器高价之苦的人们,在得知消息之后,纷纷狂涌而至,诸多铁器铺前排起了望不到头的长龙,每日前来购买之人,可谓是络绎不绝。
这一番大降价,如同一波强力的冲击波,快速的朝着四方扩散而去。
不过一个月的时间,便波及到了几乎整个大汉的铁器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