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边争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忽然听到不远处的帝辛用手摩挲着下巴,口中喃喃自语道:“秦王绕柱?!”
嬴柱听得一头雾水,“啥柱子?”
他一边说着,一边扭过头去张望。
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只见上方赫然呈现出一幅生动逼真的秦王绕柱图!
还有太医在旁边扯着嗓子嚷:“王负剑!王负剑!”
再定睛一瞧,那正在绕柱躲避刺杀的秦王,是嬴政!
嬴柱整个人都懵圈了。
连忙拽住身旁悼太子的衣袖,问道:“大兄,这究竟是咋回事儿?”
悼太子倒是显得颇为镇定,和颜悦色地向嬴柱解释道:“从燕国来了一名刺客,想要行刺秦王。”
不出意外,燕国要寄了。
不过寄的也没想象中那么快。
燕王那个自以为聪明绝顶的家伙,听从了代王嘉的馊主意,交出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太子丹。
大秦在顺利接收了燕国献出的那一大片肥沃土地后,便将目光迅速转向了南方的楚国。
这个曾经称霸春秋时期、威名赫赫的大国如今也成为了秦国眼中势在必得的猎物。
春秋五霸之一.楚庄王熊旅:“哈?!”
旋即轻笑道:“还真是一如既往的无情。”
国与国之间的博弈中,向来只有赤裸裸的利益较量,所谓的情分不值一提。
与此同时,有人在一旁调笑起来:“嘿嘿,不过这次秦国会不会像以往那样重蹈覆辙?”
说话之人正是楚庄王身旁的谋臣。
这话刚一出口,原本正准备得意洋洋的嬴稷顿时如遭雷击。
抛开其他因素不谈,单单就扶苏,就是由楚国女子所生。
秦楚两国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绝非简单的敌对那么单纯。
更重要的是,现今在大秦拥有极高地位且手握大权的昌平君熊起,虽然可以容忍大秦对楚国发动战争,但绝对无法接受楚国就此走向覆灭。
因为一旦楚国灭亡,不仅意味着他失去了根基所在,更可能引发一系列难以预料的连锁反应。
其实在大秦的其他国家士人绝大多数都是这种想法。
这也是韩昭侯会惊讶说:“你们来真的?!”的原因之一。
毕竟这阻力可真不是一般的大。
白起突然插嘴:“不会。”
当下引来了其他人的目光。
白起很快接上道:“王翦性子妥帖,会有方法规避。”
似乎是为了印证白起的话,王翦在朝堂上,在诸多英灵的注视下开口——
【“六十万大军!六十万大军臣必定拿下楚国!”王翦站在朝堂之上,声音洪亮如钟。
此言一出,原本喧闹的朝堂瞬间变得鸦雀无声。
大臣们面面相觑。
六十万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不多不少正好是大秦的全部兵力。
如果秦王真把这些兵马交给王翦,万一他有二心,或者在战场上失利……
高位上的秦王政紧紧皱起眉头,眼神犀利如刀。心中不停地权衡着利弊得失。
一方面,王翦是久经沙场、战功赫赫的老将,如果能给他足够的兵力,或许真有可能一举攻克楚国;
但另一方面,如此庞大的军队一旦失控,后果不堪设想。
就在众人都沉默不语的时候,李信挺身而出。
他环顾四周,“启禀大王,微臣也愿前往攻打楚国,且微臣只需二十万大军足矣!”
秦王政听到李信的话,微微一怔。他凝视着眼前这位意气风发的将军,思索片刻后开口道:“准奏。”
话音刚落,秦王政便站起身来,一挥衣袖,转身离去。】
直接要六十万,就是为了让秦王明白:绝无退路。
当年白起之事年轻一辈的人淡忘了,可王翦不会。
他打赢楚国不一定要六十万。要的是秦王的绝对态度。
苏秦抚手:“是个聪明的,但还不够聪明。”
王翦这样做——
英明的君主会不满臣子的不信任,君王本人信不信臣子两说,臣子不能表现出对君王的不信任!这是规矩。
昏庸的君王那就直接会起疑心将人给处理了。
白起:“不,他足够聪明。”
王翦曾经是他的副将之一,白起不够了解他这个人,却了解自己的同袍。
嬴稷拉着悼太子:“他们是不是在点寡人?”
不确定,再听听。
悼太子:“……”
您还知道啊!
孙膑道:“这回老夫认同武安君。”
苏秦和白起两个武安君:“……??”
孙膑在两个人的眼神中微顿:“难道我们这边默认的武安君不是白将军吗?”
苏秦:终究是错付了。
孙膑:“秦王政还在用王贲。”
那边王贲已经把魏国的大梁城给淹了。
狠字多一点,是个狼人。
比起王贲,李信面对楚国时却节节败退。
【秦王政在节节败退的大军战报传来下,终于在脸面和国家利益中分出了高下。
连夜驱车找到了他的王爱卿。
红着眼眶,问:“将军虽病,独弃寡人呼?”
王翦?
王翦满血复活!
“臣必不负大王!!”
然后认真补充:“不过六十万真的一个人都不能少。”
秦王政:“……,朕给。”】
怎么说呢?
这一套丝滑小连招把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受害人白起看的眼睛都绿了。
毕竟,那一句“君若不行,寡人恨君”还言犹在耳。
嬴稷,你怎么看?
嬴稷:“……”
“嘘嘘嘘……”
嬴稷若无其事的吹口哨,看天看地就是不看白起。
白起:别用吹口哨假装事不关己!!
嬴驷抬起手,一个大逼斗到嬴稷脑袋上。
然后对着白起冷漠道:“你便没错了?功高震主就是最大的错!”
虽然教训了儿子,可还是护犊子。
白起:“……”
“还有你!别偷笑!要不是你没用,也不能逼的你君父犯糊涂!!”
嬴柱:“……”
面对嬴驷的无差别攻击,嬴子楚默默后退。
骂了他们可就不能骂我了哈。
不过不管怎么吵,秦王政是一位难得的明君这一点无人置喙。
接下来就是在战国各国君臣的见证下,大秦一统六国。
在此点名主动投降的齐国。
姜小白顶着蘑菇直叹气。
早就猜到了。
然后小白更自闭了。
六国一统后,在廷尉李斯以及“掌通古今”的博士们的建议下,嬴政决定称“皇帝”,以确定其至高无上的权力。
规定皇帝的自称为“朕”,命令叫“制”和“诏”,皇上使用的玉质大印称作“玺”等等等等。
秦王们乐的找不着北。
想庆祝,可除了自己人,也就一顿哀莫大于心死的死鱼脸,忒没意思。
帝辛是第一个贺喜的:“这孩子可真给你们长脸,恭喜恭喜啊。”
反正不是他的大商,谁统一都是一个样。